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肿瘤
  • 15篇胃癌
  • 15篇胃肿瘤
  • 14篇癌组织
  • 12篇细胞
  • 11篇基因
  • 9篇胃癌组织
  • 8篇蛋白
  • 8篇凋亡
  • 8篇肝癌
  • 7篇幽门螺
  • 7篇幽门螺杆菌
  • 7篇突变
  • 7篇螺杆菌
  • 7篇免疫
  • 7篇癌前
  • 6篇点突变
  • 6篇原发性
  • 6篇癌前病变
  • 6篇病变

机构

  • 35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作者

  • 36篇门荣甫
  • 33篇房殿春
  • 30篇刘为纹
  • 17篇罗元辉
  • 15篇鲁荣
  • 10篇刘海峰
  • 8篇晋华源
  • 7篇梁后杰
  • 6篇周子成
  • 5篇王振华
  • 3篇时超美
  • 3篇肖文华
  • 3篇徐启旺
  • 2篇袁爱力
  • 2篇杨仕明
  • 2篇汪荣泉
  • 2篇高晋华
  • 1篇孙贵银
  • 1篇徐学军
  • 1篇杨建民

传媒

  • 9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肿瘤防治
  • 2篇华人消化杂志
  • 2篇新消化病学杂...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江西医学检验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外科
  • 1篇现代消化病及...

年份

  • 1篇2001
  • 5篇1999
  • 10篇1998
  • 4篇1997
  • 5篇1996
  • 4篇1995
  • 4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切除术后氢呼吸试验的研究
1991年
本文采用口服乳糖及葡萄糖后氢呼吸试验的方法对正常人及胃切除术后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正常人乳精呼吸试验阳性率81.2%,葡萄糖呼吸试验均正常。7例毕Ⅰ式及14例毕Ⅱ式术后患者乳精试验阳性率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别(均为85.7%),但葡萄糖呼吸试验阳性率升高(14.2%~35.7%)。提示胃切除术后对乳糖呼吸试验无影响,葡萄糖呼吸试验异常,其中毕Ⅱ式较毕Ⅰ式明显。
袁爱力门荣甫
关键词:胃切除术后
胃癌组织P^(53)蛋白产物的表达与病人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1995年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P ̄(53)蛋白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胃癌组织P ̄(53)蛋白染色阳性率为36.5%,肿瘤大于5cm组、有淋巴结转移和浆膜侵犯及Ⅲ、Ⅳ期胃癌组织P ̄(53)蛋白染色阳性率分别显著高干肿瘤小于5cm、无淋巴结转移和浆膜侵犯及Ⅰ、Ⅱ期胃癌组(P<0.01)。P ̄(53)染色阳性者5年存活率为21.1%,染色阴性者为50.0%,两组5年存活率差非常显著(P<0.01)。以上结果提示检测胃癌组织P ̄(53)蛋白有助于判断胃癌患者预后。
罗元辉房殿春鲁荣刘为纹晋华源门荣甫周子成王振华
关键词:P^53蛋白预后胃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1
1997年
探讨端粒酶活化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技术对32例手术切除大肠癌及其癌旁组织及4例大肠腺瘤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32例大肠癌组织有25例检出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78.1%。2例绒毛状腺瘤检出端粒酶活性,2例管状腺瘤为阴性。端粒酶活化与肿瘤部位、大小、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无显著相关。结论:检测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对阐明大肠癌的发病机理、癌变危险性的预测及早期诊断均可能有重要意义。
房殿春罗元辉杨仕明鲁荣门荣甫刘为纹
关键词:大肠癌端粒酶活性聚合酶链反应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被引量:15
1998年
目的寻求检测循环血中肝癌细胞的灵敏方法。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肝癌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人甲胎蛋白mRNA(AFPmRNA)进行检测。结果31例原发性肝癌中有15例检出AFPmRNA,阳性率为48.4%。良性肝病、肝转移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均为阴性。外周血细胞AFPmRNA的存在与肝内转移、门静脉癌栓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结论外周血细胞AFPmRNA是反映原发性肝癌患者有无血行播散的重要标志。
罗元辉房殿春鲁荣刘为纹门荣甫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甲胎蛋白肿瘤细胞肝肿瘤
胃癌及癌前病变中c-myc基因蛋白表达的定量研究被引量:4
1996年
了解c-myc基因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并探讨c-myc基因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胃癌及癌前病变中c-myc基因蛋白进行定量测定,用免疫组化法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c-myc基因蛋白表达和PCNA标记指数在正常胃粘膜、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中依次递增,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Ⅱ型肠化c-myc基因表达显著高于Ⅰ型和Ⅱ型肠化。提示Ⅲ型肠化具有较高的癌变易感性,c-myc基因过度表达与细胞增殖有关,可能在胃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梁后杰刘为纹房殿春门荣甫
关键词:癌基因肠化生流式细胞术C-MYC
幽门螺杆菌培养滤液长期作用下大鼠胃粘膜组织学的变化被引量:17
1999年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 Hp) 培养滤液长期作用下大鼠胃粘膜组织学变化.方法 以2-5 g/ L和5 g/ L两种浓度的 Hp 培养滤液让大鼠自由饮用,观察不同时间大鼠胃粘膜厚度、壁细胞数、胃粘膜PAS染色阳性层厚度,表面粘液含量的变化及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5 w k 时,实验组大鼠即出现明显的胃粘膜厚度变薄,壁细胞减少,PAS 染色阳性层变薄,表面粘液含量减少和DNA 合成速率加快,且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上述改变进一步加重. 至52 wk 实验结束时,5 g/ L Hp 培养滤液组大鼠腺胃粘膜肠化生,硫酸粘液阳性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发生率(57-1 % ,39-3 % ,17-8 % ) 显著高于2-5 g/ L Hp 培养滤液组(27-6 % ,10-3 % ,3-4 % ) 和正常对照组(6-9 % ,0-0 % ,0-0 % ) .结论 Hp 的毒性产物在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乃至胃癌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梁后杰高晋华刘为纹房殿春门荣甫
关键词:病因学癌前状态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培养滤液诱癌和促癌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6
1998年
目的观察大鼠胃粘膜在幽门螺杆菌(Hp)培养滤液长期作用下的组织学变化及其对大鼠实验性胃癌的促癌作用。方法分别以0.25%和0.5%的Hp培养滤液让大鼠自由饮用,观察不同时间大鼠胃粘膜厚度、表面粘液含量、DNA合成速率及组织学变化;并观察不同时相应用Hp培养滤液对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癌的促癌作用。结果实验第5周时,实验组大鼠胃粘膜厚度明显变薄,表面粘液含量减少和DNA合成速率加快,随实验时间的延长,上述改变进一步加重。至52周实验结束时,0.5%Hp培养滤液组大鼠腺胃粘膜肠化生、硫酸粘液阳性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发生率(57%、39%、18%)明显高于0.25%Hp培养滤液组(28%、10%、3%)和正常对照组(7%、0%、0%)。无论在给予MNNG以前、同时或以后饮用Hp培养滤液,大鼠胃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生率均明显增加。
梁后杰刘为纹房殿春门荣甫徐启旺时超美
关键词:胃肿瘤幽门螺杆菌促癌作用诱癌作用
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石蜡包埋胃癌组织ras和p53基因点突变被引量:3
1995年
采用多聚酶链延伸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对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胃癌组织ras和p53基因点突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Ha—ras第12位密码子突变率为13.6%(12/88),第61位密码子为3.8%(3/80);C—Ki—ras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率为7.2%(5/69),第13位密码子未发现有点突变者;N—ras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率为1.4%(1/68)。p53基因第248位密码子点突变率为7.4%(5/68),第249位密码子未见有点突变者。以上提示采用PCR—RFLP技术可对多数从石蜡包埋胃癌组织提取的DNA进行ras和p53基因点突变分析。
罗元辉房殿春鲁荣门荣甫晋华源
关键词:RAS基因点突变PCR-RFLP
幽门螺杆菌提取液诱发大鼠胃癌前病变及维生素C的拮抗作用被引量:2
1996年
幽门螺杆菌提取液诱发大鼠胃癌前病变及维生素C的拮抗作用630038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梁后杰,刘为纹,房殿春,门荣甫,王俊茹,周子成关键词胃粘膜;胃肿瘤;幽门螺杆菌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35.2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的关系已引起人们广泛重视。大...
梁后杰刘为纹房殿春门荣甫王俊茹周子成
关键词:胃粘膜胃肿瘤幽门螺杆菌癌前病变
自由基在实验性胃癌及癌前病变发生中的作用被引量:24
1998年
目的探讨自由基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将100只Wistar大鼠分为2组,实验组(70只),给予100mg/L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水溶液自由饮用30wk,对照组(30只)饮用自来水.选5个时相点,动态观察MNNG诱发实验性胃癌及其癌前病变过程中大鼠体内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实验组,MDA平均含量在52wk非常显著地大于0wk(P<001),并显著地大于16wk以前(P<005).胃癌组织MDA含量显著高于胃癌癌前病变组织(P<005).癌组织LPO的含量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组织(P<005).实验组,总SOD和CuZnSOD活性在52wk明显低于16wk之前(分别为P<005和P<001).癌组织CuZnSOD含量非常显著地小于正常胃粘膜(P<001),亦明显低于胃粘膜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P<005).在30wk和52wkGSHPX活性显著低于16wk以前.结论自由基在实验性胃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中具有一定作用。
孙贵银刘为纹刘为纹房殿春周志强罗元辉
关键词:胃肿瘤代谢癌前状态自由基WISTAR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