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龙

作品数:44 被引量:294H指数:11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术后
  • 10篇麻醉
  • 7篇灌注
  • 6篇再灌注
  • 6篇手术
  • 6篇缺血
  • 5篇再灌注损伤
  • 5篇术后认知
  • 5篇缺血再灌注
  • 5篇脑缺血
  • 4篇炎症
  • 4篇认知功能障碍
  • 4篇术后认知功能
  • 4篇术后认知功能...
  • 4篇患者术后
  • 3篇血流
  • 3篇血流动力学
  • 3篇炎症反
  • 3篇气管
  • 3篇气管插管

机构

  • 43篇郑州大学第一...
  • 4篇郑州大学

作者

  • 43篇何龙
  • 32篇艾艳秋
  • 12篇张卫
  • 8篇田丹丹
  • 7篇金峰
  • 5篇储勤军
  • 5篇李达
  • 4篇张迪
  • 3篇陈宏飞
  • 2篇朱琰
  • 2篇赵璞
  • 2篇李莉
  • 2篇吕蕴琦
  • 2篇王宏伟
  • 2篇李兰兰
  • 2篇李丽伟
  • 2篇王照飞
  • 2篇吕慧敏
  • 2篇张乐
  • 2篇陈红飞

传媒

  • 11篇中华麻醉学杂...
  • 8篇临床麻醉学杂...
  • 6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郑州大学学报...
  • 3篇国际麻醉学与...
  • 2篇河南医学研究
  • 2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2012第二...

年份

  • 5篇2024
  • 5篇2023
  • 10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3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本地区颌面部骨折损伤的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63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外伤时间、外伤原因、损伤部位、住院时间、合并伤和救治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632例患者中,男440例,女192例,年龄1~88岁,男(35.55±16.81)岁,女(32.11±17.12)岁,交通事故在受伤原因中占首位(54.91%),常见的骨折部位是单纯性下颌骨骨折,人均骨折1.80处,高处坠落伤的住院时间最长,为(17.39±12.15)d,骨折合并损伤以身体其他部位的骨折为主。结果表明,颌面部骨折多发于31~40岁男性,不同受伤原因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颌面部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在性别、年龄、受伤时间、受伤原因、骨折部位等分布上存在一定规律,应密切关注相关危险因素,促进颌面部骨折相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刘宁宋正坤米洪燕何龙李锐
关键词:颌面骨折
艾司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行无阿片麻醉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1
2023年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行无阿片麻醉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6月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82例,年龄18~65岁,其中采用无阿片类药物麻醉40例(OF组),阿片类药物麻醉42例(C组)。OF组麻醉诱导前10 min输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诱导时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5 mg/kg,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3μg/(kg·h)和艾司氯胺酮0.25 mg/(kg·h)维持麻醉;C组麻醉诱导前10 min输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诱导时静脉注射阿芬太尼25~50μg/kg,术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0~0.25μg/(kg·min)维持麻醉。两组患者均复合吸入七氟醚0.8~1.5个肺泡最小有效浓度,间断追加顺式阿曲库铵2~4 mg维持适宜肌松。采用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评估患者术前1 d和术后1 d的状态。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术后2、6、12、24 h的数字化疼痛量表(NRS)评分和术后24 h氢吗啡酮消耗量,围术期不良反应(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头晕、口腔分泌物增多和呼吸抑制)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OF组术后1 d QoR-15评分下降幅度更小,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延长,术后24 h氢吗啡酮消耗量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各时点NRS评分和其他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行无阿片麻醉能够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消耗量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刘梦菲何龙田丹丹张迪许颖秦菲菲艾艳秋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谵妄的影响被引量:18
2022年
目的观察诱导期使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行胃肠道手术患者80例,年龄≥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术前简易智能状态量表评分>23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0):艾司氯胺酮组和对照组。麻醉诱导前艾司氯胺酮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25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随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舒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诱导,静脉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间断注射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比较两组入室5min后(T0)、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3min(T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谵妄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NRS)和术后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T0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时的心率及T3时的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氯胺酮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在T1时较T0降低,T3时较T2时降低,T2时的心率较T1时升高(P<0.05)。艾司氯胺酮组有2例患者出现术后谵妄,低于对照组(8例)(P<0.05)。两组NRS评分和术后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期应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可以减少老年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波动,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曹彬何龙赵颖莹代辉杨建军
关键词:麻醉全身血流动力学谵妄
手术创伤引起的海马炎症反应对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手术创伤引起的海马炎症反应对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96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麻醉组(Ane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手术组(Sur组)4组(n均为24)。使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认知功能测试。测试完毕后,采用Western blot和Real Time RT-PCR检测海马IL-1β、IL-6、TNF-α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术后第1、3、7天,4组动物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及1min内穿台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Sur组低于其他3组;4组动物海马IL-1β、IL-6、TNF-α蛋白及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Sur组较其他3组表达上调。结论:手术创伤能够引起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术后海马组织中IL-1β、IL-6及TNF-α的表达上调有关。
何龙艾艳秋储勤军鲁稳梁张卫
关键词:手术创伤神经炎症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小鼠
氢气盐溶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氢气盐溶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n=30):对照组(C组),大鼠行双侧颈总动脉游离不进行夹闭,腹腔注射4℃生理盐水5 ml/kg.生理盐水组(S组),大鼠行双侧颈总动脉游离后,结扎双侧颈总动脉15 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 ml/kg.氢气盐溶液组(H组):大鼠行双侧颈总动脉游离后,结扎双侧颈总动脉15 min,腹腔注射氢气盐溶液5 ml/kg.处理后24、48、72 h,测定大鼠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脑组织海马区切片尼氏体染色,观察海马区损伤.处理后第3天每组的10只大鼠在取脑组织标本前,通过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认知功能.结果 与S组比较,H组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MDA含量升高程度明显降低(24、48、72 h分别为6.23±0.60比4.45±0.57,6.40±0.59比4.37±0.70,6.37 ±0.49比4.21 ±0.62,P<0.05),T-SOD活性明显升高(24、48、72 h分别为115.35 ±8.63比137.16 ±6.91,116.67±7.68比140.21 ±5.63,106.32±6.94比136.56±7.28,P<0.05),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24、48、72 h分别为3.35±0.34比3.98±0.25,2.91±0.16比4.62±0.31,3.01 ±0.23比4.79±0.15,P<0.05).同时大鼠的海马区细胞受损明显减轻,水迷宫实验中大鼠第1次登台的时间及路程明显缩短(21.36±7.59比17.39 ±7.63,58.73±19.32比33.67±19.32,P<0.05).结论 氢气盐溶液腹腔内注射能够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的海马区损伤.
金峰王欢乐何龙艾艳秋
关键词:脑缺血水迷宫
目标导向治疗的新指标:组织氧饱和度被引量:1
2021年
围术期监测组织灌注的细微变化并确保人体各组织器官得到持续、充足的氧供是麻醉医生的重要工作。目标导向治疗(GDT)是临床上改善组织灌注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对GDT改善患者预后的价值提出了质疑。选取正确的靶点指标进行监测、诊断和治疗是有效实施GDT的前提条件,而关于GDT最佳指标的选择却仍未达成共识。笔者检索整理了GDT指标的相关文献,旨在探讨GDT指标选择的新方向。
张超凡何龙田丹丹艾艳秋
关键词:组织灌注GDT组织器官
静注氟比洛芬酯对全身麻醉诱导中芬太尼诱发咳嗽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估静注氟比洛芬酯抑制全身麻醉诱导中芬太尼诱发咳嗽的效果。方法:120例ASA分级Ⅰ~Ⅱ病人被平均分为两组,氟比洛芬酯组和对照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实验组病人静注氟比洛芬酯1 mg/kg,给予对照组生理盐水5 ml。所有病人全身麻醉诱导均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5μg/kg、依托咪酯0.2 mg/kg、罗库溴铵0.6~1.0 mg/kg。所有病人静注芬太尼在2 s之内完成。咳嗽的发生情况由不参与分组的麻醉护士记录。结果:氟比洛芬酯组没有病人发生咳嗽,对照组有42例病人发生咳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身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病人静注0.1 mg/kg氟比洛芬酯可以有效抑制全身麻醉诱导中芬太尼诱发的咳嗽。
陈宏飞何龙朱炎张卫艾艳秋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芬太尼咳嗽全身麻醉
Narcotrend监测下右美托咪定对冠心病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3
2014年
观察Narcotrend监测下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合并冠心病行非心脏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Dex组(n=20,患者在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15min内输注完毕),对照组(n=20,等量生理盐水,方法同Dex组)。记录给药前后及诱导期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照组在气管插管即刻以及气管插管3min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均高于插管前,气管插管5min后平均动脉压(MAP)低于插管前(P<0.05),Dex组无明显差异。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注射0.5μg/kg右美托咪定可以使冠心病患者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
朱琰艾艳秋王欢乐何龙陈宏飞
关键词:丙泊酚靶控输注冠心病非心脏手术
地氟醚与七氟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复苏情况及手术室周转的影响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比较两种吸入麻醉药地氟醚与七氟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复苏情况及手术室周转的影响。方法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氟醚组和七氟醚组,每组40例。地氟醚组吸入6%地氟醚,七氟醚组吸入1.5%七氟醚,均予0.2μg·kg‒1·min‒1瑞芬太尼连续输注复合麻醉。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T_(1))、诱导后(T_(2))、气腹开始时(T_(3))、气腹结束时(T_(4))、拔除喉罩后(T_(5))、出手术室时(T_(6))的心率和MAP,记录患者呼之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改良Aldrete评分达9分时间、出手术室警觉/镇静观察(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OAA/S)评分、拔除喉罩时间和手术结束至出手术室时间,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和各时点心率、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七氟醚组相比,地氟醚组患者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改良Aldrete评分达9分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和手术结束至出手术室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出手术室OAA/S评分、麻醉复苏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短小手术,地氟醚与七氟醚相比具有促进患者苏醒、有助于手术室周转的优点。
冯湘云李泽平田金阁何龙
关键词:地氟醚七氟醚胆囊切除术麻醉后恢复
右美托咪定混合舒芬太尼用于漏斗胸患儿Nuss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适宜药量配比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混合舒芬太尼用于漏斗胸患儿Nuss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适宜药量配比。方法择期全麻行Nuss手术的漏斗胸患儿60例,年龄5~12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18~5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20):舒芬太尼混合右美托咪定不同药量配比组( SD1-3组)。术后镇痛:SD1组舒芬太尼1μg∕kg +右美托咪定2μg∕kg,SD2组舒芬太尼1μg∕kg +右美托咪定3μg∕kg,SD3组舒芬太尼1μg∕kg +右美托咪定4μg∕kg,各组均混合使用托烷司琼0.1 mg∕kg+地塞米松0.1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手术结束即刻连接PCA泵,术后48 h内采用舒芬太尼0.1μg∕kg进行补救镇痛,维持VAS评分<4分,记录补救镇痛情况。术后4、8、12、24和48 h时记录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心动过缓、过度镇静、呼吸抑制、躁动和寒战的发生情况。结果患儿均未见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心动过缓、过度镇静和寒战发生。 SD2组和SD3均未行补救镇痛。与 SD1组比较,SD2组和SD3组补救镇痛率和躁动发生率降低,术后4、8 h时Ramsay镇静评分升高( P<0.05)。与SD2组比较, SD3组术后4 h时Ramsay镇静评分升高(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3μg∕kg混合舒芬太尼1μg∕kg为漏斗胸患儿Nuss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适宜药量配比。
吕慧敏赵璞李新峰何龙李丽伟王照飞曹艳丽韩雪萍
关键词:舒芬太尼漏斗胸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