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文超

作品数:51 被引量:233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经济管理
  • 23篇社会学
  • 6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社会
  • 13篇农民
  • 12篇创业
  • 10篇进城
  • 8篇农民工
  • 8篇民工
  • 7篇返乡
  • 6篇住房
  • 6篇经济行动
  • 5篇地震
  • 5篇地震灾区
  • 5篇灾区
  • 5篇震灾
  • 5篇农村
  • 5篇贫困
  • 5篇贫困村
  • 5篇贫困村民
  • 5篇住房重建
  • 5篇经营者
  • 5篇村民

机构

  • 30篇华中师范大学
  • 2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50篇陈文超
  • 6篇江立华
  • 3篇陈雯
  • 1篇陈文

传媒

  • 10篇中共福建省委...
  • 5篇江汉大学学报...
  • 4篇发展研究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武汉科技大学...
  • 2篇桂海论丛
  • 2篇宁波广播电视...
  • 1篇调研世界
  • 1篇青年探索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中国人口科学
  • 1篇天府新论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科学社会主义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 10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3篇2005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会、市场与行动:手工艺品经营者存在场域的构建——以箐口民俗村为例被引量:1
2010年
行动的生成受到社会与市场的双重形塑。与此同时,社会行动者通过此科实践行动不断地构建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场域,进而获取和拓展了相应的生存空间。鉴于此,以箐口民俗村手工艺品经营者的行动作为考察和分析的对象,从社会行动的视角构筑和展现了一幅他们在生存场域中的动态场景:以各种途径进入陌生领域,继而通过异样的形式适应并融入了这相对陌生的社会,然而由于利益因素的作用却又以种种规则划定和维持着自身的边界,固化着在乡土社会中做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情景。通过对类似社会事实相应的解读和解释,从中可以获悉,实践逻辑与社会、市场的结构化过程中,以"理性"为中心和出发点,进而生成相应的社会行动来构建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场域。
陈文超
关键词:社会行动场域
市场非常规行动的生成及实践成效——以地震灾区马口村贫困村民住房重建为例
2011年
纯粹的市场难以启动地震灾区重建。在国家政策与制度安排干预下,以及在农户自身社会资本支撑下,形成了地震灾区住房重建市场非常规行动。在注重灾后重建成效的同时,非常规行动的外部性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集体行动下的市场建材价格上扬及行动长效机制的缺失等,对构建持续与稳定的灾后重建秩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陈文超
关键词:社会动员
家户为体:进城创业经济组织的经营基础——基于西南溪镇的经验分析
2019年
家庭关系影响着进城创业经济组织的构建和运作。根据溪镇资料分析,本文以家庭关系为标准将进城创业经济组织形式划分为核心家庭经济组织、扩展家庭经济组织和拟家庭化经济组织。在不同形式的经济组织中,核心家庭关系处于主导,作用着经济组织的分工和劳动过程。作为小农经济体的延续,以家户为体的进城创业经济组织运作实质在于家庭关系的连带。随着经济组织规模的扩大化,从核心家庭经济组织向虚拟家庭经济组织的转变意味着进城创业经济组织的构成已经从血缘关系、姻缘关系走向业缘关系,从传统的家户关系走向市场的契约关系等。
陈文超
关键词:家庭关系进城创业经济组织
邻里联动:市场经济生活中的有效合作形式——以四川马口村灾后住房重建为例
2010年
作为一种有效的日常生活实践形式,合作在应对自然和社会风险时发挥了巨大的功能作用。在灾后重建过程中,面对着"因震致贫"和"因震返贫"的风险,马口村村民在地缘共同体的结构下,建构了邻里联动的有效合作形式。通过互惠型邻里联动和组织化邻里联动的实践形式,乡村共同体内的资源得到了优化和预期的整合,劳动力资源得到了有效的配置,解决了灾后住房重建过程中缺少资金与劳动力的瓶颈,使得重建得以成为可能,并实现了"倒排工期"的制度化安排、缩减了重建的成本,保障了各类成员共享重建成果。
陈文超
关键词:组织化
实践经济:国家与社会的共谋——以地震灾区贫困村民住房重建为例
2010年
纯粹的市场难以启动住房重建,甚至限制着重建户的经济行动。然而,威权国家没有无视风险触及"民生"政策的底线,通过强制性和诱致性制度安排引导着住房重建;多重的强社会关系则在相应机制作用下转换为物质资本扶持和资助着住房重建经济行动。在"双强型"力量的共同塑造下,支配重建经济的形式和优势相继发生转变,建构了一定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并日益膨胀。因此,在注重国家与社会合谋型实践经济功效的同时,我们不仅要看到它的目的性取向,即作用市场的社会机制促进了效率,也要反思其所带来的外部性效应,如重建户被重新配置了风险。
陈文超
关键词:住房重建社会
情境化策略:进城创业者的组织经营行动——基于棠华线路客运车经营经验的分析
2018年
置于经济场域之中的进城创业者,他们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经济行动目标。基于柳叶湖客运汽车站棠华线路的经验材料分析发现,置身于城镇市场经济中的客运车经营者,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他们在策略中以变通与共谋的形式与客运车站、交管部门、乘客等进行情境博弈。在日常经济实践中,他们的经济行动以经济利益的大小为标准大致可以划分为逢客必争、超员载客、站外捡客三个阶段。通过不同阶段内策略的实施,经营者的经济利益从"保本"走向盈利"最大化"。反观不同阶段内的变通与合谋策略,在利益最大化目标使然下,面对不同的情境,他们采取的应对策略也多有差异,经营策略因具体场景而变。情境化策略显示进城创业者不仅仅依靠自我割喉的方式获取经济利益最大化,也通过诸多变通和合谋的策略,这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精明"的形象。
陈文超鲁文雅
关键词:经营者
农民种地的经济收益及其配置
作为主观现实的社会,种地赚钱的社会事实不仅需要得到种地行动主体的认同,更主要来自于种地行动经济收益的客观事实.具体而言,突破种地经济收益的临界值,满足了种地农民的主观需求,才能使其将种地的结果予以内化和意义化,从而生成一...
陈文超
关键词:农民群体经济收益
文献传递
理性主导下自主经营的社会认同——读黄绍伦的《移民企业家:香港的上海实业家》
2015年
黄绍伦教授在《移民企业家:香港的上海实业家》中阐发了自主经营中的社会理性,引起了后续诸多学者的深入思考和进一步研究。总结和反思既有研究,发现自主经营选择行动中的经济理性与社会理性作为理性的两个方面,有着许多不同,如分析技术、形式内容以及分析目标等等。
陈文超
关键词:社会理性实业家企业家移民经济理性
农村青年外出打工对农户种地安排的影响--基于河村经验的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曾经寄期望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来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然而,在现代农村社会中,大量农村青年选择外出打工,外出打工的经历塑造了农村青年种地活动的现代习性,如主观意识层面对种地经济活动的排斥、时空距离上与种地活动的事实性隔离以及现代经济理性计算形式对种地活动的否定等。年轻劳动力的缺失,致使老人农业生产安排结构出现了重大的改变,如种植结构形式的变动、外界力量的依附加重、耕作规模的变化等,进而将中国小农农业置于更加不利及不确定性的位置。
陈文超
关键词:打工者农户
进城创业经济会衰亡吗?——丰丹《欧洲商贩史》的启示被引量:1
2018年
《欧洲商贩史》描述了欧洲商贩的阶段性发展过程,并着重探究了其走向衰亡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受其启发,从内外两个维度出发分析我国城镇市场经济中进城创业经济活动所面临的风险和机遇。外在因素方面,进城创业经济的发展受到城镇居民需求的支配,而制度设置或阻滞或促动进城创业经济的发展,相对城镇居民的先赋性优势来说,进城创业者的自致性优势使其处于难以被替代的位置;在内在因素方面,进城创业者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促使他们实现进城摊贩、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的类型化发展,并逐渐转型和升级。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进城创业经济将继续繁盛,并走向一种资本和新观点结合的经济发展之路。
陈文超
关键词:进城创业经济实践兴盛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