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堂
- 作品数:162 被引量:511H指数:10
- 供职机构: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追寻与重归: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被引量:8
- 2024年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是时代变迁的文化记忆和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原生态产物,深深熔铸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思想表征。探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互动机理,对其文化历程定律和历史格局进行探索和重构,体现了民族发展与时代内涵的合理接榫,对培育民族认同、延续民族精神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和形象,在固定的生活环境中创造和推行风俗与思想体系,既是模塑和调协人们的品性与行为、维系民族创造力、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实践,也是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力蓄积和有效路向。
- 刘玉堂刘玉堂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时空视域下的楚文化——《楚文化概要·引言》被引量:3
- 2014年
- 楚文化是中国古代诸侯国楚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楚国先民吸收了华夏先民所创造的先进文化因素,并以中原商周文明特别是姬周文明为基础向前发展。文章阐述分析楚文化的六大支柱(包括青铜冶铸、丝织刺绣、木竹漆器、美术乐舞、老庄哲学、屈宋文学)及五种精神(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开发融合、爱国怀乡、和谐诚信),揭示了楚文化的内涵与特质。
- 刘玉堂张硕
- 关键词:楚文化
- 加强发展文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路径
- 2012年
- 文化的力量,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它不仅表现为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规范和调控作用,而且表现为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导向和驱动作用。引领、推动发展,本来就是文化所具有的强大功能。当前湖北大力倡导的发展文化,是符合湖北人民期待,顺应湖北发展要求的先进文化,是推动湖北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永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 刘玉堂北辰
- 关键词:湖北经济人文环境人文精神
- 明清鄂东沿江县域方志舆图风景秩序及其空间意蕴被引量:4
- 2021年
- 考察明清鄂东沿江县域方志舆图,将其中所刻画的境象与文献记载相互参验,借助景观美学的视野剖析这一地区县域风景秩序特征,不难发现“一江之隔,而南北风景大异”:江南诸县江河横流、旷野无际,风景组织单元间互渗性强,其风景秩序通透空灵;江北诸县丘峦起伏、林木葱茏,风景组织单元间层次分明,其风景秩序丰满深邃。受不同环境因素影响,鄂东沿江平原江南、江北诸县风景秩序呈现出“和而不同”的空间意蕴。
- 刘玉堂刘玉堂
- 关键词:明清
- 法律视野下的唐代婚姻制度——以婚约立法为个案被引量:5
- 2005年
- 婚约是指男女双方以结婚为目的而作的事先约定。唐代的婚姻成立是广义上的婚姻成立,即婚姻的成立是合定婚、结婚为一体的,既包括夫妻关系的建立,也包括婚约关系的建立。正因如此,立法者十分重视婚约关系,在法律上以律这一根本大法的形式对婚约的订立、形式、效力及违约责任等问题均作了详细规定。
- 刘玉堂
- 关键词:唐代婚姻制度法律制度法律效力
-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文化强省建设
- 2011年
-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重大部署,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将进一步激发荆楚儿女以高度的文化自觉,阔步迈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生产力,构建湖北"战略支点"总目标、总任务的征程,加快实现湖北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 刘玉堂黄南珊
- 关键词:文化体制改革六中全会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 论唐代的婚龄立法被引量:2
- 2005年
- 唐代关于结婚年龄前后共有两次立法,这两次立法均是以诏令的形式出现的,但婚龄的立法规定在内容和性质上却有很大的不同:第一次更多的是强调义务,第二次则是确定一种资格。从实施状况来看,唐代关于婚龄的立法规定,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 刘玉堂
- 关键词:唐代婚龄
- “榣”与楚乐——兼及楚公族氏酓(檿)与楚琴瑟之音
- 2019年
- 与"榣"相关的榣山、榣(櫾)木、寻木、扶木(扶桑)、欇木摇白(枫香)等,是以楚人为代表的先秦时人对生长在"去中国险远"处,树高叶繁,风吹则摇动,且可为野蚕所食吐丝制作琴弦之植物的形象描绘。楚人受风吹摇木所发之音的启示创作音乐,从而对"木叶摇落"的记忆尤为深刻,以至成为先秦文学中的经典审美意象。《山海经》所记楚先人祝融太子长琴"是处榣山,始作乐"、颛顼"弃其琴瑟"和《周礼·大司乐》、《楚辞·九歌》中所记"空桑之琴瑟"等,均为楚先人制礼作乐、教民化俗的鲜活历史记忆。楚人以"酓(檿)"代指琴,用酓丝(练朱丝)为弦制作的琴瑟发声浊迟,为质素之声,与金石之声迥异,体现出楚人对音乐和谐的追求。
- 刘玉堂刘玉堂
- 关键词:楚人制礼作乐
- 长江文化及其研究刍论被引量:3
- 2001年
- 一近几年来,长江文化及其研究已成为海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尤其是1995年8月中旬在武汉举行的'首届长江文化暨楚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更是在国际文化史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那么,长江文化研究作为一门'新学',何以能迅速崛起?我认为,长江文化研究,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需要。它的迅速崛起,实为势所必然。
- 刘玉堂
- 关键词:史学界文化长江
- 楚地婚俗趣谈
- 1998年
-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恋嫁娶既受某种社会制度的约束,又受这个民族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同时,还是这个民族气质特征的表露。由于楚人有着特殊的社会制度、历史文化背景和民族气质,所以,他们的婚恋嫁娶同中原人有同有异。
- 刘玉堂
- 关键词:历史文化背景楚人《左传》社会制度上层社会自由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