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忠

作品数:12 被引量:336H指数:10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法院
  • 2篇政治
  • 2篇知识
  • 2篇司法
  • 2篇诉讼
  • 2篇法院院长
  • 1篇调解
  • 1篇读解
  • 1篇刑辩律师
  • 1篇刑事
  • 1篇刑事法
  • 1篇选任
  • 1篇养成
  • 1篇侦查
  • 1篇侦查技术
  • 1篇政法
  • 1篇政治后果
  • 1篇政治性
  • 1篇知识类型
  • 1篇制裁

机构

  • 12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2篇刘忠

传媒

  • 3篇中外法学
  • 2篇法制与社会发...
  • 1篇法学研究
  • 1篇环球法律评论
  • 1篇法学家
  • 1篇法律科学(西...
  • 1篇清华法学
  • 1篇北大法律评论
  • 1篇法律和社会科...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格、职、级与竞争上岗——法院内部秩序的深层结构被引量:35
2014年
我国法院持续进行了二十年的司法改革。但纷繁的改革式样之后,法院内部秩序的深层结构始终保持不变。这一结构表现为法官被划分为细密的,与权力、福利、待遇相关的格、职、级,并通过竞争上岗方式将其激活,从而建立起法院内部自上而下的控制体系。这一结构因政治治理变革而形成,并因法院个体利益而强化。这一结构的片段曾被命名为行政化并导致错误对策论。这一结构的变动依赖于宏大叙事的变化。
刘忠
关键词:竞争上岗
四级两审制的发生和演化被引量:17
2015年
司法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是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这一改革举措可能意味着我国法院层级或审级变化的新动向。从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看,法院层级和审级变化并非彼此孤立,且都从属于国家政治形态设计。1954年中共中央取消大区分院,促动了法院审级由三审制改为两审制。两审制带来的法院功能和案负变化,导致中级人民法院层级的设立。为了保障四级两审制平滑运作,民事调解制度扩大,基层法院派出法庭普遍设立。这一法院层级和审级制度的设立,契合了扩大省级地方权力的政治目标。1983年以来"地改市"运动、民事调解制度的萎缩以及撤销部分派出法庭,使得四级两审制的基础发生松动,法院层级和审级方面的新变化由此产生。
刘忠
论中国法院的分庭管理制度被引量:39
2009年
1978年之后,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剧增。法院作为这种复杂社会中冲突的回应-治理机构,功能不断分化,在内部组织设置上表现为庭室不断增加,整个法院组织科层形态加剧。由此,在二者之间出现一种二律背反。克服这种局面的可能出路在于法院权力的缩减配置。
刘忠
关键词:分化二律背反
读解双规侦查技术视域内的反贪非正式程序被引量:70
2014年
双规在1996年刑诉法修改后成为反贪案件强制措施的等功能替代物。此现象的直接原因在于,相对于普通刑事案件的反贪案件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和证据、法律处遇的差异性,更为根本的原因则在于中国基础结构能力的软弱和刑事法总体性的不足。刑事政策与检察院自身的考量也与之具有部分因果性。未充分关注到此制度结构导致了齐一的刑事侦查立法设计,从而形成事实上对侦查的管制,双规由此作为非正式程序弥合了侦查力不足。挣脱此境地的根源在于基础结构能力的增强和刑事法总体性的改变。否则,即使刑事政策等因素被消除,侦查能力不足之功能需要也会不断催生新的非正式程序。
刘忠
条条与块块关系下的法院院长产生被引量:79
2012年
条块关系是不同于西方学术典范的解释中国现象的中国叙事框架。在中国政治语境中,较之中央地方关系更重要的是条条与块块关系。在地方法院院长产生的问题上,作为块块的上级党委和本级党委与拟任职法院的上级法院之间,对人选各有不同支配关系。在武装夺权年代确立的"块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地方治理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新的政治考量意义。
刘忠
关键词:条块关系
未完成的“平等武装”刑辩律师非知识技艺理性的养成被引量:17
2016年
控辩平等武装是正当程序理论的基础定理之一。1979—2012年,立法持续对刑事辩护注入攻防对抗权利,但刑辩质量并未因输入而获得等量输出。扩大外部制度供给效能不高的初始原因在于刑辩律师职业的浅准入门槛、低知识壁垒及由此产生的低收益回报和优秀人员的逆向选择。律师结成律所,主要以成本核算为主导因素,这使得律所始终是一个弱集合体。与"检察一体化"原则下以组织方式出现的公诉机关相比,原子化的刑辩律师对抗力量不足。在单一利润目标追求下,律师将更多精力用于报价、开发案源和社交,知识更新缓慢。律师在成本压力下"什么案件都办",专业化程度较难提升。刑辩效果难以检测等因素,亦对刑辩律师产生较弱激励,由此导致部分刑辩律师工于较多非知识性技艺活动,刑辩产品品质降低。
刘忠
关键词:利润目标
被识别的几率:非法取证程序性制裁的构成性前提被引量:12
2011年
为消除非法取证,刑事诉讼法构建了实体性制裁和程序性制裁相结合的二元制裁体系,但实践中的根本改观并未显现。原因在于忽视了程序性违法行为被识别的几率,这是制裁启动的构成性前提。提高识别几率的诸措施因为刑事政策在正当程序和社会控制之间的遴选,不能按照一维目的实现。在信息不充分的给定条件下,程序性制裁的激励效果弱于实体性制裁。
刘忠
关键词:非法取证程序性制裁
“党管政法”思想的组织史生成(1949-1958)被引量:49
2013年
区别于近世以前诉讼诸职能合一。现代诉讼结构取向为不同职能分立。为消解不同诉讼职能机构之间的冲突和制衡所导致的效能下降,根据战争年代党"一元化领导"思想下设立"总前委"的经验.在建国后十年,根据不同情势,从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分党组干事会、中央法律委员会到中央政法小组,"党管政法"思想逐渐在组织上表达为具体的机构。
刘忠
政治性与司法技术之间:法院院长选任的复合二元结构被引量:19
2015年
司法职业主义和政治法学对于法院院长的选任存在尖锐冲突,两者分别以司法技术和政治性作为标准。在中国制度时态下,这一对立表现为知识类型的设置。司法政治基于各种考虑,在组织设计上,政治性和司法技术分别对应于法院院长、副院长和法院不同层级,表现出一种复合的二元结构知识类型设置。
刘忠
关键词:司法技术政治性知识类型
评《法院执行为什么难》被引量:1
2010年
本书使用经验方法,运用法律经济学的一些西方命题、规则,对于中国法院的执行难进行分析,其论据、论证都是可测量、可评说的,而不是如一些研究,因为非出自实证,完全不可再观察。正因为如此,在该书的优秀中可以择出其失误之处。作者的材料出自东部的京沪两地,一个作者说是西部,其实不是新疆、甘肃、宁夏,也不是云南、贵州,而是川西平原的富庶之地成都。
刘忠
关键词:川西平原破产费用劳动保险费用破产财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