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苦参
  • 3篇苦参碱
  • 2篇氧化苦参
  • 2篇氧化苦参碱
  • 2篇HPLC法
  • 2篇HPLC法测...
  • 1篇丹皮
  • 1篇丹皮酚
  • 1篇药物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乙酰
  • 1篇乙酰水杨酸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收率
  • 1篇肿瘤
  • 1篇肿瘤药
  • 1篇肿瘤药物
  • 1篇茯苓

机构

  • 5篇安徽中医学院

作者

  • 5篇刘婧
  • 3篇王效山
  • 3篇何黎琴
  • 1篇王蓉
  • 1篇顾宏霞
  • 1篇寇婉青
  • 1篇开伟华
  • 1篇方玲
  • 1篇付俐
  • 1篇袁腊梅

传媒

  • 2篇化学世界
  • 2篇安徽化工
  • 1篇安徽医药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氧化苦参碱的合成被引量:1
2009年
以苦参碱和双氧水为原料合成氧化苦参碱。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三个主要因素对反应产率的影响,优选出最佳合成工艺。结果最佳合成工艺为:n(苦参碱)∶n(H2O2)=1∶8(摩尔比)、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50-60℃。氧化苦参碱收率达95%以上。
顾宏霞刘婧何黎琴王效山
关键词:苦参碱氧化苦参碱
HPLC法测定氧化苦参碱的含量被引量:3
2009年
用HPLC法采用C18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3%磷酸溶液=8∶2(体积分数),检测波长220nm,流速1.0mL/min,柱温为30℃测定合成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结果表明:氧化苦参碱在1~10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氧化苦参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9.33%(n=6),RSD为0.296%。建立的HPLC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可有效测定氧化苦参碱的含量。
刘婧袁腊梅何黎琴王效山
关键词:氧化苦参碱高效液相色谱法
乙酰水杨酸苦参碱的合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合成乙酰水杨酸苦参碱并优化其工艺路线。方法:以苦参碱和乙酰水杨酸为原料合成乙酰水杨酸苦参碱。结果:乙酰水杨酸苦参碱收率达89.6%,产物的化学结构经化学检测I、R等确证。结论:所设计的合成工艺简单易行。
付俐刘婧何黎琴王效山洪梅毕昱
关键词:苦参碱乙酰水杨酸结构修饰
HPLC法测定桂枝茯苓丸中丹皮酚的含量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测定成药桂枝茯苓丸中丹皮酚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ODS—C18柱(4.6mm×150mm,5μm),乙腈-水(30: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4nm,柱温25℃。结果丹皮酚在5.02—50.20mg·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92%。结论该测定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以用于控制质量。
寇婉青开伟华王蓉方玲刘婧
关键词:桂枝茯苓丸丹皮酚HPLC
抗肿瘤药物卡培他滨的合成工艺改进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改进抗肿瘤药物卡培他滨中间产物2′,3′,5′-O-三乙酰-5-氟胞苷的合成工艺。方法:2′,3′,5′-O-三乙酰-5-氟胞苷制备过程中,分别考察了用碳酸氢钠、碳酸钠、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液pH至中性对后处理操作及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用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液至中性为最佳合成工艺。结论:改进后的合成工艺,简化了实验操作,降低了反应成本,提高了2′,3′,5′-O-三乙酰-5-氟胞苷的收率,使之达到88.5%。
刘婧
关键词:卡培他滨收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