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梁
-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河南省动物学省级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光雾臭蛙的分布新纪录及地理变异被引量:4
- 2011年
- 2009年8月在湖北省保康县五道峡自然保护区采到1种臭蛙类标本,与湖北省已有记录的绿臭蛙Odorrana margaretae明显不同,经与四川南江光雾山标本进行形态特征比较和DNA序列比对,鉴定为光雾臭蛙O.kuangwuensis。湖北省保康县光雾臭蛙体长大于模式产地标本;指序3、4、2、1,第2指与第1指几等长;关节下瘤显著,第2~4指具指基下瘤;4肢背面绿色与黑酱色横纹相间排列,横纹间无云状斑,股、胫部横纹3~4条,跗部和前臂2~3条。湖北省保康县五道峡与四川省南江县光雾山相距近5个经度,是否因地理隔离造成种群间的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 乔梁鲁有强陈晓虹
- 关键词:地理变异
- 湖北省两栖类一新纪录——大绿臭蛙被引量:1
- 2011年
- 2009年8~9月及2010年7月,在湖北省宜昌市高家堰镇采集两栖类标本,其中,部分臭蛙标本被鉴定为大绿臭蛙(Odorrana graminea),属湖北省新纪录。要确定中国大绿臭蛙各居群的关系、澄清其分类问题,有必要进行适度的资源考察和深入的系统地理学研究。
- 鲁有强乔梁陈晓虹
- 陕西省发现绿臭蛙被引量:2
- 2010年
- 在陕西省宁强县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了6只臭蛙类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鉴定为绿臭蛙(Odorrana margaretae),为陕西省首次发现。本文对其特征和分布进行了讨论。
- 陈晓虹鲁有强乔梁
- 关键词:蛙科绿臭蛙
- 南召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与保护被引量:5
- 2012年
- 2008~2010年,对河南省南召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共有两栖动物7种,隶属1目3科6属。区系组成以东洋界为主;蛙科(Ranidae)为优势科,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太行隆肛蛙(Feirana taihangnicus)、中华蟾蜍指名亚种(Bufo gargarizans gar-garizans)为优势种,臭蛙(Odorrana schmackeri、Odorrana sp.)为稀有种。保护区的两栖动物群落和同样地处伏牛山区的栾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群落相似性系数最高。提出了对该地区两栖动物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 郭琳陈晓萍石灵李磊乔梁杨杰陈晓虹
- 关键词:两栖动物生物多样性宝天曼
- 宁陕齿突蟾的补充描述及地理分布探讨被引量:11
- 2009年
- 对采自河南省伏牛山区的角蟾科成体标本和蝌蚪进行形态学观察、测量和统计分析,并依据分子生物学比较结果,确定该标本为宁陕齿突蟾Scutiger ningshanensis。对其进行再研究发现,宁陕齿突蟾伏牛山居群与模式产地居群的主要特征共同之处为,吻端钝圆;瞳孔纵裂;肩背部前方有长方形深褐色斑,背部大疣粒断续相连形成4条纵行肤褶。补充描述了伏牛山居群的形态学特征和生态习性,伏牛山居群雌雄蟾的胸部均有两对密布角质刺的胸腺;雄蟾前臂粗壮,前臂内侧密布黑色角质刺;第1~3指着生黑色婚刺;雌蟾腋下散布大量白色疣粒;成熟卵径3mm、动物极黄灰色、植物极乳黄色;5月中旬至6月为繁殖季节;蝌蚪发育需越冬。宁陕齿突蟾在河南伏牛山的发现,使角蟾科动物的分布向东延伸了近4个经度。
- 陈晓虹李磊江建平乔梁杨杰
- 关键词:角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