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颜林志

作品数:32 被引量:192H指数:8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子宫
  • 8篇细胞
  • 8篇宫内
  • 7篇子宫内膜
  • 7篇内膜
  • 7篇宫内膜
  • 6篇宫颈
  • 5篇异位症
  • 5篇子宫内膜异位
  • 5篇子宫内膜异位...
  • 5篇内膜异位症
  • 4篇阴道
  • 4篇孕酮
  • 4篇上皮
  • 4篇左炔诺孕酮
  • 4篇疗效
  • 4篇临床疗效
  • 4篇卵巢
  • 4篇腹腔
  • 3篇左炔诺孕酮宫...

机构

  • 17篇温州医科大学
  • 15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台州恩泽医疗...

作者

  • 32篇颜林志
  • 8篇王乐丹
  • 6篇徐肖文
  • 5篇胡越
  • 4篇吕杰强
  • 3篇管玉涛
  • 3篇孙静
  • 3篇王洪萍
  • 2篇朱世钗
  • 2篇褚茂平
  • 2篇朱雪琼
  • 2篇淮丽
  • 2篇林明
  • 2篇周洁
  • 2篇诸海燕
  • 2篇王溢
  • 2篇邱小丹
  • 2篇屈王蕾
  • 2篇王乐洁
  • 2篇黄敏

传媒

  • 3篇浙江医学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新校园(上旬...
  • 1篇2012年浙...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7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皮性卵巢癌中Cyclin D1和p2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Cyclin D1和p27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Cyclin D1和p27蛋白在62例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比较Cyclin D1、p27蛋白与卵巢癌的各项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及两者间的关系。结果在上皮性卵巢癌中,Cyclin D1蛋白的表达在FIGO分期Ⅰ-Ⅱ期低于Ⅲ-Ⅳ期,组织学G1-G2组低于G3组,术后残留癌组织≤2cm组低于>2cm组,淋巴无转移组低于有转移组;而p27蛋白在FIGO分期Ⅰ-Ⅱ期高于Ⅲ-Ⅳ期,组织学G1-G2组高于G3组,淋巴无转移组高于有转移组,以上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Cyclin Dl、p27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s=-0.255,P<0.05)。结论CyclinDl、p27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展及恶性程度有关,可作为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唐云炳颜林志刘奕邵慧静
关键词:肿瘤CYCLIND1P27卵巢上皮性肿瘤
CD44v6、ICAM-1与E-cadher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粘附分子CD44拼构变异体6(CD44v6)、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细胞钙粘附素E(E-cadherin)表达及其在E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对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与30例正常子宫内膜进行CD44v6、ICAM-1和E-cadherin检测。结果:①异位内膜组CD44v6、ICAM-1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位内膜组CD44v6、ICAM-1和E-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4v6、ICAM-1、E-cadherin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颜林志王乐丹王洪萍吕杰强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CD44V6ICAM-1E-CADHERIN
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4
2016年
目的观察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甲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28例病例随机分为三组,观察组76例,对照组A 76例,对照组B 76例。观察组在阴道放置甲硝唑片0.4g,每晚1次,连用7d后再在阴道放置乳杆菌活菌胶囊l粒,每晚1次,连用5d;对照组A口服甲硝唑片0.4g,每天2次,连用7d后再在阴道放置乳杆菌活菌胶囊l粒,每晚1次,连用5d;对照组B在阴道放置甲硝唑片0.4g,每晚1次,连用7d。观察治疗后三组总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11%vs 93.42%vs 90.79%)(χ2=0.362,P>0.05);3个月后复发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47%vs 13.16%)(χ2=0.055,P>0.05),对照组B分别与观察组及对照组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4.21%vs 14.47%;34.21%vs 13.16%)(χ21=8.038,P<0.01;χ22=9.318,P<0.01);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6 vs 1/76)(χ2=0,P>0.05),对照组A分别与观察组及对照组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76 vs 2/76;10/76 vs 1/76)(χ21=4.433,P<0.05;χ22=6.272,P<0.05)。结论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甲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快,副反应小,有利于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预防复发。
颜林志张琼淮丽王乐丹赵宇
关键词:乳杆菌活菌胶囊甲硝唑细菌性阴道病
子宫颈鳞癌患者中mTOR、PI3K及p70S6K的表达及临床价值
2021年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癌患者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及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诊治的子宫颈鳞癌患者术后组织蜡块8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检查的正常宫颈组织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测定两组患者组织中mTOR、PI3K及p70S6K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子宫颈鳞癌组织中mTOR、PI3K及p70S6K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4.475、75.584、55.298,P<0.05)。其中,子宫颈鳞癌组织中mTOR的表达与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均有关(χ^(2)值分别为15.810、7.373,P<0.05);PI3K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均有关(χ^(2)值分别为12.626、4.747,P<0.05);p70S6K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χ^(2)=11.241,P<0.05)。且子宫颈鳞癌组织中mTOR的表达与PI3K、p70S6K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2、0.323,P<0.05)。结论mTOR、PI3K以及p70S6K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且mTOR的表达与PI3K、p70S6K均呈现正相关,可能为靶向治疗潜在标志物。
夏露颜林志黄敏梅洁屈王蕾
关键词:子宫颈鳞癌雷帕霉素靶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
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烟雾中HPV病毒的传染性及烟雾的细胞毒性
颜林志
PCM多肽组合KALA多肽的红细胞仿生纳米材料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CM多肽组合KALA多肽的红细胞仿生纳米材料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还公开了该红细胞仿生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如下:获取适量PCM结合KALA并融合成一条融合肽;将该融合肽进行保护氨基酸操作处理,...
陈一杰陈梦纯姜琦诸海燕诸葛德力王乐丹颜林志陈钢褚茂平文斌
幼女阴道流血103例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幼女阴道流血的病因及诊断治疗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3月龄~12岁以阴道流血为主要临床症状就诊的患儿的病情资料。结果资料显示阴道流血的病因分别为:性早熟(35.92%)、阴道异物(33.98%)、阴道损伤(18.45%)、重度炎症(9.71%)和尿道黏膜脱垂(1.94%)。结论幼女阴道流血以性早熟和阴道异物引起常见,医务人员应提高对幼女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全社会都要关心幼女的生殖健康。
张琼管玉涛颜林志吕杰强
关键词:幼女阴道流血病因
PCM多肽组合KALA多肽的红细胞仿生纳米材料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CM多肽组合KALA多肽的红细胞仿生纳米材料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还公开了该红细胞仿生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如下:获取适量PCM结合KALA并融合成一条融合肽;将该融合肽进行保护氨基酸操作处理,...
陈一杰陈梦纯姜琦诸海燕诸葛德力王乐丹颜林志陈钢褚茂平文斌
文献传递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模式对腹腔镜器械灭菌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通过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管理模式规范腹腔镜器械灭菌流程以及加强工作质量控制,以及对于提升灭菌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菌培养法,以传统管理模式为对照,观察基于FMEA的手供一体化管理模式下腹腔镜器械灭菌合格率、器械损耗率和多维度服务质量的变化。结果采用FMEA管理模式的观察组腹腔镜器械灭菌效果合格率高于采用传统管理模式的对照组(98.58%vs 92.23%;χ^(2)=44.938,P<0.001)。观察组器械损耗率低于对照组(1.02%vs 4.47%;χ^(2)=21.720,P<0.001)。观察组工作效率、器械准备、包装质量、发放质量等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MEA手供一体化模式能提高腹腔镜器械灭菌质量,降低损耗率,提升器械灭菌服务满意度。
邱小丹王乐洁颜林志蒋乐萍
关键词:腹腔镜器械灭菌质量
D-二聚体测定值指导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对具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患者,借鉴D-二聚体(D-DI)测定值,进行必要的药物和物理方法干预,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gs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的效果。方法分别选择具有LDVT高危因素的124、11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前、术后48 h测定D-DI,如术前D-DI为阳性,选择使用物理方法干预,D-DI术后仍升高者加用阿司匹林或潘生丁药物干预,D-DI为阴性患者则注重健康教育;对照组均给予健康宣教,并使用物理方法干预。观察比较两组LDVT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9例患者发生LDVT,对照组术后20例发生LDVT,两组患者术后LDVT发生率比较经检验,χ2=4.95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测定D-DI,预防性使用物理方法和药物干预,能有效地降低LDVT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王洪萍淮丽颜林志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护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