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方良

作品数:34 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内障
  • 14篇白内障
  • 13篇手术
  • 11篇青光
  • 11篇青光眼
  • 10篇超声
  • 10篇超声乳化
  • 6篇角膜
  • 5篇植入
  • 5篇人工晶体
  • 5篇内窥镜
  • 5篇睫状
  • 5篇睫状体
  • 5篇睫状体光凝
  • 5篇窥镜
  • 5篇光凝
  • 5篇白内障超声乳...
  • 4篇植入术
  • 4篇晶状体
  • 4篇超声乳化手术

机构

  • 14篇南昌市第一医...
  • 13篇南昌大学第三...
  • 4篇江西医学院第...
  • 3篇南昌大学
  • 2篇江西医学院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井冈山大学
  • 1篇赣州市人民医...
  • 1篇丰县人民医院

作者

  • 33篇俞方良
  • 8篇石浔
  • 5篇蓝绪达
  • 4篇刘淼
  • 4篇周文天
  • 4篇刘维锋
  • 3篇张运江
  • 3篇鲁宇容
  • 3篇徐翠如
  • 3篇黄国富
  • 2篇李颖洁
  • 2篇兰绪达
  • 2篇徐翠如
  • 2篇朱璇
  • 2篇朱璇
  • 2篇刘淼
  • 1篇胡爱梅
  • 1篇郭海科
  • 1篇吴红云
  • 1篇唐琰

传媒

  • 5篇中国实用眼科...
  • 4篇南昌大学学报...
  • 3篇江西医药
  • 3篇国际眼科纵览
  • 2篇中华医学美容...
  • 2篇中华实验眼科...
  • 2篇第十届国际眼...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Eye Sc...
  • 1篇微创医学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9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0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00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飞秒激光在晶状体手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012年
飞秒激光主要用于角膜屈光手术,近年来随着全飞秒激光技术的问世,角膜屈光手术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飞秒激光的光致分解作用可使人体组织发生电离,可在组织内进行精确切削,而对切削区以外的组织影响较小,具有极高的安全性。飞秒激光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包括透明角膜切口的操作、晶状体前囊膜的切开、晶状体核的碎核等,在晶状体屈光手术方面主要用于老视眼的矫治。就近年来飞秒激光技术在白内障手术和晶状体屈光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张运江俞方良
关键词:飞秒激光晶状体屈光手术
晶状体囊膜移植的应用进展
2023年
晶状体囊膜可作为一种良好的细胞生长的支架,有弹性、延展性、透明性,在白内障手术中可获得,是一种来源简单且广泛的自体材料,可作为移植物用于抗青光眼、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及角膜溃疡的手术中。在小梁网切除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将自体晶状体前囊膜衬垫在巩膜瓣下,既能很好地起到机械阻隔作用,又能抑制新生血管发生、防止瘢痕性滤过泡形成;晶状体囊瓣移植在黄斑裂孔手术修复中促进Müller细胞的增生和迁移,从而促进黄斑裂孔愈合;在体外实验中,晶状体囊膜可促进角膜上皮细胞生长黏附,替代后弹力层,维持角膜的透明,可能为治疗角膜溃疡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郭昭琼俞方良
关键词:晶状体囊膜青光眼角膜溃疡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治疗被引量:2
1996年
局部及全身应用地塞米松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24例32眼,术前角膜无血管的排斥反应治愈率达80%,平均治愈天数为9.6天,术前角膜有血管的排斥反应治愈率达到55.6%,平均治愈天数为15.2天,总治愈率为59.3%,总治愈天数12.4天。地塞米松局部结合全身治疗排斥反应可以缩短治愈天数,提高治愈率,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周文天蓝绪达徐翠如俞方良
关键词: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地塞米松
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0年
刘淼俞方良
关键词: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高度近视屈光手术
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及转化的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及其转化的生物特性。方法取家兔晶体前囊膜经胰酶消化后,行过滤离心,获取分散的晶体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传代,观察其生长转化。结果晶体上皮细胞经体外培养,能够生长、繁殖并传代,第三代后出现转化。结论晶体上皮细胞体外生长良好,并二代后以作为晶体上皮细胞进行其生物特性的研究。
刘玉姬俞方良
关键词:晶体上皮细胞
有晶状体眼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超高度近视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人工晶状体(ICL)植入超高度近视眼对视功能、眼结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临床系列研究。对2010年4月至2014年9月通过对-12DS至-23DS(17.25±4.23)DS超高度近视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临床随访观察(3—27)月、平均(15.8±3.8)月,随访项目包括:术前、术后1天、末次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屈光度、晶状体透明度、人工晶状体位置、角膜内皮计数、前房深度、眼轴、调节近点。结果术后末次随访裸眼视力0.62±0.15、最好矫正视力0.91±0.16,与术前矫正视力比较,前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P=0.55)、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P=0.006),术后末次随访屈光度(-1.28±0.96)DS;术后末次随访眼压:(17.96±3.57)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P=0.59);术后末次随访角膜内皮计数、前房深度、眼轴、调节近点分别为(2686±361)个/mm^2、(3.52±0.39)mm、(30.98±1.36)mm,(19.00±3.87)cm,与术前比较分别为(t=0.89、P=0.38)、(t=2.48、P=0.03)、(t=-0.23、P:0.81)、(t=-0.21、P=0.90)。UBM示ICL与晶状体无接触、房角大于30度,未见晶状体混浊。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人工晶状体(ICL)植入超高度近视能有效提高视力,未对眼结构和调节产生明显影响。
吴红云俞方良刘维锋石洵胡爱梅李颖洁
关键词: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后房型高度近视
内镜下睫状体光凝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难治性青光眼的观察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眼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endoscopic cyclophotocoagulation,ECP)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IOL)治疗合并白内障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应用E2激光内窥镜系统,对24例(28只眼)合并有白内障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进行ECP联合Phaco+IOL治疗,比较术前和术后眼压、视力,观察术后前房炎症反应、人工晶体位置以及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28只眼术前眼压21.3-63(37.69±13.41)mmHg,术后第6个月眼压7-29(14.36±4.98)mmHg,术前、术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术后6月后无需药物治疗而眼压≤21 mmHg者21眼(75.00%),术后视力提高者19只眼(67.86%)。28只眼中有6只眼术后第1天出现眼压高,1周后仍有2只眼在未用降眼压药物的情况下眼压偏高。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人工晶状体偏位或脱位、视网膜或脉络膜脱离、眼内炎、低眼压等并发症。结论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黄琼张运江俞方良李颖洁朱璇
关键词:睫状体光凝术超声乳化手术青光眼白内障眼内窥镜
眼型线粒体肌病
1995年
眼型线粒体肌病江西医学院第二医院眼科徐翠如,俞方良,蓝绪达线粒体肌病非常罕见,其眼部表现国内尚未见报道。近日我们遇见一例线粒体肌病伴有眼部表现,现报道如下。患者女34岁左眼红痛,视力明显减退3天,于1994年4月21日来诊。曾诊断患有线粒体肌病,眼睑...
徐翠如俞方良蓝绪达
关键词:眼型线粒体肌病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青光眼中的应用现状被引量:2
2015年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是一种高分辨率,非接触性的生物组织成像技术,这技术能在活体上获得类似眼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像并且具有无损伤的特点,特别是频域OCT ( SD-OCT )对视网膜快速成像的技术、精准的跟踪定位系统和极高的分辨率,使我们对视网膜疾病的诊断达到一个新的层次,也使OCT成为更多眼科医师的信赖[1]。 SD-OCT的特点使在国内外眼科领域的研究日趋广泛,近年来特别是在眼底病变、青光眼和白内障方面的研究,成为目前的热点。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AS-OCT)能检测到前房、虹膜、房角等的情况,拓展了OCT在眼科中的应用。本文着重就OCT在青光眼中的诊断、手术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邓冬英俞方良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青光眼
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向超声乳化术转型中的技术转变体会
2010年
目的:探讨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向超声乳化术转型中的技术转变。方法:对2009年4月—2009年12月"光明工程"中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转型期193例193眼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期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吸除术患者43例48眼作对照。结果:对照组术后第1日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0.5的比例高于治疗组(P<0.05),术后第1周、第1个月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0.5及术后第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0.5的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术后主要并发症比率均低于治疗组(均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向超声乳化术转型中,因技术差异较大,发生后囊破裂和角膜内皮水肿的几率较高,转型此手术要有熟练的显微手术基础、处理并发症的能力和一定的设备条件。
鲁宇容石浔俞方良郭海科
关键词:超声乳化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白内障摘除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