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16至2020年北京某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梅毒抗体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分析2016至2020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梅毒抗体筛查结果,探讨梅毒抗体阳性患者的性别、年龄等特点及就诊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至2020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与住院患者术前筛查中梅毒抗体检测结果。梅毒抗体筛查626528人,年龄1~98岁,其中梅毒抗体初筛阳性共计6696人,经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试验)后阳性4232人,男性2132人(50.4%),女性2100人(49.6%)。梅毒抗体筛查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MIA),复检采用TPPA试验。应用SPSS20.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梅毒抗体阳性患者的检出率、年龄、性别、科室及临床诊断等进行χ^(2)检验等统计分析。结果6696例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阳性后经TPPA复检阳性4232例。梅毒检测人数逐年增加,但阳性检出率降低,2020年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比2016年下降了18.9%。男性患者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较女性患者高,各占总检测人数的0.80%和0.59%。不同性别患者的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都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0~20岁、21~40岁、41~60岁、61~80岁、>80岁的总阳性率依次为0.15%、0.45%、0.95%、1.07%、1.41%,男性升高幅度较女性大。男性>80岁组的阳性率是0~20岁组的18.13倍,女性为5.54倍。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排在前6位的就诊科室依次为急诊科、肿瘤科、呼吸科、老年病内科、内分泌科、神经科,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79%(104/5810)、1.46%(55/3767)、1.20%(74/6167)、1.20%(22/1833)、1.10%(32/2909)、1.09%(94/8624)。从临床诊断分析,诊断为不孕症患者中梅毒抗体阳性人数占比(0.64%,672/104911)高于自然受孕患者中梅毒抗体阳性人数占比(0.10%,24/23969)。结论2016至2020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逐年下降;但随患者年龄的增大而呈现阳性检出率升高;男性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比女性高;自然受孕孕妇的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低于不孕症患者。
- 孟祥香刘晶李建新杨楠周剑锁崔丽艳
- 关键词:梅毒血清学诊断梅毒螺旋体抗体性传播疾病
- 不同房角粘连范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治疗疗效的初步报告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了解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或联合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对治疗不同房角粘连状态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的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PACG患者80例(128眼)。方法按房角不同状态分为3组:A组为房角未粘连关闭(37眼);B组为房角粘连关闭小于180°(61眼);C组为房角粘连关闭≥180°,但无明显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30眼)。全部患者行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对于术后眼压仍>21mmHg或暗室试验阳性者,联合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1~4年。主要指标眼压、用药种类、视力。结果3组病例激光治疗前眼压为(15.5±5.23)mmHg,最后的随访眼压为(14.7±2.8)mmHg(t=2.167,P=0.032);激光治疗后青光眼降眼压用药明显减少(t=13.025,P=0.000)、前房角镜和UBM显示房角不同程度的变宽,激光虹膜切开术后暗室试验阳性者激光虹膜成形术后有91.8%转为阴性。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或联合激光虹膜成形术不仅对房角粘连关闭小于180°的早期青光眼有效,对房角粘连大于或等于180°的PACG可能同样具有一定的疗效。今后需要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 刘晶吴玲玲
-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周边虹膜切除术周边虹膜成形术
-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抗肾小球基底膜(GBM)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该院近3年来确诊的22例抗GBM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患者平均年龄(63±21)岁,其中12例为男性;(2)16例患者同时进行了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检测,其中2例为抗GBM抗体和ANCA双阳性;(3)8例患者有完整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其中8例患者均有贫血及血肌酐的升高,7/8例患者有血尿和蛋白尿;(4)4例患者行肾活检,3/4例为新月体肾炎。免疫荧光呈典型的IgG、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线性沉积或颗粒样分布;(5)经免疫抑制治疗后,1例患者病情得到完全缓解,2例患者肾功能明显改善,脱离透析,2例患者肾功能部分缓解,仍需进行透析治疗,2例因并发终末期肾病仍需进行透析治疗,1例患者因合并肺出血而死亡。结论抗GBM病多发于老年人,免疫抑制疗法对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早诊断、早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 陈晓辉刘珊珊刘晶苑腾侯秀竹周剑锁王天成崔丽艳
- 关键词: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肾脏病理血浆置换
- 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靳三针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分析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靳三针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针刺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锻炼指导治疗,针刺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靳三针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针刺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针刺组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及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针刺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BI)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靳三针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可取得理想效果,能快速提升偏瘫侧脑组织血液灌注量,恢复肢体功能与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 南媛刘娜娜刘晶
-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醒脑开窍针刺法
- 北京某三甲医院胆道感染急诊患者不同年份及不同治疗方式的医疗效率比较
- 2018年
- 目的探究随时间变化,胆道感染不同临床治疗方式与医疗效率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和卡方检验,回顾性分析该院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间的208例胆道感染急诊患者临床信息。结果总费用、手术费用、治疗费和检查费在5个年份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总费用、手术费用、治疗费和药费,在不同治疗方式间存在统计学差异,ERCP治疗的治疗费和药费显著低于手术及其他治疗方式。结论胆道感染急诊患者不同年份及不同治疗方式的医疗效率存在差异,ERCP治疗的医疗效率高于其他治疗的医疗效率。
- 刘晶王艳君夏志伟陈剑铭
- 关键词:ERCP胆道感染
- 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阳性与阴性的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比较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比较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阳性与阴性的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147例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根据血清抗PLA2R抗体检测结果分为PLA2R抗体阳性组和抗体阴性组。回顾分析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抗体阳性组尿蛋白检测为(7.55±6.10)g/24h,抗体阴性组为(5.10±4.10)g/24h,抗体阳性组血清清蛋白为(27.71±5.93)g/L,抗体阴性组为(33.07±7.03)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阳性组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为(107.35±33.47)mL·min-1·1.73 m-2,抗体阴性组为(107.21±36.64)mL·min-1·1.73m-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诊断方面,抗体阳性组肾病综合征的比例为80.00%,抗体阴性组肾病综合征比例为54.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脏病理方面,肾脏组织中IgG、IgM、IgA、IgG 1~4及C1q的沉积在抗体阳性组和抗体阴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C3沉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上,抗体阳性组中使用免疫抑制治疗的比例为82.22%,抗体阴性组的比例为57.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转归方面,抗体阳性组缓解率(包括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为60.00%,抗体阴性组的缓解率为63.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膜性肾病中,相较于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阴性者,抗体阳性者临床上肾病综合征的表现更突出,肾组织中C3沉积较多,需要使用免疫抑制治疗的可能性更大。
- 林矗刘晶郑丹侠王悦王松
- 关键词:原发性膜性肾病肾病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