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健

作品数:13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手术
  • 2篇外科
  • 2篇胃癌
  • 2篇内镜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癌
  • 2篇ESD
  • 2篇肠癌
  • 2篇超声
  • 2篇超声内镜
  • 2篇出血
  • 1篇电机
  • 1篇性病
  • 1篇穴位
  • 1篇延续护理
  • 1篇腰麻
  • 1篇右半结肠
  • 1篇右半结肠癌
  • 1篇预防性
  • 1篇远端

机构

  • 11篇九江市第一人...
  • 2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2篇黄健
  • 8篇魏桂花
  • 3篇易静
  • 2篇彭贵主
  • 2篇余雄
  • 1篇段新星
  • 1篇元文勇
  • 1篇余伟平
  • 1篇任祖海
  • 1篇谢小花
  • 1篇叶启发
  • 1篇刘琴
  • 1篇石春红
  • 1篇淦锦

传媒

  • 5篇中国医学创新
  • 3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内镜联合MRI扫描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联合MRI扫描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31例,术前均行超声内镜与MRI联合检查并判定TN分期,以组织病理TN分期为金标准,比较术前超声内镜与MRI联合判定的TN分期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与组织病理TN分期结果比较,超声内镜联合MRI判定T、N分期的符合率均为80.6%,两者的结果具有一致性(Kappa=0.65,P<0.05)。结论:术前联合应用超声内镜、MRI可以显著提高胃癌术前TN分期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黄健魏桂花刘琴
关键词:超声内镜MRI胃癌术前分期
EUS联合ESD治疗胃肠道隆起性病变并发出血、穿孔风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EUS对于胃肠道隆起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及超声内镜(EUS)联合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治疗胃肠道隆起性病变并发出血、穿孔风险因素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EUS检查诊断为胃肠道隆起性病变行ESD的患者180例。根据并发症情况分为术中出血及未出血组;术后穿孔及未穿孔组;比较各两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大小、浸润深度及病理类型等,得出相关风险因素,同时统计病变完整切除率及追加外科手术等。结果⑴EUS诊断胃肠道隆起性病变的符合率为72.2%(130/180)。⑵EUS联合ESD治疗胃肠道隆起性病变的完整切除率为91.1%(164/180)。⑶术中出血率为4.4%(8/180),均为少量渗血,内镜干预后成功止血。⑷术后穿孔率为1.1%(2/180),外科手术后穿孔成功闭合。结论⑴EUS诊断胃肠道隆起性病变的准确性较高。⑵ESD术中出血的相关风险因素是病变浸润深度(非固有肌层)及病理类型(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但均非独立危险因素。⑶ESD术后穿孔的风险因素是病变部位(结肠)。
易静胡友文黄健龚锦文詹云凯
关键词:EUSESD出血穿孔
延续护理在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出更好的提高末端回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延续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为期3个月的以电话访问、家庭访视等形式行延续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并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造口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应用于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患者,可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魏桂花黄健石春红
关键词:延续护理
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FTS)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2013年1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8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FTS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FST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比较两组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FST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提前,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黄健魏桂花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腹腔镜结肠癌
一种可调式辅助支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式辅助支架,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部设置有护垫,所述支撑台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护带,所述支撑台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放置框,所述放置框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
段新星余雄淦锦潘华黄健
双镜联合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人结直肠癌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双镜(腹腔镜与结肠镜)联合结直肠癌根治术在老年人结直肠癌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6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应用双镜(腹腔镜与结肠镜)联合,对照组应用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首次排气时间提前,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无明显差异。双镜(腹腔镜与结肠镜)联合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结论双镜(腹腔镜与结肠镜)联合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
黄健魏桂花
关键词:结肠镜结肠癌直肠癌
四肢远端浅静脉逆行性静脉穿刺在临床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四肢浅静脉逆行性静脉穿刺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间普外科60例长期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取逆行性静脉穿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向心性静脉穿刺,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局部渗出及肿胀例数、液体滴数、活动受限例数。结果试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种穿刺方法对同种液体流速无显著影响,试验组局部渗出及肿胀、活动受限的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行性静脉穿刺可提高四肢浅静脉的利用率,穿刺成功率高,减少患者的疼痛及减轻高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
魏桂花黄健谢小花
关键词:四肢浅静脉逆行静脉穿刺
特利加压素对肝大部切除术后大鼠小体积残肝的保护性治疗
2009年
目的探讨药物特利加压素对肝大部切除术后大鼠小体积残肝的保护性治疗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70%肝切除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即特利加压素组,Terlipressin),门脉血流恢复灌注后0.5、2、4、6和24h5个时间点取材、送检,主要进行肝功能检测及肝组织病理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中A20、iNOS、ET-1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各时点肝功能指标明显上升,以6h和24h点最为明显,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各时点实验组肝组织损伤形态学改变都较对照组轻微;各时间点实验组中的A20表达上调较对照组明显,以再灌注后2h最为显著;而iNOS和ET-1的表达上调在对照组中更明显。结论特利加压素对肝大部切除术后大鼠小体积残肝有保护作用,能改善小体积残肝再灌注后早期炎性反应,减轻肝细胞凋亡,维持残肝微循环稳定,使小体积残肝功能损伤有所降低。
彭贵主余伟平任祖海元文勇叶启发黄健
关键词:特利加压素肝功能细胞因子
生姜外敷穴位联合新斯的明预防腰麻术后尿潴留的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生姜外敷穴位联合新斯的明预防腰麻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腰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生姜外敷穴位联合新斯的明)和对照组(热敷、听流水声、定时排尿)。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膀胱残余尿量、导尿率、腰麻后平面消退达胸10时输液量、术后首次排尿量,记录两组下腹坠胀、排尿不尽感等不适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早于对照组,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首次排尿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麻后平面消退达胸10时输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尿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观察组下腹坠胀发生率、排尿不尽感发生率分别为5.00%、10.00%,均低于对照组的22.50%、3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姜外敷穴位联合新斯的明可缩短腰麻术后首次排尿时间,减轻术后不适感,能有效预防尿潴留,减少术后导尿率。
魏桂花黄健郑圆媛
关键词:生姜腰麻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联合超声内镜治疗胃肠道黏膜隆起性病变的观察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联合超声内镜治疗胃肠道黏膜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并发症,以及ESD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高危患者进行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诊断为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行超声内镜检查并住院行ESD的患者180例。根据并发症分为术中穿孔组及未穿孔组、术后出血组及未出血组;比较两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及侵及层次、病变完整切除等,得出各并发症的相关风险因素,统计患者术后不适情况、术后病理及追加外科手术等。结果⑴ESD联合超声内镜治疗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的完整切除率为91.1%(164/180)。⑵ESD术后不适主要为腹痛、咽喉不适、发热等,发生率为52.7%(95/180),均未做特殊处理。⑶ESD术中穿孔率为10.6%(19/180),均在内镜下闭合。⑷ESD术后出血率为12.8%(23/180),外科干预率0.56%(1/180),均成功止血。结论⑴ESD联合超声内镜治疗胃肠道黏膜隆起性病变的并发症较低,未见致死性并发症,病变切除率高,是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方法。⑵ESD术中穿孔的风险因素是部位(贲门胃底)、病理(间质瘤)及病变浸润深度(固有肌层),其中部位与病理是独立危险因素。⑶ESD术后出血的风险因素是病变大小(≥2cm)、部位(直肠)及病变浸润深度(粘膜下层以内),其中部位是独立危险因素。
易静胡友文詹云凯龚锦文黄健
关键词:ESD超声内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