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超
- 作品数:14 被引量:114H指数:7
- 供职机构:哈尔滨学院理学院地理系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 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为探寻耕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驱动力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自然、人口、政策、科技和社会经济五个方面选取30个指标,采用灰色关联法和通径分析法定量分析影响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因素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自然因素和人口因素是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社会经济因素和科技因素是次要驱动力,政策因素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作用最小;(2)城市化水平和非农业人口是决定耕地集约利用的主导因子,尽管总人口和粮食单产对耕地集约利用的直接作用较小,但通过其它指标对耕地利用集约度的间接作用较大。
- 倪超杨胜天罗秋滨郭红董隽高鹏
- 关键词:耕地集约利用通径分析
- 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被引量:13
- 2014年
- 根据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从投入强度、重复利用、综合效益和持续状态四个方面选取27个指标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分析1986-2008年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程度,并通过障碍度模型对影响耕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素进行诊断。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黑龙江省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1994-1998年表现为波动下降;(2)投入强度是影响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的最大障碍因素,综合效益和持续状态是次要障碍因素,重复利用对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影响最小。
- 倪超杨胜天
- 关键词:耕地集约利用熵值法变异系数法
-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期产业用地变化图谱被引量:8
- 2015年
- 运用地理信息图谱的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构建了资源枯竭城市——大庆市的网格信息图谱模型,分析了研究区1996-2010年产业用地的演变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第一产业用地面积最广,主要分布在矿产资源不丰富的城市外围地区,并呈现聚集和增加趋势;主要工矿区的第二产业用地变化最为剧烈,第二产业用地正逐步从资源地的传统矿区向规划新建的工业园区迁移;第三产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呈点状分散于核心居民区周围,第三产业用地仍表现为粗放模式发展。图谱研究说明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土地规划在土地类型转化中发挥了主体作用。
- 董隽臧淑英郭红倪超
- 关键词:地学信息图谱
- 基于循环经济的黑龙江省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差异被引量:26
- 2015年
- 为准确把握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及时空变化特征,基于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基本原则,从投入强度、重复利用、综合效益和持续状态入手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对1986-2008年黑龙江省耕地利用集约度进行评价,并通过秩相关系数模型和聚类分析法分析黑龙江省各地耕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但1994-1998年呈波动下降趋势;2除持续状态呈下降趋势外,其余准则层均表现为上升态势,耕地利用协调度处于高度协调状态;3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明显下降,其余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的上升或下降幅度均不明显;4黑龙江省各地耕地利用集约度差异比较显著。
- 倪超杨胜天罗娅周旭侯立鹏
- 关键词:耕地集约利用循环经济
- 应用型本科院校GIS专业地图学课程改革初探被引量:4
- 2014年
- 地图学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进行课程改革是教育工作者探究的课题。基于此。针对传统地图学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从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董隽王丹郭红倪超
-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GIS专业地图学课程改革
- 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被引量:15
- 2011年
- 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特点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法对17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对象的综合承载力水平普遍较低,可划分为弱、低、中、较高4个承载力区。(2)从综合区划角度看,研究对象的空间差异也较显著,华北、长江中下游区明显高于东北、西北、晋陕内蒙古区。
- 倪超雷国平
- 关键词:土地综合承载力资源枯竭型城市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 哈大齐经济带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近年来,哈大齐经济带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子系统状况逐年好转,协调程度不断提高,土地的综合承载能力持续增加。但由于区域差异、基础资料等条件的限制,今后,需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所选研究区域的范围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 倪超
- 关键词:土地综合承载力主成分分析法
- 哈尔滨市呼兰区(县)土地可持续利用及协调性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协调度是衡量系统协调程度的重要参数,将其应用到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当中,可以较好地反映土地利用系统的发展状况及可持续利用水平;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线性加权函数法和协调度指数对呼兰区(县)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及协调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94~2003年呼兰区(县)土地可持续性和协调度总体上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 倪超
- 关键词:协调度主成分分析法
- GM(1,1)模型预测呼兰区(县)土地可持续利用被引量:1
- 2010年
- 以1994-2003年呼兰区(县)土地利用结构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研究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并借助GM(1,1)模型对其未来土地利用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呼兰土地利用可持续性逐年增强,比较符合研究区实际情况;灰色系统理论模型的运用不仅可以拓展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研究方法,而且在反映土地资源利用的时间特征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 倪超
- 关键词:土地可持续利用主成分分析法GM(1,1)模型
- 黑龙江省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
- 2015年
- 在全球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特色越来越成为影响旅游竞争力的决定因素。黑龙江省旅游资源丰富,冰雪旅游、森林旅游和民俗旅游极具旅游吸引力。分析黑龙江省旅游资源的特色优势,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是推动黑龙江省旅游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黑龙江省从旅游资源犬省向旅游经济强省方向跨越的关键。
- 倪超陈曦
- 关键词:旅游资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