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大雷 作品数:109 被引量:864 H指数:19 供职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浅析农科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问题和对策 2011年 简要分析了贫困生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现存问题提出了加强辅导员的教育素质培养,锻炼贫困生的能力、加强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和感恩教育等相应对策。 陆大雷 杨欢关键词:贫困生 思想教育 通过杂交亲和性评估外源抗除草剂基因在十字花科植物间的流动 被引量:7 2005年 十字花科许多植物表现为异花授粉和较高的种间杂交亲和性,这些生殖特征喻示着外源基因在该科植物间存在潜在的流动风险.通过苯胺蓝荧光法观察、人工杂交、混合花粉蒙导授粉结合杂交后代的分子鉴定,研究了甘蓝型抗草甘膦油菜Q3与5种十字花科植物(共6个材料)的杂交亲和性,以评估外源抗除草剂基因在上述植物间的流动.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2个品种、雪里蕻、小白菜与Q3杂交的亲和指数分别为16.15,12.77,2.345和0.85,F1代植株PCR检测为阳性;诸葛菜、播娘蒿×Q3表现出高度不亲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花粉管生长受阻,分别停滞在诸葛菜花柱上部1/3处与播娘蒿柱头表面,蒙导后代植株PCR检测均表现阴性.在大田邻近间隔种植和自然授粉条件下,Q3与甘蓝型油菜2个品种、雪里蕻、小白菜间的基因流频率分别为2.3278%,2.1487%,1.0157%和0.9236%,与诸葛菜、播娘蒿2种杂草的频率为0.基因流频率与杂交亲和性高度相关.本研究结果同时说明十字花科植物间的外源基因流动不容忽视. 赵祥祥 陆卫平 戚存扣 浦惠明 夏秋霞 陆大雷 刘葛山 王幼平关键词: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 十字花科植物 杂交亲和性 基因流 抗除草剂基因 外源基因 种植密度和施肥方式对春播鲜食糯玉米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2023年 【目的】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方式是实现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措施。为此,我们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肥方法组合对春播鲜食糯玉米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旨在建立实现鲜食糯玉米高产、优质及轻简施肥的栽培技术体系。【方法】田间试验于2021、2022年在江苏南通进行,供试品种为江苏省主推鲜食糯玉米品种“苏玉糯11号”。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密度水平:4.5×10^(4)(D1)、5.25×10^(4)(D2)、6.0×10^(4)(D3)、6.75×10^(4)(D4)、7.5×10^(4)(D5)株/hm^(2);副区为施肥模式,在总施氮(N)量225 kg/hm^(2)条件下,设置常规基施普通复合肥N 75 kg/hm^(2)+6叶期追施尿素N 150 kg/hm^(2)(CF)、缓释型复合肥一次性基施(SF-b)和6叶期一次性追施(SF-t)3种施肥方式。在玉米吐丝期和鲜食期,测定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在鲜食期测定鲜果穗产量和鲜籽粒产量,分析籽粒淀粉、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相同施肥模式下,D2、D3、D4、D5密度下的鲜果穗产量分别较D1密度下平均增加了4.14%、7.68%、11.68%、7.17%,鲜籽粒产量平均增加了6.09%、7.48%、12.19%、7.08%。两年D4密度下玉米的平均鲜穗和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密度下(P<0.05),D4密度下玉米吐丝前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回收率也达到最高值。籽粒淀粉、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平均值随密度增加而不同程度地降低,施肥方式提升品质的效果无显著差异。相同密度条件下,SF-t处理鲜果穗和鲜籽粒产量显著高于CF和SF-b处理,而吐丝前后干物质和氮素运转量和运转率显著低于CF和SF-b处理;SF-b处理玉米吐丝前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运转量及运转率高于或者与CF处理相近。20个处理组合中,以D4−SF-t组合的产量、氮素利用率最高。【结论】与基施缓释肥或基施复合肥加追施尿素相比,6叶期一次性追施缓释复合肥可显著提高吐丝� 姚霄宇 邱纹 陆虎华 郭剑 陆大雷关键词:种植密度 施肥方式 氮素利用率 不同缓释肥水平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2014年 以玉米品种苏玉29、苏玉30为材料,设置7个缓释肥水平(N 0、270、315、360、405、450、495 kg/hm2)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生育阶段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其对产量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1)随着施氮量增加,籽粒产量呈单峰变化趋势,在N 450 kg/hm2水平下达最大值,两品种(苏玉29、苏玉30)分别为16193、14040 kg/hm2,且两品种均在N 405 kg/hm2水平下达边际产量。(2)高产处理下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及叶面积指数在灌浆中前期大,干物质积累量多,中后期下降缓慢。对干物质积累的Richards方程解析表明,与对照相比,高产条件下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时的日期推迟了10天,且越晚产量越高;生长活跃期平均延长了9天,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平均提高了43.5%。因此,通过缓释肥运筹,降低花后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下降速率,推迟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时的日期,延长生长活跃期,最终提高籽粒产量。 陈国清 肖尧 景立权 石建飞 陆大雷 陆卫平关键词:夏玉米 缓释肥 超高产 RICHARDS方程 脱脂对糯玉米淀粉热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011年 以4个糯玉米淀粉为材料,对其进行脱脂处理,分析了其对淀粉热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脂使淀粉中的磷元素含量显著降低,导致淀粉的起始温度、峰值温度、终值温度、峰值指数和热焓值降低,糊化范围扩大。淀粉和脱脂淀粉糊化冷藏后发生回生,表现为脱脂增加了回生淀粉的热焓值,进而增加了淀粉的回生值和峰值指数,而起始温度、峰值温度、终值温度和糊化范围受脱脂影响较小。淀粉和脱脂淀粉的热焓值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淀粉的热焓值以渝糯408最低,脱脂淀粉的热焓值以郑彩糯1号最低。淀粉回生后热焓值和回生值差异较小,而脱脂淀粉回生后热焓值和回生值以YA30142最高,郑彩糯1号最低。 陆大雷 郭换粉 董策 陆卫平关键词:糯玉米淀粉 脱脂 磷 糯玉米磷素分配转移特性的基因型差异 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了解糯玉米磷素分配转移规律及其与磷素吸收利用的关系,揭示磷素分配转移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产量形成的作用。【方法】以中国近年来所育成的31个糯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在同一供肥水平下研究糯玉米磷素分配转移特性的基因型差异。【结果】糯玉米生育期间磷素的分配中心是随生长中心转移而变化的,开花前主要分配在叶片和茎秆中,开花后磷素的分配中心开始由茎、叶转向雌穗,并逐渐以籽粒建成为中心。糯玉米不同品种各器官磷素转移率及其对收获产品的贡献率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磷素转移率主要影响产量、磷素利用效率及磷收获指数的高低,而对磷素吸收总量的影响较小。通径分析表明,鲜穗、鲜籽粒高产品种叶片的磷素转移率较高,成熟籽粒高产品种茎秆和苞叶的磷素转移率较高;叶鞘的磷素转移率高有利于品种鲜穗、鲜籽粒及成熟籽粒磷素利用效率的提高,苞叶的磷素转移率高也有利于成熟籽粒磷素利用效率的提高。【结论】糯玉米磷素分配转移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磷素转移率主要影响产量、磷素利用效率及磷收获指数的高低,而对磷素吸收总量的影响较小。通过提高植株磷素运转率,特别是叶鞘的磷素运转率可有效提高糯玉米品种的磷素利用效率。 卢艳丽 陆卫平 陆大雷 王继丰 刘小兵关键词:糯玉米 基因型差异 基肥配比和拔节期追氮对糯玉米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2008年 为明确糯玉米淀粉糊化特性在不同肥料处理下的变化,从而改良淀粉的糊化特性,以糯玉米品种苏玉糯4号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基肥处理(纯N75kghm-2、纯N75kghm-2+K2O70kghm-2、纯N75kghm-2+P2O565kghm-2和纯N75kghm-2+P2O565kghm-2+K2O70kghm-2)和拔节期追氮(0、150和300kghm-2)对糯玉米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和仅基施氮相比,增施磷或(和)钾可显著降低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提高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和回复值。随着拔节期追氮量的增加,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逐渐升高,回复值先升后降,而崩解值在追施氮150kghm-2和300kghm-2时无显著差异,但均大于不施追肥处理。峰值黏度与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崩解值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87**和0.75**),糊化温度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终值黏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5*、-0.62*和-0.60*)。在适宜基肥的基础上,增加拔节期追氮量,可以改良淀粉的糊化特性。在不同肥料处理中,基施氮或氮磷并拔节期追施纯氮300kghm-2及平衡基施氮磷钾并拔节期追施纯氮150kghm-2时,RVA谱特征值较为理想(峰值黏度最高且回复值较低)。 陆大雷 陆卫平 赵久然 王德成关键词:糯玉米 淀粉 RVA 施氮量 国家东南区鲜食糯玉米品质及农艺性状与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2022年 中国东南区是我国鲜食糯玉米的主要生产、加工和消费地区。为了解该区域鲜食糯玉米的品质、农艺性状与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标记遗传多样性,以国家东南区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样品为材料,用分子标记和形态学标记探究该区域鲜食糯玉米不同遗传背景下品质、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41份供试材料具有丰富的农艺、品质性状变异和SSR标记基因多样性:12个农艺、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72%~36.10%之间,平均值为14.06%;40个SSR标记共检测出321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为0.179~0.866(平均值为0.658);供试材料的基因多样性为0.186~0.877(平均值为0.687)。聚类分析将供试41份材料划分为4个遗传背景不同的组群,以京科糯2000为代表的Ⅰ组产量性状表现优秀,且组内材料数量最多;以苏玉糯5号为代表的Ⅱ组材料数量次多,其组内品种皮渣率较低,含水率也低于其他组别。4个聚类分组在农艺、品质性状上各有特点,根据不同育种需求,选择相应的杂优模式能够有效利用育种资源,从而加速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的提优进程。 仇律雯 杨扬 范亚明 田红丽 易红梅 王璐 任洁 葛建镕 王凤格 陆大雷关键词:糯玉米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SSR标记 基肥配比和拔节期追氮对鲜食糯玉米籽粒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2013年 以鲜食糯玉米品种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为材料研究表明,基肥配比和拔节期追氮对籽粒物性有显著影响,且基肥配比对物性参数(除脆度和黏聚性)影响大于拔节期追氮。物性参数中,黏着性、脆度和咀嚼度变异系数较高。基肥处理中,总体上以氮磷钾肥合理配比(N75kghm–2+ P2O5 75kghm–2+ K2O 75kghm–2)时硬度、脆度、黏着性(绝对值)、弹性、黏聚性和咀嚼度较高,回复性适中。随着拔节期追氮量增加,硬度、脆度、黏聚性、咀嚼度和回复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黏着性在不追氮和追氮150kghm–2处理下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追氮300kghm–2处理,弹性受拔节期追氮量影响较小。相关分析表明,硬度和脆度与弹性、黏聚性和咀嚼度显著正相关。黏着性与弹性、咀嚼度显著负相关,与回复性显著正相关。弹性、黏聚性和咀嚼度两两极显著正相关。综合考虑各参数的变化趋势,氮磷钾均衡基施并拔节期适量追氮时两品种籽粒具有较好的黏着性、咀嚼度和脆度,且苏玉糯5号籽粒硬度显著低于渝糯7号。 陆大雷 孙旭利 王鑫 闫发宝 陆卫平关键词:鲜食糯玉米 物性 糯玉米籽粒淀粉热力学特性研究 热力学特性是作物籽粒淀粉重要的理化特性之一,可评价淀粉组成的均匀性、热稳定性和回生程度。糯玉米是籽粒胚乳淀粉由100%支链淀粉组成的特用玉米,可以鲜食期收获作鲜穗或鲜籽粒食用,亦可在成熟期收获制作汤圆和糯玉米糊等糯性食品... 陆大雷 闫发宝 陆卫平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