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云
- 作品数:22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省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地震局科研项目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测、科研三结合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 福建省数字化水位水温资料的远场效应研究被引量:13
- 2007年
- 以2003年以来全球12次M≥7.8级大震为例,从"一震多井"和"一井多震"两个不同的侧面,结合井孔的水文地质条件,依据水位同震异常变化的记录图形,分析福建省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网对不同方位的地震的远场效应。福建省数字化水位、水温资料对M≥7.8级大震产生远场效应所记录到的同震异常与震级、震中距、地震类型、地震所处的构造位置以及水点的水文地质条件等相关。
- 张清秀陈小云陈莹薛飞曹轶
- 关键词:水位水温远场效应
- 福州华林2号井水温动态成因分析
- 2009年
- 福州华林2号井水温具有与正常水温动态基本类型所不同的夏高冬低的动态特征,通过对该井水温变化的机理、动态成因以及与相邻的华林1号井水位的对比分析,发现水温的动态变化与水位的动态变化基本一致,认为该井水温变化幅度大的动态特征,主要是由于受周边温泉季节性开采干扰而引起的。
- 陈小云曹轶薛飞黄永模
- 关键词:水温动态
- 中国台湾屏东海外7.2级地震前福州乌鸦咀电导率异常分析
- 2009年
- 通过对福州乌鸦咀泉电导率观测资料的分析,针对2006年4月至10月该测值出现的高值异常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进行逐个分析排除,认为该异常为中国台湾屏东海外7.2级地震的震前异常。
- 陈小云曹轶
- 关键词:电导率
- 福州华林井数字化水位观测数据的对比分析
- 2003年
- 通过对福州华林井数字化水位观测系统产出的两套数据的对比分析 ,我们发现公用数采采集的水位整点值略高于LN - 3型数字水位自身采集打印的水位整点值 ,但两者的水位整点值曲线图的形态是完全一致的。因此 ,我们认为公用数采产出的数据可以完全取代LN - 3水位仪自身打印的数据 ,这对“十五”期间完成数字化改造之后利用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提供了依据。
- 陈小云朱继承
- 关键词:数字化水位
- 福建省闽清梅埔井水位固体潮畸变成因探讨被引量:5
- 2008年
- 对闽清梅埔观测井在2008年3月出现的水位固体潮畸变和大幅波动,进行了成因探讨。通过实地落实和对周边影响环境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此井水位的固体潮畸变主要受附近库区日平均出库流量,及坝下发电排水量改变而造成,对今后的观测提出一些建议。
- 陈莹朱石军陈小云余榕郑小菁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福建省数字化水位动态特征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以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为依据,对福建地区数字化水位的正常与异常动态变化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有利于异常的正确识别,提高地震预报水平,为福建省地下流体观测台网的评价与改进提供依据。
- 陈小云曹轶张清秀薛飞黄永模
- 关键词:数字化水位
- 应用水化多层次跟踪预报方法研究闽台地区地震的映震特征
- 1999年
- 本文针对1990年至1999年福建及沿海中强以上地震和台湾7.0级以上地震,利用“八五”攻关的水化多层次跟踪预报方法,研究福建水氡台网观测资料的异常频次变化特征和演化过程,总结其相应的映震特征。
- 陈小云
- 福州市地下水开采对华林1号井水位观测井的干扰被引量:2
- 2010年
-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福州市温泉的开采量日益增大,这对于布设在温泉区域内的地震水位观测井造成了严重地干扰,导致水位正常的固体潮特征受到破坏,水位的日变化幅度大(1~2m左右),年变化幅度达到13m左右,作为地震地下流体微动态观测,该井的水位观测资料已经无法用于地震分析预报,而城市的发展地下水的开采已是不可逆转;因此,针对城市防震减灾与经济建设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几点思考。
- 陈小云
- 关键词:地震地下流体地震分析预报
- 福建永安井水位大幅度异常变化原因的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2001年7月18日起,永安井水位出现持续的大幅度上升变化。经调查落实,这是由于该井附近的另一口多年开采的井孔,于2001年7月17日突然停止抽水,从而使永安井的地下水补给量增大,造成水位大幅度上升。深入分析该井水位变化的成因,为研究邻井抽水对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水位动态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实例,对于识别地下水前兆异常与抽水干扰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陈小云曹轶陈莹张清秀
- 关键词:水位
- 福州地区地震地下流体观测井水位映震能力分析
- 2010年
- 福州地区目前有9口地震地下流体数字化综合观测井,主要测项有水位、水温;辅助测项有气压、降雨量。几年来,仪器运行正常,观测资料连续可靠,尤其是水位测项对于省内及其沿海4级以上地震以及远震有明显的震后效应[1]本文着重探讨这些观测井对智利8.8级地震的反应能力。
- 陈小云
- 关键词:震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