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涛
- 作品数:66 被引量:44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预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理学兵器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水洞试验用水下航行体可调驱动系统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洞实验用多自由度水下航行体驱动系统,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海洋船舶与水下航行器工程技术领域。包括航行体试验模型、支架系统和动力装置;该系统可实现整体俯仰运动的同时,还能够保证空化器及尾翼精确旋转运动;并可实现...
- 黄彪刘涛涛王国玉熊英华
- 基于循环水洞的水下推进器射流流场可视化观测系统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循环水洞的水下推进器射流流场可视化观测系统,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海洋船舶与水下航行器工程技术领域。将光源和高速相机放置于前侧玻璃视窗处,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交叉均布在后侧不锈钢板上;将水洞实验段内充满水...
- 刘涛涛吴钦张孟杰黄彪王国玉马彪
- 跨介质飞行器触水滑跳运动特性数值模拟被引量:10
- 2022年
- 受生活中水漂现象的启发,跨介质飞行器广泛采用灵活机动的滑跳运动模式,大大提高了海战武器的突防能力。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具有复杂构型的跨介质飞行器触水滑跳运动特性,重点分析入水参数对跨介质飞行器静水面的近水面滑跳运动过程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所提跨介质飞行器,近水面滑跳运动可分为稳定滑跳阶段及水面滑行阶段,稳定滑跳阶段飞行器运动轨迹呈类正弦规律波动,逐次入水砰击瞬间飞行器均会受到较大的砰击载荷;跨介质飞行器入水速度v取值为10~55 m/s范围时,随着入水速度增大,可顺利实现近水面滑跳运动的入水俯仰角范围先增大后减小,入水速度为30 m/s时,飞行器入水俯仰角φ有效范围最大为-8°~10°;跨介质飞行器近水面滑跳运动过程中入水速度越大,砰击载荷越大、稳定滑跳次数越多、稳定滑跳距离越远;入水俯仰角φ为0°~5°时飞行器近水面稳定滑跳次数最多,滑跳距离最远,滑跳姿态最稳定。
- 田北晨刘涛涛吴钦黄彪
- 关键词:砰击载荷运动特性
- 一种水洞实验用振荡水翼驱动系统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洞实验用新型振荡水翼驱动系统,主要包括支架系统、动力装置、流体机械模型以及连接动力装置与流体机械模型的传动机构和密封系统。本发明通过定量精确地控制流体机械模型振荡速度和角度,为流体机械结构的设计提供理论依...
- 王国玉吴钦黄彪刘涛涛
- 一种多模式浸没气体射流精细化测量系统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多模式浸没气体射流精细化测量系统,属于射流实验技术领域。本发明主要由实验池、喷嘴、喷气系统、可移动组件、高速相机、电脑组成。所述实验池用于盛放液体,实验池结构在底部开槽和两侧开孔,所述的底部槽和两侧孔用于...
- 刘涛涛 李涵 吕亚飞 田北晨黄彪王国玉
- 一种多航行体连续可控入水发射筒装置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多航行体连续可控入水发射筒装置,属于航行体入水实验领域,本发明包括发射筒部分和辅助调节部分。发射筒部分包括发射筒和支撑板。发射筒主要结构为三段式结构,发射筒一段和三段分别装载发射航行体I和航行体II,发射...
- 刘涛涛安明明刘思华黄彪张敏弟
- 平整冰覆盖下球体斜入水过程数值模拟
- 2024年
- 物体在极地环境下的跨介质入水过程中往往面临着与海冰的碰撞问题,研究物体与冰和水的相互作用对揭示物体在极地环境下跨介质运动规律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平整冰对球体倾斜入水的影响,该文基于键型近场动力学理论,结合非渗透条件的接触算法,对球体以不同入射角度破冰入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球体与冰层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4个阶段;平整冰受到垂向和横向载荷耦合作用,冰层的破坏程度和裂纹扩展随着横向载荷的增加而增大;球体与平整冰的碰撞使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损失量大于垂直方向上的,进一步导致球体破冰入水后的偏转角度小于初始入水角度;平整冰的存在限制了泡内进气量,同时又由于小球与冰层的碰撞,空泡的溃灭过程用时更长,空泡壁面也变得更加粗糙。
- 薛雯鑫刘涛涛董清晨黄彪
- 关键词:数值模拟
- 绕多孔孔板通气气体与液体两相横射流旋涡特性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为了研究通气气体与液体两相流旋涡特性,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并结合Level Set界面捕捉方法,对绕多孔孔板气体与液体两相横射流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液相横流受到射流气体的阻碍作用在孔口上游、形成分离鞍点和马蹄涡,此分离鞍点随距壁面高度的增加逐渐靠近孔心,形成分离线;液相横流绕过射流气体后形成两个较为封闭的分离旋涡,此分离旋涡随距壁面高度的增加逐渐远离孔心。射流气体内部反旋转涡对的发展过程可分为3个特征阶段:流动位于孔口附近时,反旋转涡对从壁面逐渐形成,涡核间距和高度不断增大,影响面积不断扩张;随着流动向下游发展,反旋转涡对影响面积不断收缩直至消失;当流动发展至下游某一位置时,反旋转涡对在射流气体顶端再次形成,随着反旋转涡对的不断发展,在平板壁面诱导出2次涡对。
- 刘涛涛王国玉张耐民黄彪
- 关键词:流体力学旋涡结构
- 一种水洞实验用振荡水翼驱动系统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洞实验用新型振荡水翼驱动系统,主要包括支架系统、动力装置、流体机械模型以及连接动力装置与流体机械模型的传动机构和密封系统。本发明通过定量精确地控制流体机械模型振荡速度和角度,为流体机械结构的设计提供理论依...
- 王国玉吴钦黄彪刘涛涛
- 具有尾流阻断功能的水下航行体多角度发射实验系统
- 本发明提供了具有尾流阻断功能的水下航行体多角度发射实验系统,采用了压缩空气弹射和水下干式发射的方式,并设计了尾流阻断器、排水循环系统和集成控制系统,可同步实现航行体的水下发射与图像信息采集过程,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能够保证多...
- 刘涛涛 安明明张敏弟 薛雯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