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巍

作品数:86 被引量:321H指数:10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 6篇电子电信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出血
  • 15篇膜下
  • 13篇颅内
  • 12篇血管
  • 12篇硬膜
  • 12篇颅脑
  • 11篇蛛网膜
  • 11篇蛛网膜下
  • 11篇蛛网膜下腔
  • 11篇网膜
  • 10篇手术
  • 10篇脑损伤
  • 9篇血肿
  • 9篇硬膜外
  • 9篇硬膜外血肿
  • 8篇动脉瘤
  • 8篇蛛网膜下腔出...
  • 8篇下腔出血
  • 8篇颅脑损伤
  • 6篇颅内动脉

机构

  • 33篇解放军第17...
  • 26篇厦门大学
  • 17篇厦门大学附属...
  • 8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85篇黄巍
  • 46篇王文浩
  • 42篇罗飞
  • 35篇林俊明
  • 35篇李君
  • 32篇胡连水
  • 23篇李成
  • 23篇郁毅刚
  • 21篇陈松岩
  • 20篇林洪
  • 11篇张源
  • 10篇张源
  • 8篇周政
  • 8篇张明升
  • 7篇刘俊
  • 4篇黄承光
  • 4篇李乾
  • 3篇杨辉
  • 3篇陈军花
  • 3篇张建忠

传媒

  • 11篇中国临床神经...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4篇中华神经医学...
  • 4篇国际脑血管病...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立体定向和功...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神经损伤与功...
  • 2篇2011中华...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8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9篇2018
  • 8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源CT血管造影检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比较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dual—source CT angiography,DSCTA)在检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动脉瘤性SAH患者行D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对比分析二者对CVS的检测能力。结果DSCTA在23例低危患者中检出轻度CVS7例,DSA复查发现假阳性2例;7例高危患者在不同时间段行DSCTA检查均提示中重度CVS。以DSA为金标准,DSCTA检测CVS的总体特异性为88.9%,敏感性为100%,准确性为93.1%。结论DSCTA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无创性检测技术,可用于SAH患者CVS的早期鉴别诊断。
张明升王文浩林洪郁毅刚林俊明黄巍罗飞胡连水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CT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25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58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分型及处理方法,比较各种术式疗效。结果163例消退型及稳定型者经保守治疗而愈。95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1例演变型患者经锥颅穿刺冲洗引流治疗而愈,7例直接经脑室镜下小骨窗手术治疗而愈,67例行锥颅置管引流。67例行锥颅置管引流者中,效果良好39例(58.2%,39/67);14例改行开颅清除包膜使包膜腔与蛛网膜下腔交通,9例(64.2%,9/14)治愈,5例好转;9例改行积液腔-腹腔分流术,6例(66.7%,6/9)治愈,1例术后因分流过度出现薄层硬膜下血肿,经保守治疗后治愈,2例术后1个月内出现分流管堵塞;5例改行脑室镜下小骨窗手术治疗而愈。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大部分病例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对需手术治疗者,首选脑室镜下小骨窗手术清除硬膜下积液。
林俊明王文浩郁毅刚李君黄巍罗飞胡连水
关键词:颅脑损伤硬膜下积液手术脑室镜
额颞枕M型超大骨瓣联合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后接受二次减压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改良额颞枕M型超大骨瓣联合内减压术(简称M型超大骨瓣联合内减压术1治疗颅脑损伤后接受二次减压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暨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76例颅脑损伤后接受二次减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颅内压30-40mmHg(1mmHg=0.133kPa)40例,颅内压〉40mmHg36例。患者首次开颅时均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二次减压时行额颞叶内减压术或M型超大骨瓣联合内减压术。比较不同术式组患者的存活率和颅内压的变化,出院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断患者的疗效。结果颅内压30-40mmHg患者中22例采用M型超大骨瓣联合内减压术,18例采用额颞叶内减压术。术后7d内M型超大骨瓣联合内减压术治疗组患者存活率(72.7%)高于额颞叶内减压术治疗组(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40mmHg患者中19例采用M型超大骨瓣联合内减压术,17例采用额颚叶内减压术.术后7d内均死亡。二次减压术后存活患者中行额颞叶内减压术7例,行M型超大骨瓣联合内减压术16例,M型超大骨瓣联合内减压术治疗组患者术后1d、术后3周时颅内压明显低于额颞叶内减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额颞叶内减压术治疗组比较,M型超大骨瓣联合内减压术治疗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GOS评分较高,预后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术式组患者外伤性癫痫、硬膜下积液、脑组织软化、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后仍存在严重脑肿胀及梗死、颅内压小于40mmHg的颅脑损伤患者,采用M型超大骨瓣联合内减压可较单纯额颞叶内减压更为显著降低患者颅内压水平,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黄巍王文浩林洪罗飞林俊明李君张源胡连水郑建仙
关键词:颅脑损伤
M型超大骨瓣联合内减压在颅脑损伤二次减压中的应用:单中心回顾性病例研究
黄巍
一种GeSn纳米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一种GeSn纳米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GeSn纳米晶材料为GeSn纳米晶嵌于非晶GeSn中,Sn组分的摩尔含量为7.5%~41.6%;所述GeSn纳米晶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衬底进行清洗;2)在清洗...
李成张璐洪海洋林光杨陈松岩黄巍
文献传递
超薄硅薄膜钝化制备绝缘体上锗的方法
超薄硅薄膜钝化制备绝缘体上锗的方法,涉及一种GeOI的制备方法。1)将Ge片清洗,在Ge片上生长超薄硅钝化层,即得Si/Ge晶片;2)将Si片清洗,采用干氧氧化,在Si片上生长SiO<Sub>2</Sub>层,即得SiO...
陈松岩赖淑妹毛丹枫李成黄巍
文献传递
胼周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磁共振神经导航的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神经导航辅助技术在胼周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夹闭术的胼周动脉瘤患者40例,术前分别经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DSA检查确诊。根据术式的不同,将40例患者分为常规手术组(18例)和神经导航辅助组(22例)。神经导航辅助组在常规纵裂入路基础上辅以磁共振神经导航技术,准确定位动脉瘤及上引流静脉,设计切口及手术路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引流静脉损伤后脑水肿或脑梗死以及术区继发出血)及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比例。结果 (1)40例患者均在显微镜下经纵裂入路行开颅胼周动脉瘤夹闭术,术后经CTA或DSA证实均为完全夹闭。神经导航辅助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手术组[(2.5±0.5)h比(3.5±0.4)h,t=1.254],静脉损伤后脑水肿或静脉性脑梗死比例少于常规手术组[4.5%(1/22)比6/1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意外破裂和继发出血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两组患者均完成了术后6个月的随访,常规手术组预后良好者占12例,神经导航辅助组预后良好者20例(90.9%),两组预后良好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45,P>0.05)。结论采用磁共振神经导航辅助技术有助于病灶的术中精确定位及优化手术入路,从而有效实施脑保护,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精度及安全性,是胼周动脉瘤开颅夹闭术的有效辅助手段。
黄巍王文浩罗飞林洪张源张明升李君简腾景郑建仙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神经导航显微外科手术
3D-DSA与MRI影像融合技术及其在脑动静脉畸形术前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3D-DSA与MRI影像融合技术及其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例脑AVM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行3D-DSA、MRI和MRA检查,在Philips大平板DSA机(Allura Xper FD20)的后处理软件Interventional tool上进行DSA-MRI融合,并做术前评估。结果融合过程中,采用MRA-DSA图像进行人工配准的方法更可靠、易行,经上述方法处理得出的DSA-MRI融合影像,可清楚显示AVM的血管构筑及其与脑组织、血肿的空间位置关系。结论 3D-DSA与MRI影像融合技术对显示脑AVM与脑组织的位置毗邻关系有重要价值,对AVM的术前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有一定指导意义。
李乾任彤黄巍韩凯伟钱康黄承光
关键词:颅内动静脉畸形影像融合3D-DSA
跨窦硬膜外血肿并骨折致脑静脉窦回流障碍: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跨窦硬膜外血肿并骨折致脑静脉窦回流障碍(cerebralvenousflowobstruction,CVFO)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CVF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特征,将这些病例分为单纯外伤性静脉窦回流不畅(traumaticcerebralvenoussinusstagnation,TCVSS)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对受伤机制、临床表现、颅内压监测、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94例CVFO患者,其中TCVSS患者167例,CVST患者27例。CVST组颅内压较TCVSS组显著性增高[(44.0±4.8)cmH2O对(28.0±2.8)cmH2O,1cmH2O=0.098kPa;t=24.518,P=0.000],常表现为剧烈头痛(77.8%)、频繁呕吐(33.3%)、视物模糊(18.5%)和进行性意识障碍(11.1%),而TCVSS常表现为轻度头痛(39.5%)、呕吐(13.8%)和畏光(4.8%)。影像学检查显示,TCVSS好发于双侧横窦/乙状窦系统毗邻硬膜外血肿或骨折的部位(85.0%),呈局限性静脉窦变细(50.3%);而CVST好发于双侧横窦近窦汇端(81.5%)、上矢状窦后部及窦汇区(18.5%),呈局限性静脉窦充盈缺损或闭塞(81.5%)、窦旁脑实质继发性静脉性梗死伴出血(14.8%)甚至大面积脑水肿(7.4%)。在治疗方面,CVST组尿激酶剂量[(24.2±7.8)万U/d对(12.4±4.5)万U/d;P=0.000]和用药时程[(10.8±5.3)d对(6.2±2.4)d;P=0.000]均显著性高于和长于TCVSS组。除1例上矢状窦CVST患者死亡外,其余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颅内压均随静脉窦循环改善而显著缓解,转归良好。结论外伤性CVFO病理生理学变化的中心环节是持续性颅内高压,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可分为2种不同亚型——TcVss和CVST。动态颅内压监测可作为CVFO临床分型、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和调整的依据。积极解除机械压迫和尿激�
王文浩林洪胡连水林俊明郁毅刚黄巍李君罗飞
关键词:窦血栓形成颅内颅骨骨折颅内高压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横向p-i-n结构Ge光电探测器的制备方法
横向p-i-n结构Ge光电探测器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锗光电探测器。1)在衬底上外延生长单晶锗层,再在锗层上生长SiO<Sub>2</Sub>覆盖层;2)利用微电子光刻技术在外延单晶锗层上刻蚀出细长条的有源区台面;3)利用...
黄巍魏江镔陈松岩李成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