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军事

主题

  • 5篇死亡率
  • 3篇疾病监测
  • 3篇儿童
  • 3篇病监测
  • 3篇成年居民
  • 2篇影响因素
  • 2篇膳食
  • 2篇摄入
  • 2篇摄入量
  • 2篇慢性病
  • 2篇患病
  • 2篇患病率
  • 2篇疾病监测点
  • 2篇发育商
  • 1篇道路交通
  • 1篇道路交通伤害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病
  • 1篇学龄
  • 1篇学龄前

机构

  • 15篇青海省疾病预...
  • 4篇首都儿科研究...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陕西省疾病预...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吉林省疾病预...
  • 1篇云南省疾病预...
  • 1篇湖南省妇幼保...

作者

  • 15篇郭淑玲
  • 11篇周敏茹
  • 9篇周素霞
  • 8篇马福昌
  • 5篇岳建宁
  • 4篇许志华
  • 4篇李瑞莉
  • 2篇杨慧敏
  • 2篇王利红
  • 2篇政晓果
  • 2篇朱莉琪
  • 2篇李晓萍
  • 2篇徐韬
  • 2篇陈博文
  • 2篇胡广宇
  • 1篇付鹏钰
  • 1篇王硕
  • 1篇张晶波
  • 1篇黄广文
  • 1篇常利涛

传媒

  • 4篇中国慢性病预...
  • 2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肿瘤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营养学报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伤害医学(电...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海省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了解青海省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流行情况,为青海省糖尿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1 080户,调查内容包括问卷、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结果青海省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4.29%,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χ2=41.92、P=0.000);男女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02、P=0.888);地区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城市明显高于其他地区(χ2=64.56、P=0.000)。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2.84%,地区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17.11、P=0.001)。随着体质指数的增加,糖尿病患病率也随之增加(χ2=19.90、P=0.000);有、无高血压者糖尿病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χ2=7.69、P=0.006);有、无血脂异常者糖尿病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χ2=3.353、P=0.067);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糖尿病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046、P=0.830);饮酒者与不饮酒者糖尿病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408、P=0.523);不同职业体力活动者糖尿病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χ2=0.45.705、P=0.000)。有糖尿病家族史与无糖尿病家族史的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χ2=27.144、P=0.000);有高血压家族史与无高血压家族史的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χ2=3.954、P=0.047);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与无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的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χ2=7.991、P=0.005)。结论青海省糖尿病患病情况较严重,危险因素流行广泛,已经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应积极落实干预措施,降低危险因素流行强度。
韦文会周敏茹沙琼玥周素霞许志华张晟郭淑玲
关键词:糖尿病患病率
青海省成年居民身体活动水平及其与慢性病的关系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 分析青海省疾病监测点成年居民身体活动水平和特点,为在人群中推广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青海省“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0)”调查中慢性病患病和身体活动部分数据,对3个国家级疾病监测点的1 792名18岁及以上居民身体活动时间的分布特征、活动水平及其与慢性病的关系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结果 调查对象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29.9%、8.9%、29.6%、4.9%和47.6%(标化率分别为29.2%、8.5%、26.2%、4.3%和47.5%)。城市、农村和半农半牧地区调查对象每周总身体活动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10、1 100和1 380 min/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44岁年龄段调查对象每周高强度职业性身体活动时间多于高年龄段调查对象,而其每周交通性身体活动时间少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对象中有50.2%的人身体活动水平为活跃,15.0%的人身体活动不足;随着年龄和学历的升高,调查对象身体活动不足的比例逐渐增加,经趋势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值分别为19.3和27.2,P〈0.01);单因素分析发现,身体活动不足是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其患病风险分别为身体活动水平活跃者的1.69、1.41、2.48和1.78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身体活动不足是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青海省成年居民的身体活动以职业性和交通性身体活动为主,休闲性锻炼时间少,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应结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大力倡导城乡居民在休闲时间积极参加身体锻炼活动。
马福昌周敏茹岳建宁沙琼玥周素霞郭淑玲
关键词:疾病监测身体活动慢性病
青海省部分地区成年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率及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了解青海省部分地区成年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及知晓、治疗和控制状况,为制定相应防治措施提供政策和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青海省地域、经济特点,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年10月抽取1 792名18岁及以上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对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病及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调查对象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29.6%、4.9%和47.6%(全国标化率分别为29.0%、4.8%和47.4%,全省标化率分别为26.2%、4.3%和47.5%)。血脂异常以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为主,其患病率分别为41.5%和14.5%;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9.4%、24.0%和8.7%,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64.6%、56.1%和28.0%,血脂异常患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分别为8.4%和5.3%。调查对象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χ2值分别为261.60和43.35,P<0.01)。结论青海省部分地区成年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率水平较高,而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应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以降低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
马福昌周敏茹岳建宁沙琼玥周素霞郭淑玲
关键词:患病率治疗率控制率
青海省疾病监测点成年居民膳食结构和膳食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1-2])。研究证明,不合理膳食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3])。为掌握青海省不同地区居民膳食结构和膳食行为特点,科学指导居民合理膳食,本研究利用“2010年青海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中膳食情况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马福昌周敏茹岳建宁沙琼玥周素霞郭淑玲
关键词:疾病监测点膳食结构
我国20省市0~23月龄婴幼儿大运动发育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了解0~23月龄婴幼儿大运动发育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儿心量表-Ⅱ”对全国20省市3 739名0~23月龄婴幼儿大运动发育商进行测查,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婴幼儿及其抚养人的相关信息。结果 出生体质量(β=-0.666,P=0.002)、主要抚养人(β=-0.395,P=0.000)、喂养方式(β=-0.250,P=0.011)、添加辅食(β=0.441,P=0.000)及家庭月均收入(β=0.189,P=0.005)与儿童大运动发育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出生体质量不利于儿童大运动发育,母亲作为主要抚养人且家庭月均收入较高对孩子的大运动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喂养方面,坚持纯母乳喂养、适时添加辅食有助于大运动发育。
李林林李瑞莉政晓果王利红杨慧敏崔佳音朱莉琪郭淑玲赵璐赵文华杨振宇张倩徐韬王育英陈博文
关键词:影响因素发育商
1975-2015年青海省居民死亡率变化及其差别分解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了解1975-2015年青海省居民死亡率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全省卫生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Vfp 6.0软件对青海省1975-2015年3次死因回顾性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年龄别死亡率,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同时用Excel 2010软件采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计算青海省人群死亡率变化中人口因素与非人口因素所占的比例。结果近40年来青海省人群粗死亡率先降后升,其中1975-2006年下降了31.64%,2006-2015年上升了5.08%;但标化死亡率逐年下降,其中1975-2006年下降了30.77%,2006-2015年下降了21.01%。分年龄别死亡率结果表明,1975-2006年70岁以前各年龄组死亡率均下降,70岁及以后则上升;而2006-2015年,除25~岁年龄组略有上升外,各年龄组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率的差别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975-2006年粗死亡率的下降全部为非人口因素,人口因素反而使其上升,二者作用综合后使死亡率下降了257.24/10万;2006-2015年非人口因素同样使死亡率持续下降,但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综合非人口因素后使死亡率上升了28.26/10万。结论青海省将逐步面临人口老龄化,但非人口因素(医疗保障、疾病预防控制及诊疗水平)的作用也将进一步增强,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青海省人群总死亡率将维持在目前水平或略有升高。
周敏茹岳建宁许志华沙琼玥李晓萍马福昌周素霞郭淑玲郑莹
关键词:死亡率标化死亡率
2019—2021年中国2~5岁儿童膳食微量营养素摄入状况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基于中国0~18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系统调查与应用项目数据,描述我国2~5岁儿童膳食微量营养素,包括钙、铁、锌、硒、钾、维生素A、维生素B_(1)、维生素B_(2)、维生素C的摄入状况并分析城乡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2021年抽取了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20名2~5岁儿童,并用称重法记录3天24小时的膳食数据。使用SAS 9.4进行统计分析,计算2~5岁各年龄组儿童每日膳食微量营养素摄入量及分析城乡差异,并与推荐摄入量进行比较,评估2~5岁儿童膳食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过量的风险。结果2~5岁各年龄组儿童每日膳食钙摄入量中位数分别为433.7、338.9、356.4和347.4 mg;每日膳食维生素B_(1)摄入量中位数均为0.5 mg;每日膳食维生素B_(2)摄入量分别为0.7、0.6、0.6和0.6 mg;每日膳食维生素C摄入量中位数分别为37.9、37.4、44.0和40.0 mg;每日膳食硒摄入量中位数分别为17.1、20.5、22.7和22.3μg。其中,2~5岁城市儿童膳食钙摄入量均高于农村儿童,2~5岁城市儿童膳食维生素B_(2)摄入量高于农村儿童,2岁和3岁组城市儿童铁、硒、锌和维生素B_(1)摄入量高于农村儿童。2~5岁儿童膳食钙摄入低于平均需要量的比例均较高,分别为61.4%、76.4%、91.4%和91.5%;膳食维生素B_(1)、维生素C和硒摄入量低于平均需要量比例分别为52.4%~63.2%、42.8%~50.2%和46.6%~58.7%。结论2019—2021年中国2~5岁儿童膳食钙摄入不足状况依然严重,农村儿童更为突出。膳食维生素B_(1)、维生素C和硒摄入状况有待提高。
郭林啸庞学红段一凡张倩王玉英王硕李瑞莉付鹏钰赵璐陈玉柱郭淑玲杨振宇赵文华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矿物质膳食摄入量
青海省疾病监测点成年居民吸烟、戒烟及被动吸烟状况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掌握青海省成年居民吸烟、戒烟和被动吸烟流行状况,为加强控烟教育及行为干预提供政策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青海省"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0)"调查数据,对3个国家级疾病监测点的1792名18岁及以上调查对象的吸烟和戒烟行为、被动吸烟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对象的现在吸烟率和现在每日吸烟率分别为28.9%和26.3%;男性居民的现在吸烟率(62.6%)和现在每日吸烟率(56.9%)均明显高于女性(2.6%,2.4%)(P<0.01);吸烟者开始每日吸烟年龄为20.7岁,日均吸烟量为14.8支;吸烟者的打算戒烟率、戒烟率和成功戒烟率分别为39.2%、19.8%和14.6%;非吸烟居民的被动吸烟率为54.1%,其中农村非吸烟居民的被动吸烟率(59.1%)高于城市(52.5%)和半农半牧地区(50.7%),女性非吸烟居民的被动吸烟率(55.6%)高于男性(49.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海省成年居民吸烟率和被动吸烟率都较高,而戒烟率低,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控烟干预和宣传,监督执行公共场所禁烟的规定,深入推进全省的控烟工作。
马福昌周敏茹岳建宁沙琼玥周素霞郭淑玲
关键词:吸烟戒烟被动吸烟
2020年青海省不同人群死因数据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2020年青海省调查地区居民死亡特征,掌握死亡原因及死因顺位,为制定相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等指标,对2020年青海省死因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20年青海省居民总死亡率为613.60/10万(标化率813.94/10万);城市死亡率为607.79/10万(标化率722.26/10万);农村死亡率为647.95/10万(标化率844.03/10万);牧区死亡率为580.08/10万(标化率854.70/10万);牧区死亡率最高,其次是农村,城市最低。居民前6位的死因分别是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占报告死亡数的87.09%;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死因的83.66%;主要慢性病PYLL占总PYLL的48.25%。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为19.87%,城市为15.74%、农村为21.12%、牧区为21.02%。居民期望寿命为73.97岁,男性71.90岁、女性76.27岁。结论4类慢性病已成为青海城市、农村和牧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降低慢性病过早死亡和PYLL是预防与控制慢性病的主要目标,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沙琼玥范宁郭淑玲周敏茹
关键词:死亡率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
2015年青海省道路交通伤害分布特征及疾病负担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2015年青海省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的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为制定道路交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青海省2015年死因回顾性调查中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average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ost,APYLL)、潜在寿命损失年(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及潜在寿命损失率(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PYLLR)等指标。结果2015年青海省居民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率为22.41/10万、标化死亡率为24.20/10万;男性(32.38/10万)高于女性(11.77/10万);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少年儿童组、青年龄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死亡率分别为10.05/10万、20.81/10万、4.36/10万和37.62/10万。因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PYLL、APYLL分别为19918人年和35.63人年,PYLLR为7.99%。APYLL男性略低于女性,城市明显低于农村和牧区。结论道路交通伤害是导致青海省居民“早死”和寿命损失的重要疾病负担,其所导致的社会和经济损失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应根据地区、性别及年龄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郭淑玲周敏茹姜勇
关键词:交通伤害疾病负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