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岩瀑

作品数:58 被引量:333H指数:12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药灸
  • 14篇隔药灸
  • 13篇脐疗
  • 12篇痛经
  • 12篇灸脐
  • 12篇隔药灸脐法
  • 9篇针灸
  • 9篇综合征
  • 8篇易激综合征
  • 8篇肠易激
  • 8篇肠易激综合征
  • 7篇原发性
  • 7篇原发性痛经
  • 7篇针刺
  • 7篇中医
  • 7篇腹泻型
  • 7篇腹泻型肠易激...
  • 6篇药物
  • 6篇疗效
  • 5篇排卵

机构

  • 58篇山东中医药大...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济南市第四人...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山东省千佛山...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临沂市中医医...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三亚市中医院
  • 1篇济南市中医医...
  • 1篇泰安市中医医...

作者

  • 58篇于岩瀑
  • 53篇马玉侠
  • 22篇高树中
  • 11篇马凤君
  • 6篇颜晓
  • 5篇陈晟
  • 5篇衣华强
  • 5篇李玉婕
  • 4篇高翔
  • 4篇李昭凤
  • 3篇王陆军
  • 3篇张晓宁
  • 3篇赵岩
  • 3篇杜冬青
  • 3篇李文元
  • 2篇柳春梅
  • 2篇盖晓丽
  • 2篇马东云
  • 2篇潘亚辉
  • 2篇王辉

传媒

  • 8篇山东中医杂志
  • 7篇中国针灸
  • 5篇中医外治杂志
  • 3篇针灸临床杂志
  • 3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山西中医
  • 1篇浙江中医杂志
  • 1篇河南中医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全国针法灸法...

年份

  • 2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0篇2016
  • 9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09
  • 3篇2007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树中教授针药并用治疗心悸验案一则
山东中医药大学高树中教授从事针灸临床30余年,重视经典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擅长一针疗法、单穴治病,倡导针药并用、内外合治,形成了有特色的、传统的诊疗体系.本文择其治疗心悸验案一则,分析治病经验,旨在弘扬中医经典理论与创新...
马凤君李文元段腾龙颜晓马玉侠于岩瀑
关键词:心悸针灸疗法中药治疗临床疗效
一种负压艾灸针灸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负压艾灸针灸装置,包括防护柱,所述防护柱顶部设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顶部设有调节装置,所述防护柱底部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包括玻璃斗罩,所述玻璃斗罩底部固定连接有隔热密封环,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盘,所...
马凤君马玉侠于岩瀑
文献传递
脐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隔药灸脐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影响效应。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建立IBS-D模型。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不做任何治疗,其余组分别采用隔药灸脐法、药物敷贴法、艾条灸脐法进行治疗。对各组大鼠症状、结肠运动及肠道敏感性进行评估并比较各组差异。结果:在改善IBS-D模型大鼠症状、结肠运动及肠道敏感性方面,隔药灸脐组、药物敷贴组、艾条灸脐组均优于模型组,隔药灸脐组优于药物敷贴组和艾条灸脐组。结论:隔药灸脐法、药物敷贴法、艾条灸脐法能够改善IBS-D模型大鼠症状、结肠运动及肠道敏感性,且隔药灸脐法疗效最佳。
王陆军于岩瀑高树中马玉侠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脐疗结肠运动肠道敏感性
关元与三阴交配伍针刺对原发性痛经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 :观察针刺关元和同时针刺关元、三阴交两穴对原发性痛经镇痛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其镇痛作用机制。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20例针刺关元、三阴交,B组20例针刺关元。观察针刺前、针刺后及起针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的变化,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A组和B组VAS各项指标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针刺30 min内,两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起针后60 min、90 min、120 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优于B组。结论:针刺能有效缓解原发性痛经的疼痛症状,针刺关元配伍三阴交较单针关元穴镇痛效果显著,说明关元配三阴交在治疗原发性痛经中可能有协同关系。
郑敏马玉侠范楠楠于岩瀑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针刺关元三阴交镇痛
隔药灸脐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神阙穴穴区肥大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研究隔药灸脐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神阙穴穴区肥大细胞数目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隔药灸脐组,每组各20只。两组均采用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的方法建立大鼠IBS-D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仅与隔药灸脐组同步抓取固定而不作任何治疗。治疗开始10天后两组进行评估及检测。采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大鼠神阙穴穴区肥大细胞数目,并比较各组差异。结果:在神阙穴肥大细胞数目方面,隔药灸脐组高于模型组。隔药灸脐疗法能够增加穴区肥大细胞数目。结论:肥大细胞参与脐疗治疗IBS-D效应,肥大细胞可能为隔药灸脐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生物学信息放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隋培森柳春梅于岩瀑马玉侠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隔药灸脐法肥大细胞
脐疗治疗痛经的辅助药物探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析脐疗治疗痛经临床辅助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古今文献以脐疗治疗痛经复方146首,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筛选等功能对辅助药物进行分析。结果:辅助药物使用频次居前四位的为:酒、醋、冰片、盐。结论:研究表明辅助药物在脐疗治疗痛经中起到了如下作用:①促进药物作用发挥、增加药物效应;②促进药物透皮吸收;③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李春静陈晟于岩瀑高树中马玉侠
关键词:脐疗痛经辅助药物
太白穴古今定位考据被引量:2
2017年
太白穴的定位最早见于《灵枢经》,是足太阴脾经的输穴,对脾、胃等多个脏腑功能有调节作用,然太白穴的古今定位存在差异。从临床应用来看,依据《灵枢经》所述定位,公孙穴其单穴主治与原文所述主治契合;太白穴的应用以个案报道居多,从中可见其功效与原文有相似之处。对于大都穴,可从现代太白穴定位治疗临床热证的报道中推测,针刺本节后陷中可能是发挥了大都穴的功效。但无论何种定位,大都穴单用治疗疾病的临床报道稀少,证据略有不足。结合文献对"核骨"的解释以及公孙穴、太白穴、大都穴的临床应用,使得太白穴位于足第一跖骨底部粗隆下陷中,更有说服力。但由于时代及医疗实践差异,难免造成考证上的谬误。因此,期待能发掘出更多两汉、魏晋及以前的相关针灸文献,仔细求证,并结合临床进一步核实太白穴的定位。
李玉婕于岩瀑赵学谦马玉侠
关键词:《灵枢经》公孙穴
隔药灸脐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隔药灸脐法,对照组采用隔淀粉灸脐法,比较2组治疗前后局部体征评分量表及治疗前后分值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局部体征总评分以及单项体征评分如子宫活动受限或压痛、左侧附件区压痛,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局部体征总评分、宫体压痛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脐法对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局部体征改善疗效较好,对于局部体征总体状况、宫体压痛单项体征的改善优于隔淀粉灸脐法。
张晓星刘福彩马玉侠杨星月于岩瀑
关键词:隔药灸脐法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浅析“合治内府”的内涵与临床应用
总结《灵枢》对“合治内府”的认识,提出“合”是下合穴,“合治内府”是下合穴治疗腑病。《灵枢》把下合穴作为治疗腑病的关键,故明确“合治内府”的涵义,对于针灸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于岩瀑马玉侠高树中
关键词:《灵枢》下合穴针灸治疗
内外合治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经验被引量:3
2007年
于岩瀑高树中
关键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内外合治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