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学华
-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不同浓度含氯消毒剂在MDRAB感染消杀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含氯消毒剂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消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中心收集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34株,分别采取100 mg/L、150 mg/L、200 mg/L、250 mg/L四种含氯消毒剂对MDRAB进行干预,探讨四种浓度含氯消毒剂对MDRAB作用0.5 h、1 h、2 h消毒效果。结果:4种浓度含氯消毒剂作用0.5 h及1 h、2 h对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菌株杀灭率均在99.9%以上,与标准菌株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50~25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0.5~2 h可有效杀除临床分离出来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且杀菌效果与标准菌株间无显著差异。
- 于学华
- 关键词:含氯消毒剂消毒效果
- 2022年周口市病媒生物监测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掌握周口市病媒生物的密度、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趋势等,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灯诱法监测蚊类,笼诱法监测蝇类,夹(板)夜法监测鼠类,粘捕法监测蟑螂类。结果蚊类平均密度为9.67只/(灯·夜),高峰期为6—7月,淡色库蚊为优势种群,占捕获总数的57.33%;蝇类平均密度为4.84只/笼,活动高峰期为6月、7月和9月,家蝇为优势种群,占捕获总数的45.39%;鼠类平均密度为1.04%,优势种群为小家鼠,占监测总数的71.79%;蟑螂类平均密度为1.05只/张,德国小蠊为唯一监测到的种群。结论新冠疫情后,周口市主要病媒生物平均密度低于国家卫生城市控制标准,防治效果保持较好。
- 于学华闵长庚
- 关键词:病媒生物
- 周口市城乡居民乙型肝炎认知情况调查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了解周口市城乡居民的乙型肝炎基本知识知晓情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开展乙型肝炎防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周口市2个社区居委会和2个村民组为调查点,随机抽取1 000名20岁以上成人居民采用问卷法调查乙型肝炎知识水平。结果居民对乙型肝炎是传染病、接种疫苗可预防乙型肝炎的知晓率较高(>90%),而对乙型肝炎传播途径中水和食物、空气、性接触的知晓率较低(<50%);低年龄组、高文化程度得分高于高年龄组、低文化程度;医务和科技人员的均分最高,农民和其他职业的均分最低,城市居民均分高于农村居民;知识来源为媒体的最多。结论周口市城区居民总体乙型肝炎知识的知晓程度参差不齐,应加强针对低知晓率人群的乙型肝炎知识健康教育。
- 于学华韩萍张晓峰
-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
- 周口市川汇区病媒生物密度监测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了解周口市川汇区主要病媒生物的密度、种类、消长趋势及分布情况,为制定病媒生物防治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蚊类采用灯诱法,蝇类采用笼诱法,鼠类采用夹(板)夜法,蟑螂采用粘捕法进行密度监测。结果蚊类3属3种,密度为7.52只/(灯·夜),7—8月为活动高峰,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占监测总数的76.05%;蝇类5属7种,密度为5.91只/笼,活动高峰期为6—9月,优势种类为家蝇,占监测总数的38.37%;鼠类1属2种,密度为0.69%,优势鼠类为褐家鼠,占监测总数的63.89%;捕获的蟑螂均为德国小蠊。结论通过监测初步掌握了周口市川汇区病媒生物种群结构与动态,可为防治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 于学华闵长庚
- 关键词:病媒生物
- 大豆膳食纤维和低聚果糖临床降糖效果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大豆膳食纤维和低聚果糖临床降糖效果,为改善糖尿病人膳食结构提供依据。方法从大豆中提取膳食纤维,选购市售低聚果糖,按照特定加工工艺制成高纤维面包,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膳食干预实验。将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大豆纤维(A)组,低聚果糖(B)组和混合(AB)组,分别补充相应的高纤维食品进行降糖效果观察。结果补充大豆纤维或低聚果糖两组的糖尿病病人,在实验后2周、实验后4周各时段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依次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添加大豆纤维和低聚果糖的混合组,实验各期受试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豆膳食纤维和低聚果糖对降低糖尿病人血糖效果明显,两者具有互补或联合作用。
- 于学华韩萍张晓峰赵妍娟陈小梅
- 关键词:糖尿病大豆纤维低聚果糖血糖
- 周口市城乡居民乙型肝炎认知情况调查
- 2011年
- 目的:了解周口市城乡居民的乙肝基本知识知晓情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开展乙肝防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周口市2个社区居委会和2个村民组为调查点,随机抽取1000名20岁以上成人居民采用问卷法调查乙肝知识水平。结果:城乡居民对乙肝是传染病、接种疫苗可预防乙肝的知晓率较高(〉90%),而对乙肝传播途径中水和食物、空气、性接触的知晓率较低(〈50%);低年龄组、高文化程度得分高于高年龄组、低文化程度;医务和科技人员的均分最高,农民和其他职业的均分最低,城市居民均分高于农村居民;知识来源主要为媒体。结论:周口市城区居民总体乙肝知识的知晓程度参差不齐,应加强针对低知晓率人群的乙肝知识健康教育。
- 李莲萍韩萍张晓峰陈小梅赵妍娟于学华
-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知识健康教育
- 2017-2019年周口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了解2017-2019年周口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2017-2019年周口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2019年,周口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4335例,年均发病率为18.35/10万;每年的4-7月和11、12、1月为发病高峰期;不同县(市、区)间的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6.58,P=0.0055);病例以<15岁年龄组为主(占86.18%),其中5~6岁组和7~14岁组报告发病率最高,分别为115.23/10万和103.80/10万;学生报告发病最多(占62.45%),其次为散居儿童(占16.01%)、幼托儿童(占13.68%)。结论周口市近3年来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应针对幼托儿童/学生、幼儿园/学校等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采取加强疫情监测和免疫管理,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暴发流行。
- 于学华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