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茂盛
- 作品数:20 被引量:313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松辽盆地岩性圈闭形成机理及识别方法被引量:16
- 1999年
- 改变了把地层划分为储层和封盖层识别岩性圈闭分布的传统方法,将其划分为储集层、非储输导层和封堵层3种不同性质地层,3种地层的空间展布决定了岩性圈闭的构成与分布。而岩性圈闭的可靠性决定于封堵层界面和储集层界面的匹配关系。在总结多年来松辽盆地岩性圈闭(带)各种识别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岩性圈闭构成新理论,提出了岩性圈闭的双界面识别法。
- 雷茂盛王文革李春柏
- 关键词:松辽盆地岩性圈闭油气藏
- 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及气藏分布被引量:12
- 2014年
- 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是该区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根据钻井揭示结果,并结合地质、地球物理综合分析,探讨了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多期次火山岩分布规律,明确了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了气藏富集的控制因素,预测了气藏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营城组火山岩可划分为两段六期,火山口区沿断裂带展布,酸性火山岩与中基性火山岩在火山口区展布规模差异大;火山岩储层受岩性、岩相控制,酸性火山岩优于中基性火山岩,平面上火山口区最优,远火山口区最差;纵向上受期次控制,各期次上部发育优质储层;酸性火山岩火山口区、近火山口区气藏主要受构造控制,为岩性—构造气藏,远火山口区发育致密岩性气藏,中基性火山岩气藏整体为致密岩性气藏.研究成果为深层天然气勘探指明了方向,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 门广田雷茂盛朱映康刘家军谢豪李笑梅
- 关键词:徐家围子断陷主控因素
- 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被引量:20
- 2016年
- 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储集物性明显受裂缝发育程度的影响。根据相似露头区野外调查、岩心观测以及铸体薄片和成像测井分析等资料,并结合应力场数值模拟技术,对该区火山岩储层裂缝的类型、走向、倾角、长度、密度、充填性以及影响裂缝发育程度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火山岩裂缝主要以构造剪切裂缝为主,其次为成岩裂缝;主要发育近东西向、近南北向、近北东向和近北西向4组裂缝;裂缝多为有效裂缝,很少被充填;以高角度和斜交裂缝为主,长度和密度变化较大。影响该火山岩储层裂缝发育程度的主控因素包括古构造应力、岩性、火山机构和断层等,其中古构造应力的高值区与裂缝较发育部位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在多种火山岩中,粗面岩、集块岩和流纹岩裂缝较发育;裂缝多发育在火山口和近火山口相组;在应力扰动作用明显的断层上盘裂缝较发育,且随着与断层距离的增大,裂缝发育程度不断降低。
- 刘国平曾联波雷茂盛祖克威王菲刘奇李文芳
- 关键词:火山岩储层主控因素徐家围子断陷
- 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宏观裂缝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13
- 2005年
- 宏观裂缝对改善储层渗流能力和增加储集空间具有重大作用,因此对宏观裂缝分布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井壁成像测井资料识别结果,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裂缝呈成组、成带性分布,具多期次发育特点,平面延伸集中在几个优势方向;纵向上以不整合面或风化面为界具有明显旋回性。火山岩中原生裂缝的主要控制因素为火山岩岩性和岩相、喷发期次及地形坡度等;次生裂缝成因主要包括构造应力作用、风化作用、溶蚀作用及原生裂缝限制作用。
- 雷茂盛张超谟李军杨峰平
- 关键词:火山岩徐家围子断陷
- 大庆探区复杂储层测井综合评价技术被引量:15
- 2004年
- 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砂泥岩储层、深层火成岩及海拉尔浅变质砂岩双孔隙介质储层测井评价难点进行深入分析,指出砂泥岩储层产油、产水或油水同出评价不准的主要原因在于水的可动性评价。针对陆相砂泥岩孔隙介质储层提出了自由水、微孔隙水、粘土水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三水饱和度模型。该模型为油水可动性的评价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实际应用效果良好。通过岩心刻度测井的方法,开展了岩性识别、定量计算裂缝参数等基础研究。建立了常规与成像等测井新技术结合的火山岩岩性识别图版;修订了成像及双侧向裂缝宽度计算公式;明确了成像频谱分析技术是评价以碎裂网状缝为特点的浅变质致密砂岩储层物性最有效的方法,同时给出了Archie 模型中的岩性系数a 和胶结指数m;研究形成了在火山岩喷发期次指导下的火山岩储层细分方法与标准及流体性质判别等一整套双孔介质储层测井评价方法,在生产实际中见到了较好的效果。
- 赵杰王宏键王鹏林旭东雷茂盛綦敦科杨晓玲许淑梅
- 关键词:大庆油田储层测井评价技术
-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油气运聚特征被引量:10
- 2004年
- 从可溶有机质饱和烃色谱、甾烷、萜烷生物标志物和天然气碳同位素等分析资料看,柴北缘目前已发现的油气与该区侏罗系中、下统烃源岩具有很好的可比性,且柴北缘不同地区的原油来自于区内侏罗系烃源岩的不同层段,运移距离也有差异。活动性断层、不整合面、可渗透性地层为柴北缘主要的油气运移通道。根据该区有机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测试结果,确定柴北缘地区油气大量运移时期应在E3—N1、N2。通过盆地模拟法,分别计算了该区主要输导层路乐河组、下油砂山组地层流体势(油、气、水势)。根据现今路乐河组和上、下油砂山组地层流体势和构造格局将柴北缘划分为鄂博梁—鸭湖、冷湖、南八仙—马海、平台、鱼卡等5个运聚单元。
- 雷茂盛
- 关键词:柴北缘油气运移流体势
- 松辽盆地断裂纵向导流性浅析被引量:78
- 1999年
- 将松辽盆地的地层纵向分为:浅部处于未成岩或早成岩阶段的砂泥岩,为疏松地层;中部处于早成岩晚期到晚成岩中期阶段的泥质岩、砂质岩,泥质岩为塑性地层,砂质岩为脆性地层;深部成岩作用深于晚成岩中期阶段的沉积岩及基岩,为脆性地层。疏松地层本身对流体纵向渗流没有封闭性,其中的断裂对油气运移也不起作用。塑性地层中断裂的活动性控制其导流性,活动期发生断移时,流体以涌流方式沿瞬间开启的断裂向上喷射,断裂停止活动即对流体形成纵向封闭。脆性地层中断裂带是否经历改造作用是影响其导流性的关键因素,若因同期改造作用(松辽盆地主要表现为泥质岩填充和涂抹)或后期改造作用(矿化和再成岩作用)而致密,大多对流体纵向运移形成封闭,否则一般成为流体长期纵向运移的通道,流体沿断裂带向上近似直线渗流。中部地层有大量砂泥岩薄互层段,若泥质岩比例高,断裂导流性近于塑性地层;若砂质岩比例高,流体沿断裂两侧砂岩层折曲渗流。结合松辽盆地地层特点和成岩演化程度,建立了盆地断裂纵向导流模式。照片5图1参7(梁大新摘)
- 雷茂盛林铁锋
- 关键词:油气运移松辽盆地
- 松辽盆地敖古拉断裂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被引量:20
- 1999年
- 根据松辽盆地断裂纵向导流机理及判别方法,由敖古拉断裂活动期、断穿地层流变性和断裂改造作用确定了其纵向开启性及明水组沉积后期和依安组沉积末期两个主要纵向导流期;提出敖古拉断裂在纵向开启期是油气向西运移的“中转站”,在纵向封闭期其横向封堵性取决于东盘输导层对置地层的输导比。并根据敖古拉断裂西盘地层输导比计算出其静止期横向封堵率达73.4%。由此确定敖古拉断裂阻挡了大部分由齐家—古龙凹陷向西运移的油气。
- 雷茂盛蔡利学王晓达
- 关键词:松辽盆地油气运移
-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气藏勘探技术与进展被引量:47
- 2007年
- 松辽盆地深层早白垩纪断陷内充填了大量火山岩和碎屑岩地层,在其火山岩地层中已发现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为此,结合近年来深层火山岩气藏的勘探实践,总结了该区火山岩气藏勘探中形成的5项新技术:气藏的地球物理识别方法、储层岩性识别方法、气层的识别方法、深层气藏钻井技术和深层天然气试气压裂技术。同时介绍了截至目前该区火山岩气藏勘探的最新进展:徐家围子断陷东部获得新突破、徐家围子断陷南部肇州地区钻探获得好效果、徐家围子断陷安达地区含气面积进一步扩大。从目前的勘探技术应用和勘探成果看,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气藏具有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
- 冯志强王玉华雷茂盛冯子辉
- 关键词:松辽盆地火山岩气藏勘探效果
- 层间圈闭解释方法研究被引量:1
- 1995年
- 本文提出一套针对层间圈闭的解释方法。首先对测井曲线分段,求出变v0和变β速度参数,以使深度-时间转换准确;然后用约束反演方法合成井旁地震道,以此细致地标定地震反射层位;最后在平面用变速成图方法编制层间构造图。该方法应用于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高二组层间圈闭的解释,构造图对井误差小于21m,相对误差低于1.5%;新发现了6个层间圈闭,总面积约18.6km2,为该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目标。
- 陈裕明雷茂盛王玉华
- 关键词:地震测井圈闭测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