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明月
- 作品数:52 被引量:153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金属学及工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豫西鲁山寒武系馒头组微生物岩旋回及其演化被引量:12
- 2017年
- 河南鲁山地区寒武系第三统馒头组三段上部碳酸盐岩中发育了大量微生物岩,包括3种类型核形石和2种类型凝块石,其内发现了大量钙化的蓝细菌化石Girvanella(葛万菌)和Epiphyton(附枝菌)。根据凝块石-核形石—鲕粒的演化关系,可识别出5个微生物岩旋回。凝块石总是位于微生物岩旋回的底部,形成于潮下低能环境中;核形石位于旋回的中部,形成于潮下低-高能周期性变化的环境中;鲕粒灰岩出现在旋回的顶部,发育于持续搅动的潮下高能环境中。水动力条件的逐渐增强是微生物岩类型及其旋回演化的主控因素。
- 齐永安孙晓芳代明月张喜洋
- 关键词:核形石水动力条件寒武系
- 豫西寒武纪第三统张夏组微生物丘礁的演化及其环境意义
- 微生物丘礁是由底栖固着蓝细菌钙化格架障积或粘结灰泥和碳酸盐骨骼颗粒形成的、三维空间上具有一定隆起的碳酸岩体。构成豫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微生物丘礁的蓝细菌有附枝菌(Ephiphyton)、葛万菌(Girvanella)、肾...
- 齐永安代明月王敏张盼盼
- 关键词:环境意义蓝细菌张夏组
- 文献传递
- 河南登封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核形石与遗迹化石的耦合变化被引量:9
- 2015年
- 河南登封关口剖面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下部碳酸盐岩中发育了大量的微生物成因的核形石和后生动物遗迹化石。在野外和显微镜下对核形石和遗迹化石进行观察,并统计它们在地层中所占比例,表明核形石和遗迹化石存在着耦合关系。下部地层以发育凝块石和形状不规则、纹层不连续、代表一种低能弱搅动水体的Ⅰ型核形石为主,不含遗迹化石,表明此时微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主导地位。中部地层则以发育浑圆形、纹层连续的Ⅱ型核形石和遗迹化石Planolites为特征;而且随水体能量的增强,Planolites丰度逐渐升高,核形石丰度逐渐降低;二者的丰度变化说明后生动物的存在对核形石的数量有一定影响,但未破坏核形石的生长条件。上部地层发育大量Thalassinoides和生物扰动构造,缺乏核形石;后生动物对沉积基底进行反复扰动,彻底破坏了原始层理以及微生物造岩的环境,核形石消失。可见,在张夏组沉积时期,微生物与后生动物以及环境之间存在着特殊的相互作用关系。
- 张喜洋齐永安代明月柴姝
- 关键词:核形石遗迹化石张夏组寒武系
- 豫西寒武纪微生物成因构造与后生动物扰动构造的耦合关系
-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之后,后生动物如古杯类为寒武纪早期的造礁生物(Kiessling et al.,2002;Debrenne.2007;Pruss et al.,2012),但生物礁结构的主体仍为钙质微生物(Rowland...
- 齐永安代明月李妲王敏
- 关键词:寒武纪
- 豫西中寒武统馒头组二段核形石中的葛万菌丝状体及其钙化作用
- 微生物岩中的蓝菌类化石在寒武纪地层中广泛分布,而经报道过的蓝细菌化石多出现在叠层石和凝块石中,在核形石中却鲜有报道。笔者在研究豫西中寒武统馒头组碳酸盐岩地层时,在核形石中发现了大量蓝菌类化石。豫西渑池地区中寒武统馒头组二...
- 代明月齐永安常玉光王敏李妲
- 关键词:核形石中寒武统
- 豫北卫辉寒武系馒头组三段碳酸盐滩-丘特征及演化
- 早古生代浅海发育微生物碳酸盐岩,同时寒武纪海洋孕育了地史时期最大规模的鲕粒。华北板块在寒武纪早期发生大规模海侵,动荡的沉积环境使得微生物碳酸盐与鲕粒灰岩频繁相变,表明两者的空间分布有密切的联系。河南卫辉方山剖面的寒武系馒...
- 张喜洋齐永安代明月柴姝
- 关键词:馒头组寒武系
- 文献传递
- 豫西黄柏沟铀矿含矿与不含矿黑云母伟晶岩差异性研究被引量:6
- 2022年
- 为指导豫西灰池子岩体外围铀矿下一步的整体勘查,对该区外围的黄柏沟铀矿含矿与不含矿黑云母伟晶岩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及放射性、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区铀矿主要产于黑云母伟晶岩脉上盘,含矿黑云母伟晶岩整体呈肉红色、富含黑云母、矿物颗粒粗大均匀、高放射性强度、Th/U<1、同化混染现象发育;具有高硅、富钾、富氟、铝过饱和、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Th、Zr、Hf、Y、Pb、Mo富集,亏损Sr、As、Zn等特征。不含矿黑云母伟晶岩整体呈灰白色、成分及结构构造简单、与围岩接触关系清晰、低放射性、Th/U>1。通过对比研究表明,含矿黑云母伟晶岩可能与加里东晚期高度分异的灰池子岩体含铀残浆在上涌过程中与其上盘的峡河岩群片(麻)岩发生同化混染有关,二者的差异性主要受灰池子岩体晚期高度分异的伟晶岩岩浆和含铀岩浆与峡河群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同化混染作用共同控制。
- 张盼盼陈化凯温国栋阿丽莉殷学文王俊代明月陈忠岳刘晔齐勇
- 关键词:铀矿地质特征
- 河南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米级旋回及其演化被引量:4
- 2013年
- 河南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是一套167m厚的碳酸盐岩地层,出露连续且完整,发育以微生物岩主导和以后生动物扰动灰岩主导的两种米级旋回类型。通过对米级旋回的演化及其沉积学和古遗迹学特征分析,张夏组自下而上由以微生物岩主导的米级旋回逐渐让位于以后生动物扰动灰岩主导的米级旋回;沉积体系由无鲕粒滩的碳酸盐岩台地逐渐向发育厚层鲕粒滩的碳酸盐岩台地演化;沉积环境从潮下低能深水演变为开阔台地,并逐渐变浅形成鲕粒滩、局限台地;沉积岩类型从叠层石、凝块石灰岩等微生物岩逐渐变化为生物碎屑灰岩、生物扰动灰岩和含生物扰动鲕粒灰岩。
- 齐永安孙长彦王敏李妲代明月
- 关键词:岩石地层微生物岩沉积环境演化张夏组寒武系
- 豫西寒武系微生物岩中的葛万菌化石及其微观结构被引量:20
- 2017年
- 葛万菌(Girvanella)是由一个相互串联着的细胞列和外部包绕的多糖质黏性胶鞘组成的蓝细菌化石,是豫西寒武系微生物岩中最常见的钙化微生物。葛万菌丝状体在不同的微生物岩中具有不同的排列方式。潮间带环境中的叠层石其葛万菌主要发育在暗色纹层中,丝状体呈规则的水平状分布。在低能的鲕粒滩滩间或滩后洼地环境中形成的核形石形态及圈层结构均不规则,葛万菌丝状体在其核心和暗色纹层中整体表现为不规则的密集缠绕状;高能鲕粒滩环境中的核形石形态浑圆,圈层结构规则,葛万菌丝状体在核形石暗色纹层中多沿切线方向分布。凝块石形成于台地鲕粒滩滩间局限海环境中,葛万菌丝状体相互交织成不规则团块状发育在凝块中。巨鲕形成于台地鲕粒滩滩间海环境,葛万菌丝状体在内圈层呈密集缠绕状分布,在外圈层则沿切线方向展布。虽然葛万菌群的排列方式在不同微生物岩中有所不同,但是单个葛万菌丝状体的特征相似。在偏光显微镜下,葛万菌丝状体呈略弯曲的无分枝、不分节、细长管状,相互缠绕叠覆;单管由深灰色的管壁(胶鞘)和中间明亮的管芯(细胞列)组成。在电子显微镜下,葛万菌的管壁由直径1—2μm沿径向放射排列的粒状或短柱状方解石组成,为葛万菌光合作用诱导产生的生物矿物;管芯直径10—20μm,长度50—200μm不等,由圆柱状方解石组成,为成岩期重结晶所致。根据葛万菌的显微结构,结合现代管状蓝细菌的特征,葛万菌由短杆状细胞而非球状细胞组成,其结构应为由短杆状细胞组成的细胞列、细胞壁和细胞外的胶鞘(EPS)。
- 齐永安张喜洋代明月王敏
- 关键词:微观结构微生物岩寒武系
- 豫西寒武纪微生物岩与后生动物扰动灰岩的耦合关系及其意义
- 豫西寒武系发育大量微生物岩和后生动物扰动灰岩,类型丰富,形态多样。以宏观构造特征划分,发育的微生物岩类型有叠层石、核形石、树形石、凝块石以及具明显微生物成因的巨鲕等,不同类型微生物岩中蓝细菌保存完好,以Girvanell...
- 齐永安李妲代明月王艳鹏姚倩孟瑶唐新宇陈尧
- 关键词:微生物岩寒武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