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大霞

作品数:11 被引量:76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南农业大学蚕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家蚕
  • 5篇分子标记
  • 4篇茧质
  • 4篇茧质性状
  • 3篇杂交
  • 2篇QTL
  • 2篇AFLP分子
  • 2篇AFLP分子...
  • 1篇多样性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杂交后代
  • 1篇数对
  • 1篇温度
  • 1篇近亲交配
  • 1篇茧丝
  • 1篇茧丝量
  • 1篇交配
  • 1篇后代
  • 1篇分子图谱
  • 1篇AFLP分析

机构

  • 9篇西南农业大学
  • 5篇苏州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0篇鲁成
  • 10篇陈大霞
  • 10篇司马杨虎
  • 8篇向仲怀
  • 7篇赵爱春
  • 4篇孙德斌
  • 4篇徐海明
  • 4篇李斌
  • 2篇张烈
  • 1篇钱敏
  • 1篇钱荷英
  • 1篇何斯美

传媒

  • 4篇蚕业科学
  • 2篇蚕学通讯
  • 1篇遗传
  • 1篇Journa...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年份

  • 3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家蚕AFLP分子标记分离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6
2003年
为研究家蚕遗传的多样性,以家蚕品种湘晖×872杂交的91个F_2个体为材料,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杂交后代的分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的44对引物共扩增出5134条带,其中1002条带呈多态性;经x^2检测,有537条带符合3:1分离比。
司马杨虎陈大霞赵爱春鲁成向仲怀
关键词:家蚕AFLP分子标记杂交后代
家蚕茧质性状的性别效应预测被引量:8
2005年
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对家蚕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等性状的性别效应进行理论估算: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等4性状的性别随机效应的方差的概率和性别随机效应的预测值概率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证明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等4性状的性别效应极显著,这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等4性状的性别效应预测值雌(雄)分别为0.248g(-0.247g)、2.423cg(-2.394)cg、-1.976%(1.992%)和0.224g(-0.223g)。性别效应调整后各性状均呈单峰正态分布,符合QTL分析对数量性状连续正态分布的要求。
司马杨虎徐海明陈大霞赵爱春李斌鲁成向仲怀
关键词:家蚕茧质性状
温度对AFLP银染检测的影响被引量:31
2003年
在家蚕AFLP分子标记多样性的研究中发现温度对AFLP -银染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本实验以湘晖与 872杂交的 91个F2 个体为材料 ,对AFLP银染过程中温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温度试验结果显示 :在 2
陈大霞司马杨虎赵爱春鲁成
关键词:家蚕AFLP分子标记多样性温度
家蚕杂交分离系的AFLP分析初探被引量:7
2003年
以日系家蚕品种"湘晖"和"872"为亲本进行杂交,从F2代分别向茧丝量高(A)、中(B)、低(C)3个方向进行定向选择。经过F2~F6共5代的同蛾区交配和选择,获得了茧丝量性状有显著差异的A,B,C共3个家系。以中系蚕品种芙蓉、菁松及其杂交后代为参照群体,对3个杂交分离系进行AFLP分析,获得了617个AFLP分子标记。结果显示:选择到F4代时,A,B,C各杂交分离系的AFLP分子标记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到F6代时,A,B,C各杂交分离系间的分子标记差异十分显著且稳定。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也显示有很强的规律性,所有个体均按家系有规律地聚在一起。从分子水平证明家蚕同蛾区杂交后代系统选择到F6代即可获得遗传性稳定的不同杂交分离系。
陈大霞司马杨虎孙德斌鲁成向仲怀
关键词:家蚕AFLP分析茧丝量
家蚕杂交分离系间的分子标记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以两个日系家蚕品种“湘晖”(P1)和“872”(P2)为亲本进行杂交,从F1自交的F2代开始,分别向茧丝量高和低两个方向进行选择。经过F2-F7共6代的同蛾区交配选择,获得了茧丝量性状有显著差异的A、C两个家系。用5组引物扩增所获得的617个AFLP分子标记,分析了A、C两个杂交分离系的分子标记特征及其DNA多态性。结果显示P1能将更多的标记传给C系,亲本P2能将更多的标记传给A系,A系保留了更多的两亲共有的标记;A系含较稳定的特异性标记23个,C系含特异性标记7个,推测A系的这些特异性标记与家蚕某些经济性状有关;通过杂交分离系各世代的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F6代同一家系内差异更小,A系与C系家系间的差异更加明显,即同蛾区交配到F6代系统就基本稳定。
司马杨虎陈大霞孙德斌何斯美钱荷英李斌鲁成向仲怀
关键词:家蚕近亲交配分子标记
家蚕F_2代不同群体大小的作图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04年
分别以群体大小 91、81、71、6 1、5 1和 4 5个个体为材料 ,分析了不同群体的作图效果 :相同参数条件下 ,随着群体的减小 ,分群数、不连锁标记数都表现出逐步减少的趋势 ;同一群体随着交换值的逐步减小 ,分群数、不连锁标记数和二联体数逐步增多 ,总图距和平均图距也相应变小 ;相同群体不同标记数在相同的作图参数条件下 ,随着标记数的减少 ,分群数有减少的趋势 ,但较多的标记群体其二联体数为最少 ,而进入连锁群的标记数和总图距有明显的降低趋势。根据Mapmaker分析对参数的设定要求和所研究的分群作图效果以 91个个体为最佳 ,认为家蚕F2 代作图群体至少不应小于 81个个体。
陈大霞司马杨虎张烈钱敏赵爱春李斌鲁成向仲怀
关键词:家蚕分子图谱
不同标记数对家蚕茧质性状的QTL定位比较被引量:7
2004年
分析了家蚕茧质性状不同标记数的QTL定位效果 :6 92个标记和 5 4 2个标记的全茧量都是以基因互作效应为主 ,而茧层量、茧层率以及蛹体重性状既有加性也有显性和互作效应 ,且与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之间的基本相关性相吻合 ;392个标记的分析结果与前两种类型有别 ,定位的总QTL组合数、QTL总数 ,以及效应显著的QTL数都表现最多 ,表明标记数减少反而定位出更多的QTL ,但 392个标记定位的QTL在连锁群的分布同全茧量与蛹体重、茧层量与茧层率之间的显著正相关不符合。分析认为 6 92个标记数的定位结果比较可靠。QTL的效应与贡献率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 :QTL效应值与QTL贡献率的相关系数达 0 95以上 ,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但QTL的效应值和贡献率的大小与QTL效应的显著性并无直接关系。
司马杨虎李斌陈大霞徐海明张烈孙德斌鲁成向仲怀
关键词:家蚕茧质性状分子标记QTLS
家蚕茧质性状的QTL定位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采用QTLMapper2.0QTL作图软件,对F2群体的家蚕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等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分别检测出7个、6个、2个、8个有显著效应分量的QTLs,分布于7个、5个、2个、7个不同的连锁群。控制全茧量、茧层量的QTLs一般存在复杂的上位性效应。对全茧量性状,有3对QTLs存在显著的加加上位性效应,其中1对还存在加显、显显互作;共有3个QTLs存在显著的显性效应,1个存在显著的加性效应。对茧层量QTLs,发现1 对QTLs存在极显著的各项遗传效应,包括上位性效应;1对QTLs被检测到显著的显显互作,1个QTL具有显著的显性效应,并与另一个QTL存在显著的加加互作。茧层率、蛹体重主要受加性或显性的QTLs作用,没有发现茧层率QTLs的上位性效应,蛹体重的有效QTL大都呈现显著的负向显性效应,只有一对QTLs存在显著的加加上位性效应。第2、3、4、11、13、24、34、37、40连锁群是两个或多个性状QTLs分布的共同连锁群。全茧量和茧层量存在共同的QTL 或染色体区域,育种上可通过适当选配,利用基因的互作效应,同步改良这两个性状。
司马杨虎李斌徐海明陈大霞孙德斌赵爱春鲁成向仲怀
关键词:家蚕茧质性状QTL
影响家蚕AFLP-银染法的因素及其对策被引量:13
2002年
AFLP(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分子标记技术 ,近年来它与银染技术的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它的实用性。作者根据长期的实验经验和教训 ,对影响AFLP-银染技术的一些因素如DNA的质量、酶切的效果、引物和接头的设计等进行了分析 ,初步总结出AFLP -银染技术关键之处在于模板DNA的准备和酶切以及引物的选择。PCR扩增、电泳和银染检测对图谱的清晰度和分辨率也有很大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因素进行了相应对策的初步探讨。
陈大霞司马杨虎赵爱春鲁成
关键词:家蚕分子标记影响因素
家蚕茧质性状的性别效应预测
本研究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对家蚕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等性状的性别效应进行理论估算,结果表明:全茧量、茧层率和蛹体重性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均表现为明显的双峰特征,表明在所调查的群体中全茧量、茧层率和蛹体重这三个性状,存...
司马杨虎徐海明陈大霞赵爱春鲁成向仲怀
关键词:家蚕茧质性状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