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娜

作品数:18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文化科学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两相流
  • 4篇汽轮
  • 4篇汽轮机
  • 4篇汽轮机抽汽
  • 4篇相界
  • 4篇相界面
  • 4篇发电
  • 4篇VOF
  • 4篇抽汽
  • 2篇低温省煤器
  • 2篇再生能源
  • 2篇再生能源发电
  • 2篇蒸汽
  • 2篇蒸汽压力
  • 2篇正交
  • 2篇省煤器
  • 2篇水加热
  • 2篇能源
  • 2篇排烟
  • 2篇气液

机构

  • 17篇东北电力大学
  • 6篇华北电力大学
  • 4篇中机国能电力...
  • 1篇加州大学

作者

  • 18篇黄娜
  • 14篇周云龙
  • 5篇杨美
  • 4篇杨宁
  • 4篇王迪
  • 4篇孙博
  • 3篇李洪伟
  • 2篇李晓莉
  • 1篇梁超
  • 1篇洪文鹏

传媒

  • 6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热力发电
  • 1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化学反应工程...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科教导刊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心正交旋转管道内流动沸腾汽液分布特性的数值分析
2020年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旋转工况下,管道中汽液两相流的流动沸腾分布特性进行数值分析。基于VOF模型、k-ε湍流模型及UDF进行数值计算。数值结果显示,管道流动沸腾汽液两相流型受热载荷、旋转载荷以及流动载荷的耦合影响。在文中计算工况范围内表现为汽液两相流型由规则、稳定的泡状流转变为紊乱的弹状流甚至雾状流。流型转变的实质是管道旋转使流体受到离心浮力的作用,径向流动增强使稳定流型破坏。
吴明婷高南京苗润晗董一良黄娜
关键词:两相流
高压环境下垂直管内汽液搅混流相界面特征
2015年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基于流体体积模型(VOF)分别对5.07,10.13,17.22 MPa高压环境下垂直管内水蒸汽-水搅混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环境压力、汽速和液速对汽液搅混流界面波临界振幅、形成周期和相界面稳定性的影响。采用通过实验结果验证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显示,伴随压力的增大,汽液相界面的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界面波的形成周期也随之延长。界面波临界振幅随环境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液速的降低或汽速的提高有利于降低界面波临界振幅,但是环境压力越大,这种影响越小。根据汽液两相流动特性,分析认为出现以上现象是由于汽液物性的不同所导致的。
黄娜周云龙高聚
关键词:两相流
大管径垂直管道内高压汽液混合流动的数值研究
2015年
采用流体体积模型(VOF)对高压环境下190 mm大管径垂直管内水蒸汽-水混合流动进行数值研究。数值计算得到了5.07,10.13与17.23 MPa高压下大管径垂直管内汽液流型分布图及搅混流态的相分布图和速度场分布,并与常压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以研究压力环境带来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高压环境下大管径垂直管内的流型图与Hewitt和Roberts流型图的吻合度较差。高压环境下大管径垂直管内没有出现雾状流;泡状流和搅混流的发生区域扩大;弹状流的发生区域被压缩得很小;环状流的变化最小。随着压力的增大,大管径垂直管内汽液搅混流中界面波的高度有所降低;液膜铺展在壁面的面积扩大;系统的稳定性提高。速度场分布是管道中心处速度较大;近壁面处速度场发生振荡;壁面处速度迅速减小至零。随着压力的增大,近壁面处速度场振荡的紊乱程度减轻。根据汽液两相流动特性,分析了发生以上现象的原因。
黄娜周云龙高聚
关键词:两相流VOF
不同流场环境影响下管内气(汽)液两相流动与传热特性的数值研究
气(汽)液两相流问题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工业界的诸多领域,密切关系着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安全。流体的实际流动和传热效果受流体固有物理化学性质和流场环境的综合作用。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通常是可查询或可测量的,但是流场环境常常会主...
黄娜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流动特性传热特性
文献传递
一种火电机组灵活性提升控制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火电机组灵活性提升控制方法,其特点是,包括:设置火电机组汽轮机抽汽的节流装置、采集汽轮机抽汽流量信号和提升火电机组控制的灵活性步骤,依据小波分解和汽轮机蓄热深度利用的相关技术手段,提出了一套完善的火电机组灵活...
周云龙王迪杨美孙博刘起超杨宁黄娜常赫
文献传递
部分重力环境下水平方管内气液两相流动特性的数值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数值方法,基于流体体积模型(VOF)模型对部分重力环境下水平方管内空气-水两相流和制冷剂R134a蒸汽-液体两相流进行数值研究,通过对数值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到两种混合物在不同重力环境下的压降分布。结果表明,与常重力环境相比,部分重力下两种混合物的压降明显较大,且分别随气、液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同工况下,R134a蒸汽-液体两相流的压降小于空气-水的压降。将得到的压降数值计算结果与均相流模型、Friedel模型和Chisholm模型依次进行了对比。重新根据分液相Reynolds数将流动分为层流区、过渡区和紊流区,并对Chisholm关系式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修正后的压降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部分重力环境下的气液两相流动压降。
黄娜周云龙高聚
关键词:两相流压降VOF
微重力环境下水平方管内气液两相流动特性的数值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数值方法,采用流体体积函数模型(volume of fluid,VOF)对10-4g0和g0重力环境下水平方管内空气-水两相流和制冷剂R134a蒸汽-液体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分别得到泡状流、弹状流、搅混流和环状流4种典型流型,但两种混合物在流型上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数值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到两种混合物在不同重力环境下的压降分布。结果显示,微重力下两种混合物的压降均大于常重力环境,且压降都随气、液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同工况下,空气-水的压降大于R134a蒸汽-液体两相流的压降。将得到的压降数值结果与均相流模型、Friedel模型和Chisholm模型依次进行对比。重新根据分液相雷诺数(Reynolds)将流动分为层流区、过渡区和紊流区,并对Chisholm关系式进行了修正。结果显示,修正后的压降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微重力环境下的气液两相流动压降。根据汽液两相流动特性,分析了发生以上现象的原因。
周云龙黄娜
关键词:微重力VOLUME
高压环境下垂直管内汽液两相逆流过程数值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流体体积(volume of fluid,VOF)模型,对0.1、2.03、5.07、10.13 MPa环境压力下垂直管内水蒸汽–水逆向流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垂直管内汽液两相逆流流动过程中,环境压力对淹没开始点、全部携带点、流向反转点及淹没消失点的影响。提出了淹没开始点与淹没消失点对应的无量纲汽速、液速间的经验关系式。常压环境下淹没开始点对应的无量纲汽速、液速呈线性分布,但在高压环境下呈二次函数分布,且分布方式与环境压力无关。与常压环境相同,高压环境下的淹没消失也存在滞后现象,且滞后现象的发生范围随环境压力的增大而扩大。有滞后现象的淹没消失点对应的无量纲汽速、液速呈线性关系,直线斜率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高压环境下全部携带点和流向反转点对应的无量纲汽速,均随环境压力的增大而降低,两者均不受液速变化的影响,流向反转点受环境压力的影响相对较小。相同压力条件下,流向反转点所需的汽速低于全部携带点。根据汽液两相流动特性,分析了发生以上现象的原因。
周云龙黄娜
关键词:两相流
中心正交旋转管道内流动沸腾特性的数值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管轴与转轴正交的、匀角速度旋转管道内流动沸腾的流动和传热过程,建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基于流体体积多相流模型和Realizable k-ε(RKE)湍流模型,结合用户定义函数(user defined function,UDF)添加汽、液质能源项,求解汽液相变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结果显示,旋转管道内核态沸腾开始点(onset of nucleate boiling,ONB)发生时的壁面过热度与静止管道差别显著。随着管道转速的提高,ONB分布逐渐远离管道入口端。管道流动沸腾汽液两相流型受热载荷与旋转载荷的耦合影响,任意载荷的增强都会使流型向紊乱趋势发展。根据汽液两相流动及传热特性,分析了发生以上现象的原因。
高南京董一良苗润晗吴明婷黄娜
关键词:两相流
环形燃料元件内冷却剂流动换热特性的数值研究
2023年
相较于传统棒束燃料元件,内外双冷却通道的环形燃料元件具有堆芯功率密度高同时燃料温度低的优点,研究其热工水力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内外冷却的环形燃料元件内外冷却流道的流动沸腾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对内外冷却流道的温度场、二次流速度及换热系数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大二次流速度出现在燃料棒近壁面处;环形燃料元件外流道温度场分布呈现间隙处温度高,各子通道温度低的分布趋势;固体燃料棒表面温度在轴向同一位置处,沿周向以90°为周期变化;换热系数呈现规律性波动,单棒的不同周向角度换热系数存在较大差异,沿周向以90°为周期变化,周向角度为45°、135°、225°和315°位置处均出现温度极大值。本文结果可为环形燃料元件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周云龙吴明婷黄娜李洪伟
关键词:换热特性数值模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