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子龙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糖尿
  • 8篇糖尿病
  • 4篇胰岛
  • 4篇1型糖尿病
  • 2篇血清
  • 2篇胰岛素
  • 2篇早期糖尿病
  • 2篇早期糖尿病肾...
  • 2篇肾病
  • 2篇糖尿病患者
  • 2篇糖尿病肾病
  • 2篇患者血清
  • 2篇2型糖尿
  • 2篇2型糖尿病
  • 2篇IL-17
  • 2篇病患
  • 1篇血糖
  • 1篇血脂
  • 1篇血脂水平
  • 1篇液罐

机构

  • 10篇广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0篇陈子龙
  • 5篇何凌
  • 4篇陈定宇
  • 2篇肖正华
  • 1篇余绮玲
  • 1篇周倩
  • 1篇叶林
  • 1篇郑彩娥
  • 1篇梁伟
  • 1篇黄水庆
  • 1篇何美艳
  • 1篇秦庆新

传媒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校医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3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型糖尿病并肌脓肿发生酮症酸中毒1例
吕媛媛陈定宇马慧璇陈子龙陈萍
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前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早前糖尿病肾病8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缬沙坦80 m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1次/d,两组连续用药4周。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微量白蛋白尿排泄率(UAER)、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等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优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UAER、Cr、BUN均有所降低,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前糖尿病肾病能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效果显著,有较高安全性。
陈子龙
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外周血中NF-κB/p65的表达及其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通过研究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外周血中NF-κB/p65表达情况,探讨NF-κB/p65与胰岛素抵抗、糖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早期T2DM患者和本院体检中心非糖尿病入选者共32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T2DM组两组,每组各160例。对320例入选者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含量,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ELISA法检测320例入选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NF-κB/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T2DM组患者FBG、HbA1c、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患者单核细胞中NF-κB/p65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p65蛋白的表达情况与FBG、HbA1c及HDMA-IR之间呈正相关,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BG及HbA1c是影响NF-κB/p65蛋白表达的重要因素。结论 NF-κB/p65参与了糖尿病的糖代谢紊乱过程,该通路的发现为糖尿病早期诊疗提供新的方向。
吕媛媛陈定宇何凌陈子龙马慧璇
关键词:2型糖尿病核因子-ΚB外周血
一种尿液取样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尿液取样器,包括储液罐,所述储液罐上设有取样机构,所述取样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储液罐左侧表面并与储液罐内腔相连通的进液弯管,所述进液弯管远离储液罐一端固定安装有与进液弯管内腔相连通的取液斗,所述进液弯管内...
陈子龙
黄连素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GH/IGF-Ⅰ轴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通过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探讨黄连素(BBR)对糖尿病GH/IGF-Ⅰ轴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48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组(DC)、胰岛素治疗组(INS)和黄连素(BBR)治疗组四组,每组各12只。NC组不予特殊处理,DC组STZ诱导后不予特殊处理,INS组STZ诱导后予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处理,BBR组STZ诱导后予BBR灌胃处理,上述四组实验持续8周;实验期间监测尾尖血糖和体重,采用酶免疫检测法检测血清中GH及IGF-Ⅰ,采用PCR技术检测垂体中GH及肝脏中IGF-Ⅰ、IGFBP-3、GHR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DC组血糖在实验期间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INS组治疗后血糖与N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BR组治疗后血糖水平位于NC组与DC组之间且与两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DC组垂体组织中GH基因(mRNA)的表达较NC组明显增强,INS组及BBR组治疗后有所下降;DC组肝脏中GHR表达量明显减少,INS组及BBR组治疗后有所上调;DC组肝脏中的IGF-Ⅰ的表达量明显减少,INS组及BBR组治疗后有所增强;DC组肝脏中IGFBP-3的表达量明显减少,INS组及BBR组治疗后有部分上调。结论 BBR可以改善糖尿病机体的GH/IGF-Ⅰ轴异常并且可以缓解胰岛素抵抗作用,改善机体糖代谢紊乱并对微血管病变起到保护作用。
吕媛媛陈子龙马慧璇
关键词:糖尿病黄连素生长激素基因表达
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究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诊治的7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糖、血脂、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有效改善血糖水平,降低血脂水平、炎症反应。
陈子龙赵德福周柔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
1型糖尿病患者IL-17水平改变及临床意义初探
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17的表达水平与临床意义,及其与T1DM胰岛功能的关系,为研究T1DM发病机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 T1 DM组20例,T2DM组26例,正常对照组25例,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
何凌何美艳陈子龙余绮玲周雯陈定宇
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B细胞活化因子水平改变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血清B细胞活化因子(BAF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6例T1DM患者、25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BAFF水平。比较三组间差异,探讨血清BAFF与患者年龄、病程、胰岛功能、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的关系。结果:血清BAFF水平T1DM组高于T2DM组及对照组(297. 54 vs. 218. 80 vs. 199. 20,F=4. 257,P <0. 05);T2DM组与对照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T1DM组血清BAFF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正相关(r=0. 613,P=0. 001),与空腹C肽(FCP)呈负相关(r=-0. 506,P=0. 008); T1DM组血清BAFF水平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呈正相关(r=0. 413,0. 581,P=0. 036,0. 002);多元逐步法回归分析得出的回归方程为:FCP=0. 494-0. 001×BAFF水平;其中R2=0. 256,F=8. 241,P=0. 008。此方程表明BAFF水平与FCP呈弱负相关。结论:BAFF水平可能与T1DM患者血糖升高、C肽下降密切相关,并BAFF水平可能与T1DM患者血脂紊乱相关。
邱友燕何凌陈子龙周雯夏碧文
关键词:1型糖尿病B细胞活化因子胰岛功能
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17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初探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9例T1DM患者、25例T2DM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IL-17水平,散射比浊法测定尿白蛋白,肌酐酶法测定...
陈子龙何凌邱友燕黄水庆周雯肖正华陈定宇
Vanin对胰岛NIT细胞保护机制的探讨
2011年
目的探讨泛酰巯基乙胺酶Vanin对胰岛NIT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胰岛β细胞株NIT细胞,以5 ng/ml IFN-γ,50 pg/ml IL-1β,10 ng/ml Vanin处理细胞,分为IFN-γ+IL-1β+Vanin组、IFN-γ+IL-1β组、Vanin组、对照组(DMEM)。4组干预因素分别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细胞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NIT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化学发光法检测上清液中胰岛素(Ins)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经IFN-γ+IL-1β处理的NIT-1细胞增殖受抑制,抑制率为60.11%;予Vanin预处理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为36.98%,较IFN-γ+IL-1β处理组降低(P<0.01)。经IFN-γ+IL-1β破坏的NIT-1细胞分泌胰岛素较其他3组减少(P<0.05,P<0.01),NO产生较其他3组增多(P<0.05,P<0.01)。而接受Vanin预处理组再予IL-1β+IFN-γ破坏的NIT-1细胞与IL-1β+IFN-γ组比较,分泌胰岛素增加(P<0.05)、NO水平降低(P<0.05)。结论 Vanin可减轻IFN-γ+IL-1β对NIT细胞的损伤作用,保护NIT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
何凌陈子龙梁伟周倩郑彩娥秦庆新叶林肖正华
关键词:胰岛B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