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怡 作品数:54 被引量:139 H指数:6 供职机构: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 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理学 更多>>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产婴儿对乙型肝炎疫苗无或低应答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母亲所产婴儿对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无或低应答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HBsAg阳性母亲及其足月分娩的新生儿219对.检测母亲及新生儿HBsAg、抗-HBs、HBeAg和HBV DNA水平,并对新生儿随访12个月,观察HBV宫内传播、新生儿HBeAg状态、性别、分娩方式、喂养方式以及随访期间是否患感染性疾病对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219名婴儿中,16名对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无应答,33名对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低应答,无或低应答率为22.37%.单因素分析发现,新生儿HBeAg阳性(x2=4.895,P=0.027)、阴道产(x2=5.210,P=0.022)、随访期婴儿患感染性疾病(x2=4.329,P=0.037)均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无或低应答有关.以母亲HBeAg状态进行分层分析,未发现所产婴儿出生时HBeAg状态与疫苗免疫应答水平存在关联.多因素分析发现,阴道产(OR=2.022,95%CI:1.045~3.914)和婴儿患感染性疾病(OR=2.324,95%CI:1.058~5.103)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无或低应答相关.结论 HBsAg阳性母亲所产婴儿经阴道分娩或随访期罹患感染性疾病时,易发生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无或低应答. 郭健 高怡 王素萍 郭珍 张临瑞 汪波关键词:婴儿 宫内传播 职业防护教育对预防护士针刺伤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2020年 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层破损和出血[1]。针刺伤可致感染、疾病,残疾,甚至死亡。超过25种血源性病原体可通过血液、体液传播。文献[2]报道,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占常见病原体感染总数的比率最高,达55.93%,其次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30.51%、丙型肝炎病毒(HCV)10.17%以及梅毒3.39%。此外还可导致一定的心理创伤与经济损失。目前,针刺伤已成为护理人员关注的重大安全问题之一[3]。文献[4]报道:护理人员每年针刺伤发生率80%,每年全球大概有10万护士被针头刺伤。护理人员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对护理人员锐器伤的监管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对锐器伤的重视,逐步降低医院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发生率[5]。国内外已有较多关于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的预防干预效果研究。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已发表的职业防护教育预防护士针刺伤效果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预防针刺伤提供一定依据。 张改萍 高怡 王男男 崔亚莉关键词:职业防护教育 医院护理人员 针刺伤 手术刀片 锐器伤 META分析 大同市饮水型地砷病区环境生态中砷暴露水平调查 目的:调查山西省大同市饮水型地砷病区外环境中砷暴露水平.方法:从山西省大同市某地砷病区抽取85名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慢性砷中毒按照《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采集暴露人群的日常饮用水、土壤和瓜果蔬菜.日常饮用水... 云奋 马彩凤 苗艳玲 高怡 田凤洁 吕懿 裴秋玲关键词:环境介质 地方性砷中毒 健康风险评价 文献传递 氯乙烯对大鼠肝细胞周期及G1/S关卡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氯乙烯(VCM)染毒大鼠肝细胞周期不同时相的分布及细胞周期G1/S关卡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从周期调控的角度,探讨VCM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 选用健康清洁级SD大鼠64只,按体重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VCM... 马宁 张盼红 张文平 高怡 田凤洁 吕懿 仇玉兰“课堂思政”在高等医学院校环境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 被引量:5 2021年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因此,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环境卫生学作为高等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主干课程,主要研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在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和促进健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其课程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环境卫生学教学中实施“课堂思政”,是更好地保护环境,维护人群健康,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因此,实施“课堂思政”是环境卫生学教学改革的应然之举,如何在环境卫生学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也已成为授课教师关注的焦点。现将某高等医学院校环境卫生学教学中课堂思政的开展情况及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梁瑞峰 杨守林 张志红 聂继盛 白剑英 赵海峰 高怡 夏娜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 环境卫生学 医学专业本科生 授课教师 氯乙烯对雄性大鼠肝组织及血清mir-122表达影响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氯乙烯(VCM)染毒对雄性大鼠肝组织及血清中mir-122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将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4只。腹腔注射剂量分别为0、5、25和125 mg/kg体质量的VCM气体染毒,每周3次(隔日染毒)。在染毒第6、8和12周末,每组随机处死8只大鼠,分别提取肝组织中的小片段RNA(<200 nt)和血清中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mir-122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分别与同时间点对照组和低剂量组比较,中和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中mir-122相对表达水平在染毒第6周均上调(P<0.05),在染毒第12周均下调(P<0.05);中和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中mir-122相对表达水平均呈随时间增加而下降的趋势(P<0.05)。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3个剂量组大鼠血清中mir-122相对表达水平在染毒第8周均上调(P<0.05),在染毒第12周均下调(P<0.05);3个剂量组大鼠血清中mir-122相对表达水平在第12周均低于同组第6和8周(P<0.05)。结论 VCM可导致大鼠肝组织及血清中mir-122表达的改变;mir-122可能是VCM暴露所致的效应标志物之一。 梁洁 胡君阳 续志斌 高怡 吕懿 仇玉兰关键词:氯乙烯 肝组织 血清 MIR-122 MRP2及MRP2-GSH共转运体系对肝脏砷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1.观察不同剂量砷染毒大鼠肝细胞膜转运蛋白.(MRP2)表达水平的变化与砷代谢的关系.2.观察用BSO抑制大鼠谷胱甘肽(GSH)合成酶,对肝脏砷代谢的影响.结论:亚砷酸钠致使肝脏功能受损,并且随着染砷剂量增加,肝脏... 高怡关键词:谷胱甘肽 BSO 亚砷酸钠 文献传递 饮水型砷暴露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饮水型砷暴露人群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及意义。方法2006年,在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砷中毒病区选择有饮水砷接触史,有慢性砷中毒症状的53例(男性26例、女性27例)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当地无慢性砷中毒症状者48例(男性23例,女性25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外周血,采用碱性磷酸酶标记链霉卵白素法(SAP法)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检测。结果病例组外周血CD^3+、CD^4+和CD^4+/CD^8+[(41.89±11.58)%、(25.60±9.05)%、1.02±0.41]低于对照组[(68.38±7.23)%、(39.17±4.28)%、1.69±0.56,t=13.61、18.72、14.79,P均〈0.05];病例组CD^8+[(25.30±6.85)%]与对照组[(23.54±8.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07,P〉0.05)。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D^4+、CD^8+与性别有关(t=-3.05、-4.30,P均〈0.05);病例组CD^3+、CD^4+、CD^8+、CD^4+/CD^8+,男性分别为(40.65±10.06)%、(24.48±6.29)%、(24.52±8.16)%、0.98±0.25,与女性[(43.07±12.96)%、(26.77±3.12)%、(26.50±9.32)%、1.07±0.4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6、3.05、0.30、2.10,P均〉0.05)。结论饮水型慢性砷中毒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明显抑制作用,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并为提供慢性砷中毒早期诊断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高怡 韩光 梁江 田凤洁 裴秋玲关键词:砷中毒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 氯乙烯对大鼠肝细胞MGMT基因甲基化的影响 2016年 目的通过检测氯乙烯染毒大鼠肝细胞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水平及m RNA的表达,探讨MGMT基因在氯乙烯致癌过程中的表观遗传机制。方法选取9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阴性对照组和低剂量(5 mg/kg)、中剂量(25 mg/kg)、高剂量(125 mg/kg)三个氯乙烯染毒组。采用腹腔注射染毒,每周3次。每组分别于染毒第6、8、12周末随机处死8只,取其肝脏。采用甲基化特异性实时荧光定量(q MSP)检测大鼠肝细胞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水平,采取实时荧光定量(q PCR)测定MGMT m RNA表达量。结果染毒6周时,各氯乙烯染毒组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均高于阴性对照组,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下降,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GMT m RNA表达量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上升,且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8周时,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和m RNA表达量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12周时,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且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GMT m RNA表达量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乙烯可致大鼠肝细胞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升高,可能参与氯乙烯致癌的表观遗传机制。 续志斌 马文彦 张林 高怡 田凤 吕懿 仇玉兰关键词:氯乙烯 MGMT基因 DNA甲基化 HBV宫内感染新生儿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表达 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乙肝病毒(HBV)宫内感染新生儿外周血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择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及其分娩新生儿79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孕妇和新生儿外周血HBV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母亲和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新生儿外周血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水平。结果宫内感染HBV新生儿外周血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占CD4+T细胞比例分别为(10.57±2.25)%和(1.67±0.37)%,均高于未感染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产妇HBV DNA载量增加,新生儿外周血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增加,CD4+CD25+Treg比例高于阴性组(P<0.05);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均与产妇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r=0.430、0.409,P<0.05)。结论 Treg可能通过抑制机体细胞免疫反应影响乙肝病毒清除,新生儿HBV宫内感染可能与Treg表达上调有关。 高怡 郭健 付振东 郝海燕 刘明慧 汪波 丰淑英 王素萍关键词:宫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