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喜
-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青岛市海慈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胸腰椎不稳定性爆裂性骨折的前路减压和稳定术被引量:7
- 2002年
-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和应用器械稳定治疗腰腰椎不稳定性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20例患者中,18例病人(90%)应用了髂骨及肋骨支撑,2例(10%)应用了Cage和肋骨支撑移植。18例单独应用了Kaneda方法,2例在应用Kaneda方法的同时又应用了Cage加骨移植。结果:所有病人手术中彻底切除向椎管内挤压的碎骨片,完全减压为止;平均失血1.6升。没有一位病人在减压和稳定后出现神经症状加重。手术后测量的脊柱后凸角度平均是12度(n=20)。较术前改善了9度。18例有术后远期随访X线片,平均后凸角度9度,矫正角度丢失了3度。无医源性神经损伤及血管损伤,无内固定松动及骨移植失败。结论:前路手术在椎管清楚率,术后载荷效果,降低骨移植失败方面优于后路手术,对神经恢复能创造合理的条件。但前路手术也存在潜在的严重的并发症和大多数外科医生不熟识这一入路的缺点。
- 陈德喜邢立峰等
- 关键词:前路减压术稳定术并发症手术入路
- 外固定支架并髂骨植骨治疗骨不连48例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 :研究外固定支架同髂骨植骨的组合治疗骨不连方法 ,分析该术式的特点并讲明观点。方法 :48例均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并髂骨植骨术治疗。结果 :经术后 12~ 96个月随访 ,48例骨不连中 40例一次治愈。结论 :外固定支架并髂骨植骨治疗骨不连效果良好。
- 王明民陈德喜赵新刚
-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髂骨植骨骨不连
- 壮骨颗粒对骨折愈合中HIF-1α分泌及骨痂形成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壮骨颗粒对动物模型骨折断端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分泌与骨痂形成的影响。方法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壮骨颗粒组和对照组,各16只。建立兔左前肢桡骨骨折模型,壮骨颗粒组给予壮骨颗粒灌胃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分别于术后1、2、4、8周拍X线片,盲法对外骨痂和骨折线进行定量评价;取骨折处骨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骨痂组织HIF-1α阳性强度。结果壮骨颗粒组、对照组外骨痂与骨折线评分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差异有显著性(F=555.63、458.82,P<0.01);从第2周开始,壮骨颗粒组与对照组外骨痂与骨折线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6.51~134.14,P<0.05)。骨折后第1周两组均未见HIF-1α阳性染色;骨折2周后,两组组内不同时间比较、两组间同一时间HIF-1α阳性强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6.76~64.93,P<0.05)。结论壮骨颗粒可促进HIF-1α在骨痂组织中的表达,加速骨痂生成,提高骨痂质量。
- 王波万修阳陈德喜
- 关键词:骨折愈合骨痂缺氧诱导因子1壮骨颗粒
- 壮骨颗粒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壮骨颗粒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2只,于兔左侧桡骨中段做3 mm骨缺损,然后随机分为壮骨颗粒组、伤科接骨片组和生理盐水组,术后1 d开始给药。在第4、6、8周进行X线观察,第4、8周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X线片评分半定量分析显示,壮骨颗粒组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快于伤科接骨片组和生理盐水组(F=8.97、10.44,q=2.599~10.391,P<0.05);壮骨颗粒组Ⅰ型胶原表达明显强于伤科接骨片组和生理盐水组(F=50.63、85.89,P<0.05)。结论壮骨颗粒有明显促进骨折愈合作用。
- 詹金华陈德喜万修阳郎继孝李巍刘玉江
- 关键词:壮骨颗粒骨折愈合动物实验
- 左锁骨下血管损伤救治成功一例被引量:2
- 2002年
- 曹斌王开友陈德喜郑方孝
- 关键词:急救成功病例报告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