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技术的发展,含碘对比剂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安全性也日益受到关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约占全部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病例的1/3,被称为PCI"未被攻破的最后堡垒"。由于CTO病变PCI用时较长,对比剂用量大,由此导致的对比剂相关并发症风险明显高于非CTO病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CTO病变介入治疗的总体效果。因此,对比剂的合理应用是CTO病变介入治疗的重要考量。现通过结合临床、查阅文献,探讨对比剂在CTO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希望对CTO病变中对比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肺动脉收缩压(PASP)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后发生再住院心力衰竭与死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行PCI的急性STEMI患者153例。将入院时PASP>35 mm Hg的患者纳入高压组(n=71),其余患者作为非高压组(n=82)。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心功能指标、PCI后再住院心力衰竭发生及死亡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PASP与急性STEMI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探讨PASP对急性STEMI患者PCI后发生再住院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PASP与急性STEMI患者PCI后死亡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高压组NT-proBNP高于非高压组,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低于非高压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急性STEMI患者PASP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673,P<0.001),与LVEF呈负相关(r=-0.652,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ASP预测急性STEMI患者PCI后发生再住院心力衰竭的AUC为0.79〔95%CI(0.68,0.83)〕,最佳截断值为35.2 mm Hg,灵敏度为71.0%,特异度为78.8%。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SP>35 mm Hg是急性STEMI患者PCI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压组生存率低于非高压组(χ^(2)=12.198,P<0.001)。结论PASP对急性STEMI患者PCI后发生再住院心力衰竭具有中等预测价值,且PASP>35 mm Hg是急性STEMI患者PCI后死亡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