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羽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小鼠
  • 2篇蛋白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乙酰化
  • 2篇乙酰化酶
  • 2篇中药
  • 2篇转基因
  • 2篇组蛋白
  • 2篇模型小鼠
  • 2篇基因
  • 2篇共定位
  • 2篇阿尔茨海默病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行为和精神症...
  • 1篇学习记忆
  • 1篇学习记忆力
  • 1篇胰岛素受体
  • 1篇症状

机构

  • 6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6篇刘羽
  • 5篇秦川
  • 4篇黄澜
  • 3篇盛树力
  • 3篇梁良
  • 3篇朱华
  • 2篇姚志刚
  • 1篇邓巍
  • 1篇刘翠
  • 1篇许艳峰
  • 1篇张玲
  • 1篇马春梅
  • 1篇王响
  • 1篇杨亚军

传媒

  • 3篇中国比较医学...
  • 2篇中国实验动物...

年份

  • 3篇2013
  • 3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小鼠脑部SIRT1与IR受体的共定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SIRT1)是一种NAD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复杂的生理过程。最近研究显示其参与外周组织糖原的代谢过程及胰岛素分泌。在成年C57BL/6小鼠脑部,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SIRT1)与胰岛素受体(IR)是否存在共定位,为揭示SIRT1与IR之间的联系及其可能起到的调控作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研究SIRT1与胰岛素受体之间是否存在共定位,及其在脑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SIRT1表达于小鼠海马CA1区椎体细胞,主要在神经元中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染色重叠图片显示,SIRT1与IR存在共定位,且其主要分布在小鼠的海马区、皮层、下丘脑等部位。体外研究显示胰岛素调节SIRT1的表达。结论 SIRT1主要表达于脑组织的神经元中,并与IR存在共定位现象。本研究结果为探讨SIRT1与IR在脑组织的生理及疾病过程中的调节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刘羽刘翠梁良黄澜朱华盛树力秦川
关键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胰岛素受体学习记忆力小鼠
HDAC2对APP/PS1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第一部分 HDAC2对APP/PS1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学表现为,大脑内老...
刘羽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胰岛素组蛋白乙酰化酶
中药Ⅰ号方对阿尔兹海默病的多靶位治疗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应用高通量抗体芯片技术(KinexTM Antibody Microarray)来研究中药I号方(PN-1)对阿尔兹海默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小鼠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只,每天给予双蒸水灌胃,给药组8只每天给予中药提取物灌胃,给药3个月后,利用KinexTMAntibody Microarray筛选出两组的差异表达蛋白,然后用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及查阅文献找到其中与阿尔兹海默病相关的蛋白分子。结果给予中药I号方(PN-1)的阿尔兹海默病小鼠与空白对照小鼠比较,差异表达蛋白其中与阿尔兹海默病相关,且存在变化的为:p-tau(T522)、COX2,caspase6和caspase9下降;bcl-xl和CaMK4升高。结论中药Ⅰ号方(PN-1)能从抗tau蛋白高磷酸化、抗炎、抑制凋亡和提高记忆力等多靶位改善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小鼠的病理生理表现,可能成为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有效药物。
梁良刘羽曹子青杨亚军朱华黄澜盛树力秦川邓巍
中药Ⅰ号方对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模型行为和精神症状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中药I号方(PN-1)对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模型行为和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将5月龄的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vehicle)、安理申(Aricept)治疗组(2 mg/kg)、PN-1低(0.6g/kg)、中(1.2 g/kg)、高(2.4 g/kg)剂量组,并以同窝阴性的C57BL/6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T),每组16只,雌雄各半。给药组小鼠每天灌胃给药1次,同时模型组及正常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的双蒸水灌胃。给药前称量小鼠初始体重、摄食量和饮水量;给药期间,每两周逐只称量体重一次,同时称量并计算摄食量和饮水量。给药3个月后(8月龄)依次进行社会互动行为检测、旷场实验、Rota-rod实验和蔗糖饮水实验来观察PN-1对APP/PS1小鼠行为和精神症状的作用。结果给药期间,相同月龄下各组小鼠间的体重、摄食和饮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社会互动行为检测发现PN-1显著减少模型小鼠异常增多的攻击、追逐和嗅闻次数(P<0.05)。旷场实验结果显示,PN-1能够减少转基因小鼠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运动(P<0.05)和高速运动时间(P<0.05),同时减少其进入中心区域的探究次数(P<0.05)并增加其修饰次数(P<0.05)。Rota-rod实验结果发现,PN-1能够增加转基因小鼠在滚轴上停留的时间(P<0.05)。蔗糖饮水实验结果显示,给予PN-1的转基因小鼠蔗糖偏嗜度有增高趋势,但与模型组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N-1能够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社会互动行为、减少过度增强的运动能力和探究行为,提高其耐力和平衡学习能力,并减轻其焦虑、烦躁、易激惹等精神症状。
姚志刚梁良刘羽王响朱华黄澜秦川
关键词:中药动物模型旷场实验转基因小鼠
小鼠海马内HDAC2的表达及其与NMDA受体、PSD-95的共定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在成年C57BL/6小鼠海马内的分布及其与突触后致密区(PSD)蛋白成员的共定位,为揭示HDAC2与PSD蛋白复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在海马相关的学习记忆过程中可能起到的调控作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HDAC2在C57BL/6小鼠海马各区的表达分布。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研究HDAC2与PSD蛋白成员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亚单位1(NR1)、PSD-95之间是否存在共定位。结果 HDAC2在小鼠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均具有明显表达,而在各区的始层、辐射层、腔隙-分子层以及齿状回多形细胞层表达均较少。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图片的重叠表明,HDAC2与NR1、PSD-95在小鼠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层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内均可见显著共表达现象,其他区域偶见散在分布的双染神经元。结论 HDAC2在小鼠海马锥体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表达丰富,并与PSD蛋白成员间存在共定位现象。本实验结果为探讨HDAC2对谷氨酸能突触后神经元依赖的突触可塑性的调节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姚志刚张玲刘羽黄澜马春梅许艳峰盛树力秦川
关键词:PSD-95HDAC小鼠
HDAC2: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靶点被引量:1
2012年
表观调节机制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乙酰化组蛋白和乙酰化非组蛋白在基因表达与信号转导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以改善AD患者突触可塑性与学习记忆能力。HDAC2在控制神经元形成中起关键作用。HDAC2参与海马区域记忆形成相关蛋白表达,对学习和记忆的形成具有负调节作用,影响神经突触可塑性和数量。目前应用的HDAC抑制剂为广谱药物缺乏特异性,分析HDAC2作用机制有利于研究出针对疾病的靶点药物。
刘羽秦川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靶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