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宗遒

作品数:56 被引量:480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6篇流感
  • 16篇病毒
  • 13篇登革热
  • 11篇禽流感
  • 10篇疫情
  • 10篇流行病
  • 10篇流行病学
  • 5篇病例
  • 4篇登革病毒
  • 4篇手足
  • 4篇手足口
  • 4篇手足口病
  • 4篇监测分析
  • 4篇病原学
  • 3篇新型冠状病毒
  • 3篇伊蚊
  • 3篇禽流感病
  • 3篇禽流感病毒
  • 3篇聚集性
  • 3篇呼吸道感染

机构

  • 48篇广州市疾病预...
  • 5篇中山大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广东药学院
  • 3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市白云区...
  • 2篇广东惠利民有...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军区疾病...
  • 1篇广州市南沙区...
  • 1篇广州市天河区...
  • 1篇广东药科大学

作者

  • 52篇陈宗遒
  • 22篇陆剑云
  • 20篇杨智聪
  • 12篇李铁钢
  • 12篇马钰
  • 11篇李意兰
  • 11篇李魁彪
  • 10篇张周斌
  • 10篇刘慧
  • 9篇狄飚
  • 9篇罗雷
  • 9篇苏文哲
  • 8篇李晓宁
  • 8篇肖新才
  • 8篇刘文辉
  • 8篇鲁恩洁
  • 7篇曹蓝
  • 7篇景钦隆
  • 6篇李美霞
  • 6篇江毅民

传媒

  • 11篇热带医学杂志
  • 8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华南预防医学
  • 3篇中国媒介生物...
  • 3篇医学动物防制
  • 3篇国际病毒学杂...
  • 3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华卫生杀虫...
  • 2篇首都公共卫生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动物检疫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9
  • 9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8-2017年广州市登革热疫情流行趋势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分析2008-2017年广州登革热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病例信息,对每起登革热暴发疫情均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完成调查处置报告。对收集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2008-2012年和2013-2017年疫情资料分组,对比分析疫情规模、持续时间、波及范围、暴发强度、病毒型别等方面的变化趋势。结果相比2008-2012年,2013-2017年广州市登革热总体疫情规模和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输入疫情持续上升,本地疫情上升迅猛且疫情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本地疫情波及范围从2008-2012年波及的7个区59个街镇扩大到全部12个区和97.1%(165/170)的街镇,疫情强度从局部暴发规模上升到多次出现全市流行规模,此外,重症死亡病例增多,本地疫情的病毒型别也从4种血清型散发出现进展为1型和2型病毒持续出现。结论广州地区登革热疫情强度的明显上升、流行趋势的转变以及相同病毒型别的持续,提示广州登革热流行正逐渐呈现由"输入引起的本地传播"向"本地化"进展的趋势。
陆剑云陈宗遒马蒙蒙蔡锐彬苏文哲李意兰马钰张周斌杨智聪
关键词:登革热流行病学
广州中老年人群膳食因素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初步研究
本研究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老年人的膳食营养现状以及生活方式、经济状况等其他相关背景资料,了解其代谢异常及代谢综合征在研究人群中分布状态,进而研究膳食因素、生活方式与代谢异常及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对象与...
陈宗遒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膳食结构
文献传递
广州市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流行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4
2012年
目的探讨广州市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流行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2011年1-8月广州市发生过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20所托幼机构为病例组,按1∶2频数匹配法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60所托幼机构,其中公立的占5.00%(3/60),私立占95.00%(57/60)。病例组各校非广州户籍占33.50%(2 684/8 011),对照组各校非广州户籍占34.32%(3 052/8 892),两组的生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人均午休室面积≥2.7 m2、儿童洗手规范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流行的保护因素(P值均<0.05)。结论托幼机构应增加室内人均面积、教育儿童规范的洗手方法,预防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
朱连开陈纯陈宗遒陆剑云罗雷肖新才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例对照研究
2019—2021年广州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监测分析
2022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的动态变化,评估广州市白纹伊蚊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为登革热的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布雷图指数(BI)、标准间指数(SSI)、诱蚊诱卵器指数(MOI)、成蚊密度(ADI),于2019—2021年对广州市11个行政区逐月开展白纹伊蚊密度监测,并按不同月份、行政区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19—2021年BI为2.90~4.50,SSI为0.73~0.96,MOI为7.53~9.29,ADI为2.94~3.38;除2020年MOI低于2021年外,全市平均BI、SSI、ADI均呈逐年下降趋势;4个白纹伊蚊密度指标不同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指标4—9月逐渐上升,9月后逐渐下降;除2级比例外,其他风险等级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1年2级和3级风险累积比较高的行政区较少,2019—2021年天河区、白云区、南沙区和荔湾区2级和3级风险累积比例整体较低。结论广州市白纹伊蚊密度在2019—2021年每年的4月已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因此孳生地清除措施应早于4月开始;5—9月是广州市白纹伊蚊密度的高峰期,传播登革热的风险较大,需提高市民防蚊、灭蚊意识,并在雨季和夏季来临前清除蚊媒孳生地以降低白纹伊蚊密度。
黄炯今梁雪莹何时雨江毅民江毅民李晓宁陈宗遒李晓宁
关键词:白纹伊蚊密度监测
2009-2012年广州市社区获得性肺炎流行特征和病原学研究被引量:55
2013年
目的 分析2009-2012年广州市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流行特征及病原谱.方法 于2009-2012年以广州市11个区(县级市)的14间大型综合性医院作为肺炎病例监测哨点医院,开展CAP病例监测,4年共监测就诊病例18 982 223例,按照年份、年龄及季节分层,分析CAP病例病原谱特点.结果 2009-2012年共监测就诊病例18 982 223例,其中CAP病例56 618例.CAP病例数由2009年的8677例增至2012年的19 947例,CAP病例占就诊病例总数比例由0.22%(8677/3 893 800)增至0.41%(19 947/4 839 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93.00,P<0.05).住院CAP病例中,≤5岁和>65岁者占66.05%(10 954/16 585);单一病原体感染病例占88.11%(14 613/16 585),混合感染病例占4.17% (691/16 585).单一感染病原体类型构成中细菌所占比例最大,为65.25% (10 821/16 585),其次为支原体[13.54%(2245/16 585)]、病毒[9.01%(1494/16 585)],最低为衣原体[0.32% (53/16 585)].病毒所致CAP比例逐年升高,由4.74%(146/3081)增至11.64% (525/4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32,P<0.05).各年龄组CAP病例均以细菌感染多见,随着年龄增高,细菌感染所致CAP比例不断增大,由≤5岁组的48.35%(2993/6191)增至>65岁组的81.31%(3873/4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2.00,P<0.05).儿童(≤15岁)非典型病原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率[25.99%(1805/6945)]高于成年人(≥16岁)的5.12% (494/9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72.00,P <0.05).未发现季节对病原体分布的影响.2009-2012年,住院CAP死亡病例共433例,>65岁组病死率最高[4.70%(224/4763)],6~15岁组病死率最低[0.27% (2/754)].结论 2009-2012年广州市社区CAP发病呈上升趋势,细菌为优势病原体,儿童和老年人是CAP的高发人群,混合感染呈现较低水平.
刘慧肖新才陆剑云陈宗遒罗雷杨智聪
关键词:肺炎哨点监测社区获得性感染
2013-2016年广州市气象因素、空气污染与猩红热发病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近年猩红热病流行特征,利用负二项回归分析气象因素、空气污染中PM2.5与猩红热发病间关系,为广州猩红热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2013-2016年间广州市猩红热发病信息,以及同期的气象和PM2.5数据,通过交叉相关分析筛选影响因素,在考虑周末效应与假期效应下,应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气象与PM2.5与猩红热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3-6月和11-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期,0~14岁病例占99.72%,其中3~7岁病例占78.42%,男女比为1.75∶1。猩红热发病数与发病前7天的平均气温相关系数为-0.05(P<0.01),与发病前6天的累计降雨量相关系数为0.005(P<0.05)。结论广州市猩红热发病每年存在两个流行高峰,儿童是重点防控人群,猩红热发病数与发病前7天的平均气温和发病前6天的累计降雨量存在关联,结果为发病预警和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陆剑云刘艳慧李美霞马钰陈宗遒汪慧王大虎李铁钢
关键词:猩红热气象因素空气污染
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核酸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不同阶段中,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优化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2月21日至9月22日广州市COVID-19病例的密切接触者20348例,均已接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针对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比较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20348例密切接触者中,男性12462例(61.24%),年龄M(P25,P75)为31.0(23.0,43.0)岁,核酸检测次数M(P25,P75)为2.0(1.0,3.0)次,隔离天数M(P25,P75)为12.0(8.0,13.0)d。研究对象经过7次核酸检测后,共确诊病例256例。第1、2、3和第7次核酸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9.14%与99.99%(确诊177例)、89.84%与99.99%(确诊230例)、97.27%与99.99%(确诊249例)、100.00%与99.98%。基于我国COVID-19疫情防控分为3个阶段(国内输入、境外输入和境外输入关联),首次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70.68%、68.00%和67.35%,特异度分别为99.98%、100.00%和100.00%。结论建议做核酸检测3次,可提高灵敏度并降低假阴性风险。对于广州市COVID-19疫情防控3个阶段,密切接触者核酸检测的灵敏度结果较为一致,但略有降低趋势,这可能与疫情防控后期阶段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增多相关。
张文婷刘丹谢朝军申动陈宗遒李志浩刘远张希如陈沛良钟文芳杨佩黄清湄罗雷毛琛
关键词:核酸检测灵敏度特异度
构建大规模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筛查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建立适用于大规模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核酸筛查时,科学确定筛查范围的指标体系。方法采用文献检索和头脑风暴法,拟定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核酸筛查指标体系初始框架和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及Delphi法结合的方式,对全国21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确定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核酸筛查指标体系及权重。结果两轮咨询的专家积极指数均为100%,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8±0.08、0.89±0.07,变异系数(CV)范围(0.08,0.24)、(0.09,0.25);Kendall’s W协调系数分别为0.34、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02、249.90,P<0.05)。最终确立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58个三级指标的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核酸筛查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权重。结论初步建立了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核酸筛查指标体系,对卫生行政部门科学和精准地确定大规模人群筛查范围时提供参考依据。
陈希邹启甄若楠谢朝军黄炯今刘览黄勇马钰李科汪慧陈宗遒刘于飞袁俊
关键词:德尔菲法新型冠状病毒指标体系
广州市2014-2017年登革病毒Ⅰ型流行株E基因演化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对2014-2017年广州市登革热流行数据和登革病毒分离株E基因进行分析,寻找广州市登革热的流行规律并进行生物学溯源。方法通过传染病监测网络收集广州市登革热流行数据,对急性期登革热患者血清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并对分离到的DENV-Ⅰ型毒株进行E基因测序和系统发生树构建。结果 2014-2017年间,广州市登革热的流行季节均始于5-6月,并在9-10月达到流行的最高峰,从11月开始发病数开始出现断崖式下降,于12月终止;2014年的疫情规模最大,全年总计病例数达到37 340例;广州市登革病毒在演化上有2个主要的来源,分别属于Ⅰ型登革病毒的基因Ⅰ型和基因Ⅴ型。结论 2014-2017年广州市流行的登革病毒Ⅰ型存在2个不同分支,其中南亚来源的基因Ⅴ型分支是2014年大暴发的源头;而东南亚来源的基因Ⅰ型分支一直在本地循环流行,是历年散发流行的主要来源。
苏文哲陈宗遒蒋力云李意兰曹毅敏刘文辉胡玉山杨智聪
关键词:登革病毒登革热E基因
广州市街镇2017年登革热防控工作政府投入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登革热防控过程中卫生的投入和优先次序,为广州市各级政府建立登革热预防控制和应急机制的经济投入提供参考。方法对广州市177个街道办事处和镇政府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登革热日常防控和疫情处置期间人力、物力、经费的投入等,中心城区和郊区登革热防控投入比较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7年广州市全部街镇实际经费投入21 261.56万元,实际经费与预算经费投入比为1.93∶1;登革热疫情期间,每成功处置1例登革热病例,需投入的经费为9.56万元,人力为242.75人次;主要杀虫剂类型有拟除虫菊酯类药物271 907.7 kg,占63.62%,有机磷类91 738.8 kg,占21.47%;郊区除聘请PCO公司经费支出高于中心城区外,其他如人员配备、器材药物储备、宣传以及日常和疫情期间其他经费投入均远低于中心城区。结论做好登革热疫情控制经费预算,交替或混合使用不同类型杀虫剂,加大对郊区的登革热防控工作投入是当前广州市登革热防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刘文辉陈宗遒刘远马蒙蒙马钰李铁钢张周斌杨智聪
关键词:登革热政府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