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新民

作品数:26 被引量:116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社会学
  • 1篇军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电视
  • 3篇乡村
  • 3篇媒介
  • 2篇影像
  • 2篇农民
  • 2篇文化
  • 2篇媒体
  • 2篇民族志
  • 2篇记忆
  • 2篇观众
  • 1篇大众
  • 1篇大众传播
  • 1篇大众传播媒介
  • 1篇戴维·莫利
  • 1篇典籍
  • 1篇电视观众
  • 1篇电视媒体
  • 1篇电视事业
  • 1篇电视业
  • 1篇电影

机构

  • 14篇兰州大学
  • 1篇甘肃广播电影...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作者

  • 14篇陈新民
  • 1篇杨光艳
  • 1篇陈吉
  • 1篇吕兰
  • 1篇马廷魁

传媒

  • 2篇现代视听
  • 1篇当代电视
  • 1篇当代青年研究
  • 1篇科学.经济....
  • 1篇电影世界
  • 1篇电视研究
  • 1篇新闻前哨
  • 1篇发展
  • 1篇现代传播(北...
  • 1篇红旗文稿
  • 1篇现代传播(中...
  • 1篇卫星电视与宽...
  • 1篇传播与版权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05
  • 2篇200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科技赋能:AI技术参与传媒内容创新被引量:2
2019年
2017到2018年,人工智能已经被两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AI技术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19年两会期间,人工智能再次成为热点讨论话题。在AI技术的驱动下,传媒产业的内容领域也在不断实现创新:在内容生产上衍生出了新的形式;内容的集成管理走向有据可循和精准投放;在内容分发传播方面催生了新阶段媒体融合的新模式。但是,在实现新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内容生产机械化、数据收集无界限和场景体验价值化等问题。在AI技术驱动下传媒内容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应该深耕科学性与人文性,促进人机协同发展,推动生成新一代"融合智媒"。
陈新民高晓晓
关键词:人工智能
乡村记忆的影像表达:以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为例被引量:3
2020年
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村记忆是村庄共同体的集体记忆,而纪录片成为展示乡村记忆建构过程的重要媒介。本文从个体、空间、时间三个维度对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进行解读,发现其表达的乡村记忆有三个特点:农民在建构乡村记忆的过程中通过话语表达和行动表达发挥着主体性作用;村庄作为乡村记忆生产的广阔土壤,同时也和媒介呈现的外部世界一同建构乡村的集体记忆;乡村记忆在长辈对子女的世代传递中不断绵延,其中包括对传统习俗记忆和个人经历记忆的传递。
陈新民杨超凡
关键词:乡村记忆影像表达
坚守专业精神 提升从业素质
2014年
传统媒体有强大的信息产品专业制作能力,这种能力不可能速成传统媒体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形态,但不要丢弃传统的新闻理想和新闻专业主义,放弃了这些,就相当于忘记了回家的路,忘了出发点对媒介融合应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应该符合媒介自身和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陈新民
关键词:从业素质新闻专业主义传统媒体媒介融合信息产品现代社会
电影《浪潮》的符号学解读
2018年
2008年,德国推出了一部反法西主义题材的写实电影《浪潮〉。它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校园内的“独裁统治”教学实验,并以悲剧收场。本文以电影符号学为切入点。对这部电影的符号系统从宏观到微观进行解读。并对这个符号系统及其符号元素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深入探究,以此来揭示电影符号元素(人物、台词、场景、道具、色彩、音乐等)之间相互支撑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结构电影过程中相互促进的作用。进而指出影片“反对独裁”的深刻寓意。它们不仅填充并结构了电影,也为我们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还参与了剧情并助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反对独裁统治的符号系统。影片的深刻寓意也得以释放。
陈新民杨光艳
关键词:电影符号学独裁群体心理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志电视观众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本文从全球化话语的主要场域———全球化理论与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对峙的双重视域中 ,在考察了民族志电视观众研究经典范例的基础上提出 ,正是新兴起的民族志电视观众研究建构了传播领域的全球化话语 ,并且引发了诸多争论。但可以肯定的是 ,这种研究在全球化进程中已经将电视观众研究从单一的效果问题拓展到日常生活的整体丈化层面 。
陈新民马瀚
关键词:电视观众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电视媒体
中国乡村文化传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1
2019年
本文基于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从理论和实践两条路径系统地回顾乡村文化传播的研究现状:理论上,发展传播学与社会人类学作为乡村文化传播的理论资源都经历了从宏观到具体的转变,最终归于以人为中心;实践上,主要包括乡村文化传播中农民的主体性地位、城乡文化传播差异、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文化传播、新媒体环境下的乡村文化传播以及村校消失后的乡村文化传播等研究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展望未来的乡村文化传播研究。
杨超凡陈新民
关键词:农民主体性
铭记抗战历史建设强大国防
2020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部永恒的历史镜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谴责侵略者的残暴,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和教训,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世界各国人民永享和平安宁。"
陈新民
关键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史为鉴历史经验和教训铭记
身份建构还是身份危机?MBTI的流行与青年的自我认同
2024年
近年来,MBTI在社交媒体中的热度不断攀升,成为现代社会中独特的网络亚文化现象。在现代社会个体身份危机的背景下,MBTI为年轻人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建构提供了新的途径。个体通过回忆自身经历、对照他人经验来验证测试结果,形成确定的自我认同,并努力将自己的MBTI类型融入现实生活中,进而巩固和确认自我。不过,MBTI的流行可能再次导致自我认同危机的出现,使个体对自我产生表面化理解,对自我认同感到混乱和困惑。MBTI的过度使用还可能使个体受到人格类型的规训,加深自我认同的不确定性。使用者应该对MBTI测试结果持审慎态度,结合更广泛的观察和经验进行自我探索。
陈新民曹畅
关键词:MBTI自我认同自我建构
解读戴维·莫利民族志受众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2 0世纪 80年代 ,英国文化研究学者戴维·莫利在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运用人类学民族志方法在传播研究领域开创性地进行了两项影响深远的受众研究。莫里的这两项研究 ,从对社会结构中权力关系的符号学和社会学分析走向在受众日常生活场景尤其是私人家庭中 ,考察男人—媒介—女人的相互作用的权力分配的家庭微观社会学分析。本文对此进行了批评性解读。提出莫利民族志受众研究的价值是 :在传播研究领域尝试了对人类传播现象的文化研究、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多学科交叉的传播学建构 ,打破了传统受众研究囿于实证研究或文本分析过于抽象地概括受众的局限性 。
陈新民
关键词:戴维·莫利受众研究权力分配文化研究
“人机互动”还是“人际互动”?——对电视社交化生存的多维度思考被引量:9
2017年
随着技术的助推,电视功能经历了从接收机到参与式、智能化的变迁,而民众从"观看"到"分享"的需求嬗变和商家的即时消费理念完成了合流,但目前所热议的电视社交功能仍停留在"人机互动"层面。未来电视的社交化需要走出技术主义的泥淖,突破"人-机"二元社交模式,拓宽"互动"的外延和内涵,实现从"人机互动"到"人际互动"的转向,构建基于社交的信息生态圈,实现人人、人机多向互动的终极价值追求。
陈新民马廷魁
关键词:社交电视技术主义多向互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