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远 作品数:121 被引量:707 H指数:13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文学 语言文字 更多>>
黄芩苷的豚鼠致敏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黄芩苷的致敏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活性酯法制备黄芩苷全抗原,建立黄芩苷致豚鼠过敏性休克模型;采用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实验分析豚鼠特异性抗体产生的规律性以及Ig E和Ig G抗体效价,采用ELISA测定豚鼠血清中黄芩苷特异性Ig G抗体。结果成功合成黄芩苷全抗原,黄芩苷与牛血清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的偶联效率分别为9∶1和5∶1。成功建立黄芩苷致敏的豚鼠休克模型,并显示典型的速发型过敏反应特征。致敏豚鼠第一次致敏后第19天开始用PCA实验检测出抗黄芩苷抗体,第31天达高峰,之后逐渐降低。致敏豚鼠体内同时存在Ig E和Ig G型特异性抗体,且两抗体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致敏豚鼠血清中黄芩苷特异性Ig G抗体的阳性率为84%,致敏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为(72.6±11.4)%,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26.8±6.9)%。致敏豚鼠离体回肠经黄芩苷-HSA激发后收缩明显。结论黄芩苷能够导致豚鼠出现过敏反应,并与特异性Ig E和Ig G抗体有关。 郜娜 高远 田锋奇 乔海灵关键词:黄芩苷 药物过敏 抗体生成 藻酸双酯钠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藻酸双酯钠(PSS)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纹状体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余5组(分别为阳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PSS大、中、小剂量组)均以线栓法制作急性大鼠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栓塞前30min,PSS大、中、小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PSS10mg/kg、5mg/kg和2.5mg/kg及尼莫地平3mg/kg,缺血1h再灌注4h后进行神经病学评分。另取大鼠60只,分组及处理方法同上,各组大鼠缺血2h再灌注1h后断头取脑,分离大脑皮层、纹状体,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及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出现神经运动功能障碍,PSS大、中、小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均明显改善,PSS各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皮层及纹状体5-HT、DA、NE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SS大、中、小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各单胺类递质含量均升高(P<0.05)。结论:PS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改善单胺类递质的代谢紊乱有关。 高远 姬汴生 巴玉峰 贾丹辉 胡香杰 张贵卿关键词:藻酸双酯钠 脑缺血再灌注 5-羟色胺 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背景随着磁共振梯度回波T2加权(gradient-echoT2~*weighted imaging GRE-T2~*W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 SWI)等新技术... 陶永丽 宋波 方慧 高远 许予明STAT3信号蛋白与食管鳞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及其意义 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中STAT3、p-STAT3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及其在食管鳞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0例食管鳞癌中STAT3、p-STAT3及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STAT3、p-STAT3、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阳性率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STAT3:87.5%vs70.0%;p-STAT3:72.5%vs28.8%;E-cadherin:37.5%vs78.8%;Vimentin:48.8%vs0%,均P<0.01).食管鳞癌组织中STAT3、p-STAT3的表达均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410,-0.506;均P=0.000),与Vimentin表达均呈正相关(r=0.293,0.321;P=0.008,0.004),且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均P<0.05).结论:信号蛋白STAT3可能参与了食管鳞癌的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并与食管鳞癌的侵袭转移相关. 高远 轩小燕 张红燕 王丰 王志强 曾庆汝 李珊珊关键词:食管鳞癌 上皮间质转化 A2DS2评分对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住院期间肺炎发生风险的预测作用研究 <正>目的最近德国Meisel教授等人基于柏林卒中登记研究,开发了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住院期间肺炎发生风险的工具A~2DS~2评分。此评分对于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风险分层以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临床研究来说有着重要... 李亚鹏 宋波 方慧 高远 赵璐 许予明文献传递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复发关系的2年随访研究 目的: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呈负相关.然而HDL-C水平与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关系尚不明确,部分研究提示低HDL-C 血症可能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拟前瞻... 方慧 王瑞豪 宋波 高远 许予明关键词:卒中复发 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52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1周内每日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基于形态学的病因分类方法将脑桥梗死分为大动脉闭塞性疾病(LAOD)、基底动脉分支病变(BABD)和小动脉病(SAD)。根据发病后是否合并END将患者分为进展组(合并END)与非进展组(未合并END)。比较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发生END的危险因素。结果进展组97例(27.6%),非进展组255例(72.4%)。进展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入院时收缩压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卒中亚型、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亚型、形态学部位、收缩压均为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发生END的影响因素(P<0.05)。与SAD相比,LAOD和BABD发生END的风险更高,且BABD发生END的风险高于LAOD;与上部梗死相比,中下部梗死更容易发生END,且下部梗死发生END的风险高于中部;收缩压高的患者容易发生END。结论LAOD或BABD、脑桥中下部梗死、收缩压高为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发生END的预测因素。 杨波 高远 王运超 李玉生关键词: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弥散加权成像 143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短期转归不良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短期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43例CVST患者,根据患者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转归良好组(0~2分)和转归不良组(3~6分).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出院时转归良好患者118例,转归不良患者25例.与转归良好组比较,转归不良组患者癫痫发生率、血清D-二聚体水平、出血性脑卒中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癫痫、昏迷、失语、血清D-二聚体水平、出血性脑卒中是CVST患者短期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D-二聚体为3.175 μg/mL时,其预测CVST短期转归不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0%和85.6%. 结论 癫痫、昏迷、失语、血清D-二聚体水平、出血性脑卒中是CVST患者短期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凯 宋波 方慧 权涛 赵璐 高远 许予明关键词:脑静脉窦 血栓形成 颅内 预后 病灶侧别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病灶侧别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发病14d内的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病例基本资料,如人口统计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治疗措施等。采用6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患者转归。结果共纳入407例患者,左侧半球卒中230例(56.5%),右侧半球卒中177例(43.5%);转归良好(mRS评分〈3分)318例,转归不良(mRS评分≥3分)89例。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odds ratio,OR)1.022,95%可信间区(confidence interval,CI)1.001~1.043,P=0.040]、梗死病灶侧别(OR1.999,95%CI1.179~3.389,P=0.010)、发病至人院时间(OR1.006,95%CI1.002~1.010,P=0.007)和NIHSS评分(OR1.147,95%CI1.095~1.203,P=0.000)是前循环缺血性卒中发病后6个月时转归的独立预测因素,右侧半球卒中转归较差。与左侧半球卒中相比,右侧半球卒中患者发病至人院的时间显著延迟(左侧:中位数12h,平均22.72h;右侧:中位数12h,平均39.61h,Z=-2.962,P=0.003)。结论左侧半球卒中发病后6个月时转归优于右侧半球卒中,可能与入院时间延迟有关。 宋波 高远 谈颂 赵璐 李卓 卢甲盟 杨光 许予明关键词:卒中 脑缺血 卒中中心建设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3年 卒中中心建设及质量控制是近年来卒中救治领域的热点话题。我国的卒中中心建设通过医疗资源整合,多学科协作,形成了一个集院前识别与转运、急性期救治、早期康复、二级预防、随访宣教、质量检测及改进于一体的区域组织化卒中救治网络,建立了一套标准、高效、规范的卒中救治及质量控制体系,对规范和提升医疗机构卒中诊疗和效率,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改进,降低疾病负担起到了重要作用。急救地图建设着眼于如何在急救响应及急性期治疗环节减少包括院前识别、急救派遣等环节的时间延误,我国逐步构建了“国家-省-地级市”三级卒中急救地图体系,建设以地级市为中心的“区域卒中急救地图”。我国卒中急诊绿色通道建设近10年来发展迅速。各级医疗机构通过成立急性卒中诊治多学科团队,就诊流程从串联变并联,开展精细化质量检测及持续改进,借助信息化手段逐步提升效率,有效缩短院内延误,提高了溶栓率,改善了临床疗效。基层医疗机构更为直接面对广大卒中人群,但由于在医疗硬件、人才储备、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劣势,打通卒中救治的“最后一公里”困难重重。河南省进行的积极探索值得借鉴参考。卒中单元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结局,其建设涵盖了卒中患者的急性期治疗、二级预防、早期康复和健康宣教等环节,需要加强多学科协作水平。移动卒中单元是一种将卒中救治延伸到院前阶段的创新模式,可以显著缩短发病到决定溶栓的时间,并且安全性较高,其推广应用对于提高卒中患者的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卒中中心质控方面,我国初步形成“国家-省-地级市”的三级质控网络,形成覆盖全国不同层级的较健全的质控工作网络体系,但面对巨大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未来卒中中心建设及质量控制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高远 刘凯 李亚鹏 杨宗豫 李玉生 宋波 许予明关键词:卒中中心 卒中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