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汉伟

作品数:58 被引量:10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会议论文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脑梗
  • 18篇脑梗死
  • 18篇梗死
  • 13篇急性
  • 10篇丘脑
  • 10篇急性脑梗死
  • 8篇卒中
  • 7篇血管
  • 7篇血清
  • 6篇同型半胱氨酸
  • 6篇综合征
  • 6篇脑卒中
  • 6篇氨酸
  • 6篇半胱氨酸
  • 5篇细胞
  • 4篇血管性认知障...
  • 4篇养血
  • 4篇养血清脑颗粒
  • 4篇舒肝解郁胶囊
  • 4篇头痛

机构

  • 58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粤北人民医院

作者

  • 58篇刘汉伟
  • 43篇韩蓉蓉
  • 33篇徐晓华
  • 30篇王俊峰
  • 21篇寇丽
  • 19篇李静
  • 12篇罗世坚
  • 12篇李振东
  • 11篇麦卫华
  • 11篇周武
  • 10篇李慧卿
  • 8篇张雷
  • 8篇雷俊杰
  • 7篇唐超刚
  • 6篇张雷
  • 4篇甄君
  • 4篇周文英
  • 3篇滕晓林
  • 2篇孔梅
  • 2篇邓锦凤

传媒

  • 4篇中国神经精神...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华介入放射...
  • 3篇广东省医师协...
  • 3篇广东省医师协...
  • 2篇中国医药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国临床实用...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第九次全国神...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药材
  • 1篇甘肃医药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7
  • 10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 10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与传统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未破裂中小型动脉瘤的疗效比较分析
2023年
目的评价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 flow diverter,PED)治疗未破裂颈内动脉中小型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我院神经介入科采用PED及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stent-assisted coiling,SAC)治疗的53例颈内动脉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组间对比。分别采用O Kelly Marotta(OKM)分级及Raymond分级评估术后即刻及随访时动脉瘤的栓塞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价患者围手术期及随访时的神经功能;介入治疗术后3个月开始采用DSA或CTA随访复查动脉瘤的闭塞情况及支架通畅情况。结果共有符合纳入标准患者53例,其中PED 31例,SAC 2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PED组34枚动脉瘤的术后即刻DSA显示造影剂明显滞留,OKM A级9枚(26.4%),B级7枚(20.6%),C级14枚(41.2%),D级4枚(11.8%)。SAC组24枚动脉瘤的术后即刻DSA显示,RaymondⅠ级16枚(66.7%),Ⅱ级7枚(29.1%),Ⅲ级1枚(4.2%)。手术时间在PED组和SAC组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3<0.05),围手术期出现不良事件为9例,PED组4例,SAC组5例,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PED组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6.4±1.8)个月(范围:5~12个月);SAC组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0.4±9.0)个月(范围:2~30个月)。对术后动脉瘤闭塞情况进行观察,PED组完全闭塞28例(84.8%),SAC组完全闭塞17例(77.3%)。SAC组术后复发4例,PED组未见术后复发。术后随访中所有患者预后良好,mRS≤2,无出血或缺血导致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使用PED治疗颈内动脉未破裂中小型动脉瘤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具有不弱于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及安全性,且在避免术后复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矫健李汶翰罗瀚袁亚君王文毫刘汉伟于本帅
关键词:颈内动脉
单纯性味觉障碍与丘脑性腔梗
目的:分析丘脑性腔梗与味觉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例主诉味觉障碍的病人进行临床检查、味觉检查及头MRI检查。结果:7例主诉味觉障碍的病人头MRI均证实丘脑腹内侧下部有腔隙性梗死灶;味觉检查均表现一侧为味觉(甜、咸、酸、...
韩蓉蓉罗世坚寇丽刘汉伟周武
关键词:味觉障碍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症状
文献传递
丘脑卒中与血管性认知障碍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寻丘脑卒中后引起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明确左、右侧丘脑卒中患者间的认知功能损害的差异,探讨丘脑卒中病灶体积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严重程度是否相关,为促进丘脑卒中患者神经心理功能康复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收...
王俊峰黄奕平刘汉伟张雷李静寇丽唐超纲罗世坚徐晓华李振东韩蓉蓉
关键词:丘脑卒中定向力
石骨症1家系6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索石骨症(Osteopetrosis)的临床特点、X线表现、治疗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率。方法:对1家系6例石骨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石骨症是罕见的家族性先天性骨疾病,以骨密度增高为主要表现,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分型不同,临床表现不同,X线有特征性改变,治疗上以对症治疗为主,造血干细胞移植被用于治疗本病。结论:熟悉石骨症的临床表现及X线特点,可提高诊断率。
李静刘汉伟周武张雷
关键词:骨硬化症
恙虫病并发脑膜炎及脑脊液细胞学改变1例
目的探讨恙虫病并发脑膜脑炎的临床及脑脊液细胞学特点。材料与方法临床病例描述性分析。结果 38岁男性,工人。因发热、头痛、精神差3d入院。3d前自觉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体温达39℃,伴头晕、心悸、精神食欲差,购买"维C银翘...
王俊峰刘汉伟唐超刚滕晓林马孝天韩蓉蓉
关键词:恙虫病细胞学
文献传递
选择性累及脊髓前角的海洛因中毒性脊髓病1例被引量:2
2017年
目前我国毒品蔓延的形势十分严峻,绝大部分为海洛因。选择性损伤脊髓前角的海洛因中毒性脊髓病较为罕见,容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选择性累及脊髓前角的海洛因中毒性脊髓病报道如下,以提高对海洛因中毒性脊髓病的认识。
雷俊杰刘汉伟莫志怀韩蓉蓉张雷
关键词:海洛因脊髓疾病肌萎缩
灯盏生脉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灯盏生脉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两组均按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口服灯盏生脉胶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SE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情况,分析NSE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SE水平、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服用灯盏生脉胶囊后血清NSE水平与NIHSS评分下降更显著,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血清NSE水平的差值与NIHSS评分的差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灯盏生脉胶囊对缺血性脑组织损害有保护作用,能减轻神经元损伤,降低血清NSE水平,并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这可能是灯盏生脉胶囊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机制之一。
甄君张雷寇丽孔梅刘汉伟李振东
关键词:脑梗死灯盏生脉胶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功能缺损
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差异及与脑血管病常见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48例,分为A组(急性脑梗死,n=74);B组(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n=188);C组(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n=18);D组(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糖尿病,n=68)。比较各组间的Hcy水平,并采用Pearson关联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对Hcy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间Hcy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Hcy水平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cy与肌酐、尿酸成正相关(P<0.01)。Logistic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性别(男)、年龄、尿酸与Hcy的升高成正相关(P<0.05)。结论:Hcy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雷俊杰王俊峰张雷莫志怀刘汉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糖尿病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
急性脑梗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舒血宁注射液干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及舒血宁注射液对其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设计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案,急性脑梗死伴SIRS患者120例,治疗组(常规治疗+舒血宁注射液)61例,对照组(常规治疗)59例,空白组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42例(常规治疗)。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判断病情及3个月Barthel指数(BI)判断预后;并检测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SIRS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单纯脑梗死患者(P〈0.05),治疗组NIHSS评分、hCRP、IL-6、TNF-α较对照组明显下降,3个月后BI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SIRS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舒血宁注射液对于降低急性脑梗死SIRS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改善预后有一定的疗效。
徐晓华周怀力邬伟明刘汉伟韩蓉蓉徐晓华周怀力邬伟明刘汉伟韩蓉蓉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舒血宁注射液NIHSSBI
PU-064丘脑性失语症的临床研究
韩蓉蓉徐晓华刘汉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