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翰林

作品数:22 被引量:11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8篇地震
  • 8篇水库
  • 7篇水库地震
  • 6篇地震精定位
  • 6篇龙滩水库
  • 5篇震源
  • 4篇震源机制
  • 4篇双差定位
  • 4篇双差定位法
  • 3篇地震活动
  • 3篇应力场
  • 3篇震源机制解
  • 3篇首都圈
  • 3篇首都圈地区
  • 2篇地震活动性
  • 2篇地震震源
  • 2篇应力场反演
  • 2篇余震
  • 2篇震级
  • 2篇发震

机构

  • 22篇中国地震局地...
  • 7篇中国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江苏省地震局

作者

  • 22篇陈翰林
  • 9篇陈章立
  • 8篇赵翠萍
  • 5篇王勤彩
  • 4篇周连庆
  • 3篇华卫
  • 3篇修济刚
  • 3篇陈阳
  • 2篇周银兴
  • 2篇刘瑞丰
  • 2篇林湛
  • 2篇蔡晋安
  • 1篇崔仁胜
  • 1篇张金川
  • 1篇庄丹宁
  • 1篇李文巧
  • 1篇史海霞
  • 1篇杨峰
  • 1篇朱小毅
  • 1篇王林

传媒

  • 3篇地震地质
  • 3篇地震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华南地震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芦山2022年6月M_(S)6.1地震的发震构造及其与2013年4月M_(S)7.0地震关系的探讨
2023年
文中对2013年4月—2022年7月发生在芦山震区的地震进行重定位,并反演了芦山2022年6月1日M_(S)6.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芦山M_(S)6.1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北浅南深,断层长约10km,自深向浅破裂。通过分析芦山震区的发震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认为震源断层为一条走向NE、倾向SE的盲逆冲断层,其与2013年M_(S)7.0地震走向NE、倾向NW的主逆冲断层及其上盘走向NE、倾向SE的反向逆冲断层共同组成双层“Y”字形结构。进一步综合分析库仑应力变化,认为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对2022年芦山M_(S)6.1地震具有抑制作用。
陈翰林陈翰林王勤彩张金川
关键词:地震精定位震源机制发震构造
基于深部地震资料与地表变形资料的芦山地震发震构造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芦山地震的发震构造迄今为止仍不明确。文中基于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8—2009年间布设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流动地震台站观测剖面、芦山地震余震精定位结果等地球物理资料对深部构造单元进行了分析;同时基于阶地变形资料、遥感资料、区域地质资料等手段对地表构造变形进行了分析;综合两者建立芦山地震的构造变形模式并研究芦山地震的发震构造。初步认为由于断层面倾角的差异,芦山地震的构造变形模式和中北段与汶川地震有关的主要破裂段的变形模式有所不同。南段前山断裂近直立的断层面最终以对下盘的挤压作用为主,并在下盘地块内形成逆冲断层引发了芦山地震;而北段中央断裂陡倾的断层面使得仍然以上盘的逆冲作用为主。新生逆冲断层的上盘形成了1个活动背斜,第四纪以来该活动背斜之上的阶地面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形,该断层最新的1次活动导致了芦山地震的发生。大溪乡与太平镇之间向SE方向凸出的弧形断层段长期以来已经累积了巨大的位移量或构造变形量,是应变释放、构造运动都集中发生的段。芦山地震只是这种构造模式的长期演化过程中的1次地震事件,未来南段前山断裂下盘的这些新生活动逆冲断层仍然具有发生类似地震的危险性。
王林周青云王峻李文巧周连庆陈翰林苏鹏梁朋
关键词:接收函数发震构造
龙滩水库地震精定位及活动特征研究被引量:49
2009年
本文利用结合了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定位法对龙滩库区2006年至2007年发生的地震进行了精确定位,并对其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定位结果的比较,证明利用波形互相关技术提取的地震对的P、S波走时差数据及双差精定位法显著地提高了定位的精度和质量.对龙滩库区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龙滩库区的地震活动与水库蓄水过程密切相关,成丛分布的地震活动分别表现出对水库蓄水过程不同的响应过程和活动特征,反应了龙滩库区在岩性特征、渗透条件、地质构造及应力场等方面存在局部性差异.
陈翰林赵翠萍修济刚陈章立
关键词:水库地震地震精定位双差定位法
龙滩水库地震精定位及活动特征研究
2008年
水库地震的精确定位,尤其是深度的精确测定是揭示特定属性的水库体系(库区岩性、断层分布和类型、水文地质条件)在库水的动态加卸载过程中,库区介质和应力场发生响应的重要“云图”,因此是进一步研究水库地震发生环境及机理,以及判断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的基础。根据龙潭水库台网目录定位结果,蓄水后在库区发生的地震显示出一定的丛集性。本研究目的是充分利用高采样率的数字化水库地震监测台网的观测波形数据,进一步提高龙滩库区蓄水后发生的水库地震的定位精度,尤其是深度的精度。
陈翰林赵翠萍修济刚陈章立
关键词:地震精定位龙滩水库地震监测台网水库地震水文地质条件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震源机制解被引量:8
2024年
使用区域台网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6.2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该地震为逆冲型地震,与GCMT、 GFZ和USGS的震源机制解基本一致。震源机制解节面Ⅱ的走向与积石山东缘断裂大致相同。
王勤彩罗钧陈翰林孟霖鑫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
汶川M_s8.0级地震发生背景与过程的研究被引量:19
2009年
本文首先阐明汶川M_S8.0级地震发生在由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和地震震中分布所确定的武都——松潘—茂汶—汶川—沪定地震带上.汶川地震所在地段是地震前兆和中小地震(M≤7.0)的空白区,震前出现明显的孕震空区,M_S8.0级地震发生在空区周围区域中小地震活动峰值之后的减少段里.地震的破裂超出孕震空区范围,空区内、外余震活动呈现出不同的衰减特征,依此将余震活动分为WS和NE两个区段.地震破裂过程、4级以上余震矩张量及震区应力场反演和余震应力降的测定结果表明.两个区域的位错、余震机制解和应力降及最大主应力的方向等明显有别.根据这些特征和地震应力触发的研究,推测NE段地震的发生可能是由WS段主破裂的发生所触发.
陈章立赵翠萍王勤彩华卫周连庆史海霞陈翰林
关键词:汶川8.0级地震地震空区分段性应力触发
基于LSTM方法的新疆地震时间预测试验
深度学习中的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作为一种特殊的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充分考虑时间序列的相关性,有效避免梯度消失和爆炸,在当前时间序列数据预测中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将其...
陈翰林蔡晋安黄伟
首都圈地区ML震级的测算研究
1.研究意义震级是地震固有的属性,描述地震的强弱,或者说地震释放的能量的多少是通过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来测定的。自从1935年Richter在研究美国加利福尼亚地震时提出M震级标度以来,震级的测定一直是地震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陈翰林赵翠萍陈章立
文献传递
中国大陆地震与周边地震带关系的机器学习探索
中国大陆地震与大陆周边地震带强震活动的关系一直是地震科研人员关注的研究问题。我们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尝试对中国大陆地震与大陆周边地震带强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探索。资料选取我们选取了1900年以来的中国地震目录资料,以及中国大陆...
杨峰陈翰林蔡晋安
文献传递
锦屏一级水库蓄水前后地震活动、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研究
2023年
本文研究了锦屏一级水库蓄水前后发生在库区及其周围M_(L)0.5以上的地震活动并进行了精定位,反演了M_(L)3.0以上71个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解,并通过计算比较了蓄水前后的应力场。结果表明:锦屏一级水库地震开始响应时间较长,应与第一阶段水位抬升有限,库水淹没范围尚未覆盖震群附近有关。淹没范围扩大至震群所在区域后地震活动大幅增加,之后几个阶段的蓄水过程和地震活动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蓄水后大量地震集中发生在木里藏族自治县葫芦沟附近,震源深度集中在6~14 km,与蓄水前相比震源深度变浅。除葫芦沟以外的区域震源机制解结果,P、T轴分布及区域应力场反演结果都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葫芦沟附近震群的震源机制多为走滑型,P轴以NS向及NNW—SSE向为主,T轴以EW向及NEE—SWW向为主,区域应力场最大和最小主应力轴近水平,中间应力轴近直立,R值为0.5,与其他区域存在差异,其发震机制应受孔隙压扩散和水浸润弱化作用影响。
陈翰林陈翰林刘瑞丰
关键词:地震活动震源机制解应力场反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