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晶晶 作品数:7 被引量:5 H指数:2 供职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基于定位技术的脑组织超薄电镜切片制作方法 被引量:2 2013年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需要对不同脑区的功能及超微结构分别研究[1,2],大脑纹状体分为两个区域,尾壳核区和伏隔核区,海马区分为CA1,1CA2,CA3,DG区等,而这些区域在解剖结构上非常接近,传统的取材方法是无法做到准确的定位某一区域。 张磊 顾晶晶 谢敏娟 张璐关键词:切片制作 定位技术 脑组织 电镜 超薄 脑纹状体 NSC 23766在制备治疗精神兴奋类药物成瘾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NSC 23766在制备治疗精神兴奋类药物成瘾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将NSC 23766用于治疗可卡因诱导行为学可塑性变化中,证明NSC 23766可有效抑制可卡因诱导的行为学敏化行为和条件性位置偏爱,且基本... 张璐 张琳 李娟 张磊 顾晶晶 陈振中 刘明菲 谢敏娟文献传递 一种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生物制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生物制剂。本发明将温敏性水凝胶包裹活化素B获得复合生物制剂,活化素B对神经元具有保护功能,新型温度敏感型水凝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抑制炎症和缓释功能,复合生物制剂中的活化素B通过在脑内缓... 张璐 张琳 顾晶晶文献传递 不同剂量可卡因对昆明小鼠成瘾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昆明小鼠对不同剂量可卡因的敏感度,为昆明小鼠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制别是可卡因成瘾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同龄(8~12周)的雄性昆明小鼠,分别腹腔注射10mg/kg、2qmg/kg的可卡因,条件位置偏爱实验(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和行为敏化实验(Behavior sensitization检NA,鼠行为学变化,观察昆明小鼠在不同剂量可卡因刺激下的行为学变化,以此来确定昆明小鼠对不每剂量可卡因的敏感度。结果在条件位置偏爱实验中,可卡因20mg/kg剂量组(N=11)与可卡因10mg/kg剂量组(N=12)相比,第9天与第2天在白箱中的时间差score(post-pre)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行为敏化实验中,可卡因20mg/kg组(N=8)与可卡因1Omg/kg组(N=12)相比,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增加,蓓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16天给予一针与之前同剂量的可卡因,可卡因20mg/kg组与可卡因1Omg/kg组相比,自主活动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昆明小鼠在20mg/kg可卡因的刺激下,能产生要为明显的条件位置偏爱以及更加强烈的行为敏化反应,是较为理想的可卡因成瘾小鼠模型。 陈振中 顾晶晶 李娟 张磊 崔梦卿 李良平 张璐关键词:昆明小鼠 条件位置偏爱 行为敏化 可卡因戒断对小鼠焦虑样行为以及海马神经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重复给予可卡因并戒断后对小鼠焦虑样行为以及小鼠海马区齿状回区(dentate gyrus,DG)神经再生(neurogenesis)的影响。方法将19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两组,生理盐水组9只,可卡因组10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可卡因(20 mg·kg-1·d-1),连续注射14 d,戒断48 h,通过旷场实验(OFT)、高架十字迷宫(EPM)观察小鼠焦虑样行为学变化。免疫荧光实验时,生理盐水组和可卡因组分别5只,给药方法同行为学实验,最后一次注射生理盐水或可卡因同时,腹腔注射BrdU(20 mg/kg per 12 hr),连续注射48 h。最后一次注射BrdU 24 h后,通过BrdU/Dcx双标的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再生情况。结果可卡因组旷场实验中央停留时间(center-time)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P<0.01)。可卡因组高架十字迷宫开臂进入次数(open arm-entries)和开臂停留时间(open arm-time)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P<0.01)。免疫荧光实验显示可卡因组小鼠海马DG区BrdU+/Dcx+细胞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可卡因反复给药并戒断后,能诱导焦虑样行为的产生以及降低海马DG区神经再生,而海马区神经再生降低可能参与了焦虑样行为的发生。 刘明菲 李娟 顾晶晶 崔梦卿 李良平 张璐关键词:神经再生 旷场实验 高架十字迷宫 D1多巴胺受体通过Rac1和RhoA调控神经元树突重塑及新型生物材料在神经系统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D1多巴胺受体通过Rac1和RhoA调控神经元树突重塑毒品成瘾是一个严重的社会性问题。药物成瘾过程中,大脑多个部位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其中重要的是神经元结构发生了重塑,这是成瘾发生的结构基础。许多研究报道多巴胺... 顾晶晶关键词:RAC1 RHOA 温敏水凝胶 磁性纳米颗粒 神经毒性 文献传递 构建与制备RhoA-GTPase突变体慢病毒 2011年 目的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RhoA显性负效突变体(RhoAN19)和组成型活性突变体(RhoAL63)慢病毒。方法构建RhoAN19和RhoAL63慢病毒表达质粒,并以酶切及序列测定方法进行鉴定。利用ViraPowerTM慢病毒表达系统包装制备RhoA突变体慢病毒上清,用其感染大鼠前皮质神经元,分别进行RhoA生物学活性检测、细胞转染效率鉴定与神经元形态学观察。结果构建的RhoAN19和RhoAL63慢病毒表达质粒经酶切与测序鉴定正确,包装的慢病毒滴度为1×106 TU/ml。用制备的慢病毒上清感染原代培养的前皮质神经元,生物学活性检测结果显示RhoAN19慢病毒显著抑制溶血磷脂酸(LPA)诱导的RhoA活性的升高,而RhoAL63慢病毒感染神经元后RhoA活性显著升高。感染效率鉴定结果显示病毒上清可感染80%以上的前皮质神经元。形态学观察显示经慢病毒感染后的神经元其胞体与树突分支清晰可见。结论成功制备了RhoA突变体慢病毒,并成功实现了慢病毒感染前皮质神经元,为进一步研究Rho蛋白家族信号通路提供了研究工具。 李良平 顾晶晶 王斌 李娟 张磊 张琳 张璐关键词:慢病毒 绿色荧光蛋白 生物学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