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兰
-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浆神经肽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 2006年
- 目的:观察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的急性心肌梗塞(AM I)20例,心绞痛(AP)20例,应用放射免疫法动态观察40例冠状动脉造影主要分支狭窄程度>50%的患者和2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的血浆NPY含量变化,并作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记分,观察NPY含量变化与冠状动脉记分的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NPY水平为(145.1±44.1)ng/L,AM I组发病第1天NPY含量达峰值,为(230.10±35.24)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发病第3天开始下降,第1周末趋于正常,为(173.58±44.54)ng/L。AP组于心绞痛发作期NPY含量为(234.26±43.26)ng/L,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治疗2周症状缓解后复查血浆NPY含量下降至(135.17±36.75)ng/L,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NPY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记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NPY水平在冠心病患者发病初期显著升高,其升高可能由于心肌缺血急性期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释放活性增强所致。提示NPY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及病理生理过程。
- 唐艳刘兴德陈兰
- 关键词:心肌梗塞冠状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狭窄放射免疫测定
- 冠心病、高血压病患者血清铁、铁蛋白的检测与临床研究被引量:2
- 1997年
- 为评价冠心病、高血压患者体内血清铁、铁蛋白水平.我们对86例冠心病、104例高血压病、116例其他疾病及110例正常人的血清铁和铁蛋白进行检测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不论是冠心病组,还是高血压病组其血清铁和铁蛋白水平均较其他疾病组和对照组增高(P<0.01).其中冠心病组的血清铁和铁蛋白水平又高于高血压病组(P<0.05),P<0.01),而其他疾病组的血清铁和铁蛋白水平虽稍有增高.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大(P>0.01,P>0.05)。笔者认为.血清铁和铁蛋白在冠心病、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故其可作为冠心病和高血压病防治过程中动态检测的简便手段之一。
- 毛华石学英申忠琴杨晓武陈兰宋冀芳
- 关键词:冠心病高血压病血清铁铁蛋白
-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cAb单项、HBeAb与HbcAb两项阳性标本的复检探讨
- 2009年
- 余红岚李俐佳钟筑宁陈兰邬建霞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CABHBCABHBEAB阳性标本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复检
- 急性脑卒中及心功能不全患者血甲状腺素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 1994年
- 本文经放免测定70名急性脑卒中,心功能不全患者及40名正常人血清T_3、T_4含量,结果发现:与正常人相比前者血清T_3、T_4均降低,且尤以T_3降低明显,两者差异显著(P<0.01)。同时探讨了非甲状腺疾病在应激、危重状态下血甲状腺素异常产生的机制,指出急性脑卒中及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T_3、T_4含量降低,符合非甲状眼功能减退表现的“低T_3、T_4综合征”。
- 毛华陈兰
- 关键词:中风心脏功能不全急性病血清
- 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Th细胞亚群激活状态研究
- 2004年
- 目的研究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无症状病毒携带者血清IL 2、IFN γ、IL 4、HBs CIC的形成及相互关系 ,并进一步了解乙肝患者肝损伤的病理机制。方法共 6 4份血清用PEG沉淀法测定HBs CIC ,ABC ELISA法测定IL 2、IL 4、IFN γ。结果 (1)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IL 2、IFN γ水平显著增高 ,P <0 0 1,慢性肝炎患者血清IL 4水平显著增高 ,P <0 0 1,IL 2、IFN γ、明显降低 ,P <0 0 5 ,无症状携带者IL 2、IL 4、IFN γ均无明显改变 ,P >0 0 5 ;(2 )特异性免疫复合物HBs CIC在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中阳性率依此增高 ;(3)HBs CIC阳性者比HBs CIC阴性者的、IL 4、ALT显著增高 ,P <0 0 1。结论Th细胞因子水平与乙型肝炎病人的HBs CIC形成密切相关 ,HBs CIC的形成加重肝功能的损伤。
- 余红岚赵建勇宋静芳陈兰邬建霞王功娣胡大忠
- 关键词:病毒性乙型肝炎TH细胞亚群慢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