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的测定及早期诊断的临床分析。方法分析283例肝硬化患者和14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透明质酸酶(HA)、肝胆酸(CG)、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ⅢNP)、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胺原(CⅣ)和层黏连蛋白(LN)水平以及血清CA125、CA199、Hcy和Ins,并进行对比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生物标志物CA125、CA199、Hcy和Ins,预测肝硬化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HA、CG、PⅢNP、PCⅢ、CⅣ和LN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硬化患者生物标志物(CA125、CA199、Hcy和Ins)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从早期诊断而言,A级组肝硬化血清CA125和CA199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Hcy和Ins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A125、CA199、Hcy和Ins对肝硬化早期诊断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5.47 IU/ml、26.49 IU/ml、12.43μmol/L和15.31 u IU/ml,敏感度分别为34.28%、33.67%、78.20%和81.57%,特异度分别为58.27%、55.16%、94.11%和95.23%,以血清Hcy和Ins水平为好。结论肝硬化是一个可逆性病理过程,应该进行肝硬化早期诊断的基础研究,从而延缓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目的了解义乌市学龄前儿童体内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水平及其分布特点,为早期预防和综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安捷伦200 series AA型火焰原子光谱仪进行检测,对本地区6个年龄段2 035名儿童的检测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义乌市学龄前儿童5种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来人口和本地区人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微量元素主要以锌、铁元素缺乏为主。锌总缺乏率最高,达到25.5%,且6个年龄段锌元素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是铁缺乏,达到20.80%;铜、镁缺乏率不高。结论义乌市儿童易出现锌、铁微量元素失衡,尤其是外来人口中的0周岁~3周岁婴幼儿锌元素缺乏率高,应对儿童定期检测微量元素,并给予针对性的营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