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铭清
- 作品数:14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主题教学模式在烹饪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 2015年
- 主题探究性教学模式以主题知识为中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合作性。在烹饪教学实践中,采用主题教学模式,除了重视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还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烹饪基本功与烹饪菜肴创新技能的培养。文章结合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展开在人才培养中引入主题教学模式的思考,并对烹饪主题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学生学习结果评价、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 顾铭清唐建凤
- 关键词:主题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 心与心的沟通与理解——一次班级同学与班委对立事件的处理情况及分析
- 2011年
- 班级学生管理是一门艺术,懂得这门艺术的教师,管理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所以班级管理要讲究技巧、方法。本文就班级管理中经常会发生的一个事件为例,描述了事件发生和处理的全过程,并对该案例进行了分析。
- 张晓丹顾铭清
- 关键词:学生管理班级管理
-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引入企业文化的探索
- 2015年
- 校园文化建设是职业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结合当前形势,在校园文化中引入企业文化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就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比较、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引入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内容及途径进行分析探讨。
- 张晓丹顾铭清
- 关键词: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 有效课堂教学,教学课堂有效
- 2009年
- 教育好学生是教师的工作职责,也是为国家输送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前提。科教才能兴国,所以,教育工作应当是讲求高效率的。课堂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是在课堂中启发得到的,教师就要讲究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使课堂真正变得"有效果"。
- 张晓丹顾铭清
- 关键词:教育课堂教学课堂
- 教育技能教学平台与烹饪教学整合模式研究与实践被引量:3
- 2016年
- 烹饪技能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复杂性和系统性,传统教学模式都往往是停留在"教师讲、学生练"的状态,这样一来,无论是学生的理论知识,还是学生的技能训练,都很难得以有效提升。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务必要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本文首先分析了教育技能教学平台在烹饪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其次深入探讨了教育技能教学平台与烹饪教学整合模式,其中包括建立烹饪课堂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建立烹饪微格技能训练平台,建立烹饪网络教学平台,建立烹饪协作教学平台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顾铭清
- 关键词:烹饪教学
- 给孩子一盏希望之灯——一个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案例被引量:1
- 2014年
- 本文列举了一个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案例:对学生背景进行分析、教育过程归纳、教育反思等,旨在帮助学生成长,让学生找到自己人生的航向。
- 张晓丹顾铭清
- 关键词:单亲家庭教育案例教育过程教育反思
- 现代调味品在烹饪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16年
- 选用优质调味品是制作美味菜肴的基础和前提,烹饪制作任何美味菜肴都离不开调味品。现代调味品品种丰富、清洁卫生、使用方便,既能减少烹饪菜肴的时间和程序,又能够提高菜肴的口感。该文首先阐述了调味品在我国烹饪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现代调味品与烹饪菜肴的关系。现代调味品有助于推进我国烹饪朝着现代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并且有助于烹饪的创新。
- 顾铭清
- 关键词:烹饪调味品社会化
- 食物的酸碱平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被引量:1
- 2015年
- 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大部分人们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就是越贵的食物越有益身体健康。为了有效的保证饮食对身体的健康,我们应该深入了解食物的酸碱平衡,食物的酸、碱性给机体所带来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食物酸碱平衡,并分别对酸中毒与碱中毒进行了简单梳理,重点讲解了食物酸碱平衡的维持,希望能够让人们了解食物酸碱平衡的重要性及维持食物酸碱平衡的方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
- 顾铭清
- 关键词:酸碱平衡碱中毒酸性食物碱性食物膳食平衡细胞作用
- 基于整体论模式下的烹饪高职学生培养探讨
- 2013年
- 文章以整体论作为指导思想,根据烹饪高职学生特点以及行业相关要求,学生在掌握烹饪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应该再具备哪些理论、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 顾铭清张晓丹
- 关键词:整体论烹饪专业五年制高职
- 职业院校“以人为本”学生管理的几点思考被引量:1
- 2012年
- "以人为本"是我国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要求,职业院校中的学生管理同样应该体现以人为本。本文根据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出了职业院校中学生管理必须"以生为本",并阐述了对此的几点思考。
- 张晓丹顾铭清
- 关键词:以人为本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以生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