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崴

作品数:9 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唐诗
  • 1篇地理
  • 1篇地域文化
  • 1篇奠基之作
  • 1篇研究方法
  • 1篇演义
  • 1篇艺术
  • 1篇艺术设计
  • 1篇艺术设计专业
  • 1篇艺术特征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知己
  • 1篇三国演义
  • 1篇诗歌
  • 1篇诗话
  • 1篇诗篇
  • 1篇索隐
  • 1篇唐代
  • 1篇唐诗接受
  • 1篇体系架构

机构

  • 7篇吉林大学
  • 3篇沈阳师范大学

作者

  • 9篇全崴
  • 4篇沈文凡
  • 1篇王俊德
  • 1篇曹萌

传媒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成都大学学报...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艺术教育
  • 1篇辽宁教育行政...
  • 1篇唐代文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三国演义》在明清时期的传播被引量:4
2006年
传抄、刊售、评点、续书、编演、说书与翻译等几种不同的传播方式在不同范围或不同时间担载过《三国演义》的传播任务,并为《三国演义》的刊印出版及之后的发行出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商贾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使小说出版后能迅速流传于广大市民之间;印刷术的进步与印刷业的兴盛促进了《三国演义》的刊印行世。
全崴
关键词:三国演义影响因素
唐诗接受过程中的化用现象初探
2012年
大唐盛世描绘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灿烂辉煌的篇章,古典诗歌也在此时迎来了全盛时期。闻一多先生把唐代誉为“诗的唐朝”,有唐一代涌现出大量优秀的诗篇,这些诗篇成为后代诗人琢磨学习的典范,也是后世诗歌难以逾越的经典。
沈文凡全崴
关键词:古典诗歌唐诗接受诗篇
唐诗接受过程中的化用现象初探
<正>大唐盛世描绘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灿烂辉煌的篇章,古典诗歌也在此时迎来了全盛时期。闻一多先生把唐代誉为"诗的唐朝",有唐一代涌现出大量优秀的诗篇,这些诗篇成为后代诗人琢磨学习的典范,也是后世诗歌难以逾越的经典。唐代以后...
沈文凡全崴
文献传递
依托专业优势开展高职创业教育——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被引量:3
2012年
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成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建立起符合高职办学规律和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是高职创业教育的重要课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要依托专业优势开展创业教育,从课程体系的建立、校企合作的深化和创业活动的开展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实践,使创业教育取得更大成效。
全崴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创业教育
文学传播视角下的明末拟话本评点
一、评点是明末拟话本传播的重要途径评点是批评圈点的简称,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批评方式。"评"是一种与文学作品勾连在一起的批评文字,"点"即为圈点。在古代文学史上,评点在戏曲和白话小说领域里实施,则越出了文学批评的疆界,更多地...
沈文凡全崴
文献传递
黄巢《自题像》探赜与索隐——兼论韩国南羲采《龟磵诗话》对唐诗的举证价值
2010年
黄巢《自题像》诗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诸多记载,从中可以窥见其在各个时代的流传情况和人们对黄巢兵败出家并赋诗的事情原委的认识。虽然《自题像》诗是效仿篡改元稹的《智度师二首》而来,但是通过对效仿篡改后诗歌的分析可见其自身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龟磵诗话》虽出自韩国作家南羲采之笔,但是却能对中国文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黄巢兵败出家赋诗之事及其《自题像》诗的记载不仅真实准确,而且有其自己的评价,反映了唐诗在韩国的接受状况,也对我们研究唐诗等亦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沈文凡全崴
中国古代排律研究的创新奠基之作——沈文凡教授《排律文献学研究(明代篇)》评述
2012年
沈文凡教授的《排律文献学研究(明代篇)》打破了我国古代排律研究领域多年的沉寂,以系统完善的体系架构、宏大详实的文献梳理和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为学界呈现出一部极富学术功力的排律研究力作,为今后学者在此领域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很好地参照系,堪称中国古代排律研究的奠基之作。
曹萌全崴
关键词:体系架构研究方法
唐代地理岳渎诗研究
本文所述地理岳渎诗,结合了中国古代文献关于“地理”和“岳渎”的概念,同时参照《龟磵诗话》中“地理岳渎”条目所涵盖的内容,概指诗人从特定的地理环境出发,以地理景观为主要描摹抒写对象的诗歌。本文以唐代地理岳渎诗为研究对象,应...
全崴
关键词:唐代地域文化艺术特征
文献传递
试论《红楼梦》的理想婚爱模式被引量:4
2005年
《红楼梦》向人们展现了以思想观念的趋同作为爱情基础的新的婚姻爱情观——知己之爱。它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儿女真情”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描写。宝黛的初识既不是才子佳人的一见钟情,也不是浪子荡妇式的欲心如火,而是在似曾相识的惊异之中,彼此的心灵受到了无名的震憾。《红楼梦》对知己之爱的描写突破了以往人们对爱情的诠释,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全崴王俊德
关键词:《红楼梦》知己才子佳人浪子林黛玉描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