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利民
-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38例小儿血流感染血培养阳性菌株的分离及药敏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了解小儿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2006年5月间小儿血流感染患儿血中分离到的238株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培养阳性菌株分布革兰阳性菌占84.87%(202/238),革兰阴性菌占15.13%(36/238),CNS 186株(186/238),药敏结果显示MRCMS多重耐药。结论小儿血流感染血培养阳性菌株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首位致病菌,MRCNS耐药严重,提示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同时不动杆菌的感染呈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重视。
- 金利民吴鸣
- 关键词:血流感染病原菌CNS
- 2009-2011年胆汁培养主要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变迁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了解医院2009-2011年胆汁培养分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的特点,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接受胆道手术治疗患者,于术中或ERCP治疗所取胆汁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2009-2011年共分离病原菌72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97株占68.74%,革兰阳性球菌179株占24.76%,真菌47株,占6.50%;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3.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耐药率<15.00%;铜绿假单胞菌除美罗培南外,对其他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30.00%,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敏感性较好,3年对各种药物的敏感性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胆道感染3年细菌种类及耐药性变化不大,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阳性肠球菌属为辅,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头霉素类、β-内酰胺酶酶抑制剂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具有较高抗菌活性;对胆道感染细菌的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仍是非常重要。
- 金利民吴晓燕倪侃翔
- 关键词:胆道感染病原菌抗菌药物耐药性
-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肝癌诊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 2004年
- 孔凡创曹浩强金利民
-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肝癌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谷氨酰转肽酶
- 血清CA-50、CA-19-9免疫放射分析的临床应用
- 1995年
- 我们用放射免疫分析(Immunoradiornetric assay,IRMA)检测了50例非肿瘤患者。肝癌、胰腺癌、胆囊癌、胃癌、结直肠癌、食道癌等各类消化系统肿瘤58例,以及27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CA50、CA19-9。58例恶性肿瘤患者同时进行Fer、CEA、AFP、β2-m等肿瘤标记物的检测,现报道如下。
- 金利民俞凤华潘卫华
- 关键词:血清CA-50免疫放射分析CA50Β2-MIRMA
- 290株血行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与耐药情况
- 2007年
- 目的了解290株血行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对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5年1月~2006年5月间血液中分离到的290株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0株菌株儿科患者占41.03%(119/290),成人患者占58.97%(171/290),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85.92%;儿科患者菌株中革兰阳性菌占84.87%(101/119),革兰阴性菌占15.13%(18/11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占78.15%(93/119),成人患者菌株中革兰阳性菌占57.31%(98/171),革兰阴性菌占35.09%(60/171),CNS 97株(97/171),占56.73%。药敏结果显示MRCMS多重耐药。结论儿科患者与成人患者分离率、菌株分布、CNS基本相同,均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首位致病菌,MRCNS耐药严重,提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同时不动杆菌的感染呈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重视。
- 金利民吴晓燕倪侃翔
- 关键词:菌血症病原菌耐药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肠易激综合征及分型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肠易激综合征及其分型的影响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浙江省荣军医院消化内科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189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组)135例和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阴性组)54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及不同分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观察幽门螺杆菌根除对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为40.7%,显著高于对照组24.1%(P<0.05);观察组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不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幽门螺杆菌根除成功组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缓解率为76.9%,高于失败组43.8%(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增加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对肠易激综合征的分型无影响,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以提高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缓解率。
- 陈涛沈丽丽吴长明唐凯金利民
-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幽门螺杆菌
- 恶性肿瘤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恶性肿瘤患者腹泻发生率较高,艰难梭菌感染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但临床辨别相对困难。本研究拟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72例恶性肿瘤合并腹泻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感染艰难梭菌分为艰难梭菌感染阳性组(A组,95例)和艰难梭菌感染阴性组(B组,377例)。采用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艰难梭菌毒素A(tcd A)和艰难梭菌毒素B(tcd B);采用倾向值匹配法对研究中非研究混杂因素进行类似随机化的均衡处理。卡钳值设定为0.1,2组按照1∶1的比例进行匹配。记录2组患者一般情况和恶性肿瘤治疗情况等。结果 2组患者倾向值匹配完成后,每组共有91例患者纳入研究。A组患者与B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1),抗生素应用比例、质子泵抑制剂应用比例化疗、便潜血阳性比例和化疗后体能状态(ECOG)评分明显高于B组(均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艰难梭菌感染相关性腹泻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便潜血阳性增加。抗生素、化疗和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可能会增加恶性肿瘤患者艰难梭菌感染几率。
- 金利民沈宇泓曹晨曦阮玲娟衡翔邵平扬陈松劲
- 关键词:恶性肿瘤艰难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