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
- 作品数:48 被引量:312H指数:11
-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科技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气候重建资料及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回归模型的降水预测被引量:6
- 2013年
- 利用由科尔沁沙地榆树区域综合年表而重建的181a降水序列,采用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回归(MGF-OSR)预测模型对科尔沁沙地降水进行了5a情景的预测,克服了以往序列短的不足。模型建模期相对误差绝对值在3%、5%、10%以内的年数分别占建模年数的36.46%、64.64%、93.37%,建模期模拟精度较高。2007~2010年实测检验期,模拟与实测值保持了方向一致性,各年份相对误差绝对值分别为11.40%、6.73%、22.06%、5.49%,大部分年份预测较理想。经预测,2011~2015年期间,2011年、2012年、2014年和2015年为降水正常年份,2013年为降水偏干年份。与实际情况对比,2011年与预测一致,2012年稍有差别。总体上,2011~2015年降水变化较为平缓。
- 马龙刘廷玺冀鸿兰高瑞忠
- 关键词: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回归降水
- 2000—2012年科尔沁沙地植被与气候因子间的响应关系被引量:17
- 2016年
- 利用2000—2012年气温、降水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对科尔沁沙地气候与植被变化特征及其定性与定量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长势自东向西逐渐变差有28.56%的面积呈变差趋势,其余呈变好趋势;多年植被长势呈变好趋势,降水呈微弱增加趋势,气温变化趋势不明显。累积2-3个月降水量、当月及平均2-3个月气温对植被影响较大;降水量增多、年内4—11月份气温升高、4—8月份单月年际变化中4月最低气温升高和6—8月份平均、最高气温降低,均促进植被生长;水热同期比单独因子变化对植被影响更大。NDVI在0.03-0.33时受气温影响显著;在0.33-0.43时受降水量影响显著;在0.43-0.62时受水热共同影响显著;在0.53-0.62时气温升高会抑制生长。当降水、气温分别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或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的水热共同作用下,NDVI响应于一定范围,且部分响应范围间有共同的重叠响应区域。
- 马龙王静茹刘廷玺黄星刘丹辉李虹雨
- 关键词:植被指数气温降水量农牧交错带科尔沁沙地
- 杜松树轮年表记录的192 a阴山地区最低气温变化被引量:2
- 2021年
- 利用树木年轮重建长历史气候因子并揭示其变化规律,可充分弥补现代实测数据的不足。本研究在内蒙古阴山地区采集杜松树种样本,经过运用ARSTAN程序去除生长趋势,采用双权重平均法合成年表,建立了192 a内蒙古阴山地区杜松(Juniperus rigida S.et Z.)树木年轮标准化年表,分析了杜松生长与气候因子变化间的响应关系,重建了年平均最低气温序列。结果表明:(1)三类气温对杜松生长影响均呈显著负相关,其中最低气温尤为显著;(2)相对湿度、降水对杜松径向生长影响相对较弱;(3)192 a以来该地区平均最低气温出现了三次突变和两次停滞,经历了五个偏暖期(1825—1829年、1870—1887年、1894—1918年、1934—1945年、1981—2016年)以及四个偏冷期(1829—1870年、1887—1894年、1918—1934年、1945—1981年),存在2 a、11 a和30 a的变化周期,与ENSO、太阳黑子活动等周期较为接近。本研究丰富了树轮年表库,并为区域长期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应对提供了参考。
- 周莹马龙刘廷玺黄星孙柏林
- 关键词:树轮年表气候变化
- 基于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重建大兴安岭南麓历史径流量被引量:2
- 2023年
- 基于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年轮宽度标准化年表重建了大兴安岭南麓贡格尔河流域1845—2016年历史径流量序列。结果表明:(1)贡格尔河流域在过去172 a共经历1853—1855年、2000—2010年2个枯水期和1869—1873年、1911—1918年、1952—1958年3个丰水期,丰水年及枯水年占比分别为17.4%和10.5%。(2)重建序列存在显著的3 a、7~12 a、15~22 a及30 a周期,研究区水文变化受全球大尺度气候环流活动的影响。丰、枯水期与该地区历史典籍记载的自然灾害高度重合,与附近其他重建结果相关性显著,重建方程稳定可靠。研究结果丰富了大兴安岭地区树木年轮数据库,为区域长历史时期水文变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 魏英楠马龙孙柏林张晶
- 关键词:红皮云杉
-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内蒙古地区干旱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1
- 2018年
- 利用内蒙古及周边地区70个气象站1951~2014年降水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等方法,对内蒙古近64年气候干旱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近64年来除西部年际、春、秋、冬季,中部春、秋季及东部春、冬季气候趋于湿润外,其他均趋于干旱。中、东部年际、植(作)物生长期SPI在2001年和1990年左右发生突变,东部突变后趋于干旱并在2006年左右又发生明显转折后趋于湿润。西部在1960s干旱严重,中、东部在1990s至2000s干旱严重。西部年际SPI由西北向东南、东部由南向北干旱趋势速率呈阶梯状下降,中部干旱趋势速率较西、东部快;植(作)物生长期SPI空间变化与年际一致,但西、中部干旱趋势明显的区域有所扩大。
- 李虹雨马龙刘廷玺梁珑腾
- 关键词:干旱事件干旱趋势标准化降水指数
- 基于贺兰山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树轮对过去202a最低气温的重建
- 2024年
- 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全球水文气候发生深刻变化,而季风与非季风过渡带地区气候复杂多样,所以摸清该地区过去长期气候变化规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36棵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的66个树轮样芯建立了季风与非季风过渡带典型地区(中国贺兰山地区)1798—2016年(219 a)的青海云杉树轮宽度年表,并且通过皮尔逊相关法分析了树轮宽度年表与该地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青海云杉径向生长与该地的年平均最低温(R2=0.638,P<0.001)关系密切,利用线性回归方程重建贺兰山1815—2016年年平均最低温序列,重建方程的缩减误差和有效系数分别为0.808、0.482。(2)重建的年平均最低温序列在19世纪整体气温偏低,与学术界公认的“小冰期”一致,到19世纪后期,气温逐渐回升,并且气温序列出现了显著的暖期和极暖年,气温在19世纪50和90年代以及20世纪90年代发生3次气温突变。(3)Morlet小波分析显示了6 a、21 a和46~56 a的周期性分布特征。南方涛动、太平洋十年涛动和大西洋多年代际涛动是这种周期性变化的驱动因素。(4)大尺度空间相关分析表明重建的气温序列对大尺度区域的气温变化具有较好的空间表征,如内蒙古大部和宁夏大部。进而重建的季风与非季风过渡带典型地区年平均最低气温序列揭示了该地的气候变化特征,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参考。
- 张晶马龙刘廷玺孙柏林乔子戌
- 关键词:树轮宽度年表
-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土地利用演变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11
- 2023年
-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是黄河流域生态最为脆弱的区段之一,同时又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增长极”,对于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意义和社会经济意义。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干扰不断加剧,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景观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土地利用转变对于区域景观生态风险的作用过程尚不够明确。研究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构建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景观生态风险评估体系,重点分析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生态风险格局演变特征,识别二者相互作用关系,以期揭示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景观生态风险与土地利用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内蒙古段2000—2015年景观格局演替过程中人工类型显著增加,其中增加面积最为显著的类型依次为其他建设用地、城镇用地和水库坑塘;流域整体景观生态风险值偏高,风险值低于0.5的I级景观生态风险区域不足流域面积的0.18%,十五年间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均值在0.65—0.68之间,景观生态高风险区域占比有所降低,低风险区域占比同样出现了降低,中等风险区域面积大幅增加,改善明显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套灌区和呼包鄂城市群;2000—2015年间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疏林地、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水库坑塘和戈壁景观生态风险等级变化最为显著,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演替与不同类型土地利用类型景观生态风险演化特征,均能说明流域治理和生态整治对于流域生态保护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表明流域整体景观生态风险偏高,亟需进行生态安全格局优化。
- 田雅楠马龙马龙
- 关键词:土地利用黄河流域
- 一种水文气象数据集成处理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文气象数据集成处理系统,包括基于系统架构的水文气象数据预处理模块、水文气象数据分解模块、水文气象数据趋势分析模块、水文气象数据预测模块和流域径流的归因分析及潜在蒸发计算模块。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
- 乔子戌黄星马龙刘廷玺孙柏林陈阳
- 内蒙古典型铅锌矿及其影响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生态环境风险评估被引量:4
- 2023年
- 重金属具有毒性大、易富集、难降解等特点,对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目前已建立的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生态环境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考虑外在影响因素相对较少,评估结果合理性有待提升。本研究对内蒙古典型铅锌矿及影响区地下水中的8种重金属含量,用单因子与模糊数学法进行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地下水Ni含量整体超标,而Pb、Mn、Zn、As、Se和Cd存在不同程度超标,Cu未超标,空间上地下水整体处于Ⅳ~Ⅴ类,局部为Ⅰ~Ⅱ类,其分布既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又受到土壤矿物、水动力特征等天然因素影响;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中,As、Se和Cd是轻微与很强等级间,但Cd波动较大且不稳定,Mn为中等风险,其他为轻微风险等级,多元素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为中等及以上风险,局部为轻微风险等级;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生态环境风险评估,结果发现,研究区处于低风险与高风险等级之间,空间上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中等和高等风险区域占研究区31.3%,位于采矿活动区及尾矿附近。经对比发现,其结果较合理,能够真实反映实际生态环境风险情况,评估结果对当地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一定参考,该评估指标体系可为相似地区生态环境评估提供支持。
- 张紫翔马龙刘廷玺孙国华李耀包玉风
- 关键词: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铅锌矿
- 1951—2012年科尔沁沙地气温、降水变化特征被引量:19
- 2016年
- 科尔沁沙地是中国沙漠化典型区域,生态与环境问题突出,研究其驱动力之一的气候变化特征十分必要。利用1951—2012年62 a气温和降水资料,对科尔沁沙地空间和区域平均气温、降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空间多年平均气温以开鲁、通辽为中心向东西方向递减,自北向南逐渐升高,且各站点均呈显著增加趋势;空间多年平均降水量以开鲁、阿鲁科尔沁旗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加,除库伦站降水量显著减少外,各站点降水量变化均不显著。区域平均气温上升速率为〔0.319℃·(10a)-1〕,区域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速率〔0.223℃·(10a)-1〕低于区域平均最低气温〔0.525℃·(10a)-1〕,春季气温增幅最大,冬季次之。最低气温的升高可能是导致总体气温上升的主要动力之一。区域平均降水量年际间波动较大,但总体无明显变化趋势;各季节区域平均降水量均无显著变化。年区域平均降水量与年区域平均气温、夏季区域平均降水量与夏季区域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整体呈阶段性对称变化。
- 王静茹马龙刘廷玺
- 关键词:气温降水气候倾向率科尔沁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