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水

作品数:13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省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放疗
  • 4篇鼻咽
  • 4篇鼻咽癌
  • 3篇适形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疗效
  • 3篇疗效分析
  • 3篇化疗
  • 2篇调强
  • 2篇小细胞
  • 2篇立体定向适形
  • 2篇联合化疗
  • 2篇疗法
  • 2篇化疗治疗
  • 2篇非小细胞
  • 1篇单抗
  • 1篇等中心
  • 1篇等中心照射
  • 1篇调强放疗

机构

  • 13篇山东省肿瘤医...

作者

  • 13篇于水
  • 9篇郝俊芳
  • 6篇杨新华
  • 4篇董伟
  • 4篇刘秀清
  • 3篇徐瑾
  • 3篇曹秀娟
  • 2篇王冬青
  • 2篇刘兰平
  • 2篇翟利民
  • 2篇姚春萍
  • 1篇王兴莉
  • 1篇胡漫
  • 1篇袁双虎
  • 1篇钱明
  • 1篇张九清
  • 1篇沙江
  • 1篇徐娟
  • 1篇钟兰俊

传媒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河南肿瘤学杂...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程立体定向适形加速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观察后程立体定向适形加速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放射反应。方法  13 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入本研究 ,放射治疗分为常规放射治疗和后程立体定向适形加速推量治疗 2个阶段进行 ,常规放射治疗 40Gy后 ,改用后程立体定向适形加速推量照射 ,3~ 4Gy/次 ,1次 /d ,5次 /周 ,共治疗 7~ 10次 ,总剂量至 68~ 70Gy。结果  13 7例中 ,13 2例按计划完成治疗 ,近期疗效为完全缓解 16 7% ( 2 2 / 13 2 ) ,部分缓解 68 9% ( 91/ 13 2 ) ,总有效率 85 6% (CR +PR) ;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 71 9% ( 95 /13 2 ) ,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 2 2 0 %。结论 后程立体定向适形加速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近期疗效肯定 ,急性副反应绝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远期疗效和晚期并发症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杨新华钟兰俊沙江张九清于水刘秀清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及对设备的要求被引量:3
2006年
郝俊芳于水
关键词:Γ-刀X-刀立体定向适形放疗
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Bev)联合替莫唑胺(TMZ)或伊立替康(CPT-11)治疗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接受Bev治疗的首次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10例,其中5例接受Bev联合TMZ方案,5例接受Bev联合CPT-11方案。Bev 5 mg/kg静脉输注,每两周1次或5~7.5 mg/kg静脉输注,每3周1次;TMZ 150~200 mg/m^2口服,d1~d5,或者采用剂量密集方案100 mg/m^2,d1~d7、d15~d21;CPT-11100~150 mg/m^2静脉滴注,d1。分析全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6例患者行MRI进行疗效评价,其中获PR 5例,SD 1例;未接受MRI评价的4例患者中2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全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4.0个月(95%CI:2.8~5.2个月)。Bev联合TMZ方案与Bev联合CPT-11方案的中位PFS分别为未达到和4.0个月。治疗期间未出现3级及3级以上不良反应,观察到2级骨髓抑制1例,腹泻1例。3例假性进展的患者经Bev联合方案治疗后病情均好转。结论Bev联合TMZ或CPT-11治疗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安全性较好,近期疗效满意;对于假性进展患者,可较快改善临床症状。
徐娟王冬青于水曹秀娟徐瑾董伟翟利民
关键词:胶质瘤替莫唑胺伊立替康
紫杉醇加顺铂联合治疗青年人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2004年
张学军于水赵明杨新华袁双虎
关键词:药物疗法
伽玛刀治疗脑血管瘤(附10例报告)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伽玛刀治疗脑血管瘤的疗效。方法:从2002年2月-2007年7月,伽玛刀治疗脑血管瘤10例,男5例,女5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6例,动静脉畸形3例,未定型1例。血管瘤最大3cm×3cm,最小1.5cm×1cm。伽玛刀最大计量45Gy,最小20Gy。结果:全部病例随访满3年,血管闭塞8例(8/10),无出血者。患者症状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消失。结论:伽玛刀治疗脑血管瘤安全、有效。其治疗效果与脑血管瘤的部位、体积、照射剂量密切相关。
郝俊芳于水
关键词:伽玛刀脑血管瘤
后程超分割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评价后程超分割放疗联合化疗治疗Ⅲ~Ⅳa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60例Ⅲ~Ⅳa期鼻咽癌采用随机分组为常规组、后程超分割同步化疗组。均先采用面颈联合野常规分割对穿照射40 Cy,20次4周完成。后超组缩野后改用后程超分割调强放疗,1.2 Gy/次,2次/天,共14~15天完成。鼻咽病灶总DT 73.6~76 Cy/7周。且在放疗同时给予PF方案治疗对照组缩野后给予常规照射2Gy/次,鼻咽病灶DT 70~74Gy/35~37次/7~7.5周。结果:后程超分割调强放疗同步化疗组与常规组肿瘤消退率分别为96.6%(29/30)、93.3%(28/30)(P>0.05),1、3年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3.1%、89.6%和82.1%、67.8%。1、3年生存率分别为96.5%、93.1%和92.8%、71.4%(P<0.05)。后程超分割调强放疗同步化疗组的急性放疗反应显著高于常规分割放疗组。远期不良反应如口干及颈部软组织纤维化低于常规分割放疗组。结论:后程超分割调强放疗可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局控率及生存率,放化疗结合可降低远处转移率,毒副反应可耐受。
郝俊芳董伟徐瑾杨新华钱明于水姚春萍刘兰平
关键词:鼻咽癌化疗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影像表现
2011年
鼻咽癌主要治疗手段是放疗,随着放疗技术的改进,患者的5年生存率由15%-25%提高到70%左右,少部分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放射性脑损伤(radiation encephalopathy,REP),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受到放疗界的重视。目前尚缺乏逆转放射性脑损伤的方法,因此如何降低放疗并发症发生率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曹秀娟郝俊芳杨新华徐瑾于水刘兰平姚春萍
关键词:放射性脑损伤放疗后鼻咽癌影像表现并发症发生率放疗技术
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联合化疗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和化疗的治疗结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10年4月至2016年4月治疗的〈19岁鼻咽癌患者43例。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调强放射治疗(IMRT)和基于铂类的化疗,放疗总剂量61.2-76 Gy。计算总生存(OS)时间和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的不良反应和远期并发症。结果 入组患者中位年龄14岁(6-18岁),≤14岁患者28例(65.1%),男性29例(67.4%),女性14例(32.6%),100%患者为非角化型癌。根据美国癌症分期联合委员会第7版,Ⅱ期2例(4.6%),Ⅲ期26例(60.5%),ⅣA期7例(16.3%),ⅣB期8例(18.6%)。治疗前EB病毒依壳抗原IgA抗体阳性率53.8%(7/13),Rta-IgG抗体阳性率60.0%(6/10)。IMRT中位剂量70 Gy(61.2-76 Gy),33例患者(76.7%)接受诱导化疗,20例(46.5%)采用同步放化疗,36例(83.7%)接受了辅助化疗。中位随访24个月(3-76个月),5年OS和PFS分别为75.3%和64.7%,5例(11.6%)患者治疗后2年内出现骨转移,47.4%(9/19)患者IMRT后促甲状腺激素(TSH)增高或伴有T3、T4减低。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特点为肿瘤分化差,临床分期晚,能够耐受放化综合治疗。骨转移是最常见的治疗失败模式,放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较为常见。
王冬青曹秀娟董伟于水杨新华胡漫翟利民
关键词:鼻咽癌儿童青少年
肺癌足骨转移一例报告
2007年
郝俊芳于水
关键词:综合疗法
骨转移癌放射治疗缓解疼痛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郝俊芳于水刘秀清
关键词:缓解疼痛骨转移癌疗效分析癌患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