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年
- 作品数:18 被引量:56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新课程标准下师范课程设置的思考被引量:2
- 2007年
-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首先要求中小学教师突破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桎梏,从教学素质和教学行为两方面进行根本性的转变。当前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环节仍是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教学行为是其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观、学生观、教育价值观、教学过程观、教学评价观等教育行为发生以下的转变:1.树立新的教师职业观。要求新时代的教师能逐渐地从传递者、灌输者、塑造者转向组织者、帮助者、发掘者,从权威者、训导者、管理者转向学习者、促进者、合作者。新的教师观还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能从知识的拥有者、授予者转向学习者、探索者,从教育工作的实践者转向研究者、创造者。2.确立新的教育价值观。
- 钟效铭陈凤年
-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活动教育价值观师范教育观念教学行为
- 中国公民性别观调查分析
- 2006年
- 性别观是指人们对性别总体的认识与观念。通过《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问卷》对全国31个省份共32504名中国公民进行关于性别观的调查,结果表明:(1)中国公民性别观依次为“女性处于弱势”,“男女机会均等”和“男性处于弱势”;(2)男性公民在“男女机会均等”、“男性处于弱势”上得分极其显著高于女性公民,在“女性处于弱势”上极其显著低于女性公民;大城市公民在“女性处于弱势”上得分极其显著高于中小城市公民,在“男女机会均等”和“男性处于弱势”上显著低于中小城市公民。
- 陈凤年肖鸾
- 关键词:中国公民男女平等
- 语言学习性别差异研究述评被引量:6
- 2012年
- 目前语言学习性别差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国内外关于语言学习能力、学习策略、学习风格等方面的性别差异和引起这些差异的原因以及对语言教学的启示等概括分析,发现已有研究存在研究方法单一、研究深度不够、且过于看重差异以及汉语相关研究等不足,提出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研究内容的拓展和深入以及汉语相关研究有待加强的研究目标。
- 陈凤年
- 关键词:语言学习性别差异
- 从接受美学视角谈公示语翻译被引量:1
- 2011年
-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公示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其翻译的地位也随之越来越重要。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视角来看,公示语翻译应以读者为中心,照顾读者群体的整体语言文化接受水平,考虑受众的视野期待和审美情趣,灵活处理语言文化差异和冲突,以实现其传递信息、呼唤大众的功能。
- 陈凤年伍春霞
- 关键词:接受美学公示语翻译
- 元话语模因与语料输入可理解性研究
- 2009年
- 从理解角度,探讨课堂元话语模因对语料理解的作用。实验证明:1、课堂元话语模因凸显教学模式对学生理解所输入语料有显著的有效性;2、语料的理解与学生元话语水平显著相关。
- 蔡建衡陈凤年
- 关键词:可理解性英语教学
- 工程测量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被引量:34
- 2008年
- 针对大学本科非测绘专业的工程测量教学,指出目前工程测量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
- 肖鸾陈凤年陈海胜
-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测绘仪器
- 基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被引量:4
- 2010年
-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文章针对英语教学的现状,在探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
- 陈凤年
-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人文素质文化教学
- 文化差异视野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 2012年
- 从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社交礼节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中语义理解和传达所产生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出了如加强中西文化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将翻译教学纳入大学英语教材体系等建议。
- 陈凤年张红
-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意识翻译教学
- 中国师生外语学习价值取向调研被引量:2
- 2008年
- 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国际化正成为新的时代特征,国际间的政治对话与贸易往来、世界范围的信息与技术传播、资源与教育的共享都以外语(当前主要是英语)为传媒工具,外语成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工具。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英语也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日常生活的重要工具。学习英语不仅可以增强信息沟通和知识交流的能力,还可以增强思维能力,磨练意志,增强修养,提升个人素质等。
- 陈凤年刘灿辉
- 关键词:外语师生传媒工具现代社会生活
- 数字化时代的人文素质教育被引量:1
- 2007年
- 21世纪是数字化生存的世纪,这不仅意味着科技的发展,而且同时意味着与此紧密相关的人文发展,人的生活包括人类文明观念,将由此产生本质性的转变。也正如美国未来学家、“互联网教父”尼古托·庞帝曾预言的,数字化是步入新世纪的人类生存的福祉,没有数字化,就没有人类的前途。尽管将数字化褒扬得无所不能的观点已经受到批评,“数字化将决定我们生存”的论断也遭到不少质疑,但数字化的浪潮正滚滚向前,“数字化”成为21世纪科技化的标志词,也必将成为21世纪人类一切活动包括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的标志。传统的人文素质及人文素质教育正在受到新的挑战。
- 陈凤年肖鸾
-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人文发展文明观念未来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