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晓
- 作品数:7 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能量平衡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被引量:2
- 2013年
- 能量平衡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其机理是通过医者身心协调、手法刚柔相济产生的能量作用于患者身体的一定部位达到补益心脾、调整脏腑、平衡脏腑整体能量,达到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目的。临证运用时强调医者与患者的能量共振及二者的共同平衡。
- 罗友民陈姝刘美阳初晓陈恒雍春燕李江山
- 关键词:失眠症心脾两虚
- 局部围刺配合脊神经根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6例临床观察
- 2014年
-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脊神经根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阿昔洛韦、维生素B12、维生素B1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局部围刺配合脊神经根阻滞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31%,对照组为82.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围刺配合脊神经根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疗效。
- 雍春燕陈姝陈恒初晓张超叶兰谭程李江山
-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西医结合疗法局部围刺
- 针刺胃扩张模型大鼠内关、足三里等穴位下丘脑室旁核相关神经元的反应被引量:26
- 2014年
- 背景:既往有关针刺对胃功能调节的神经机制研究多以外周神经为主,涉及中枢,尤其是高位中枢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针刺"内关"、"足三里"等穴位对下丘脑室旁核胃相关神经元作用的影响。方法:运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在大鼠胃扩张的基础上,找出室旁核胃相关神经元,予以手针刺激"内关"、"足三里"等穴位各30 s,观察其对室旁核胃相关神经元的影响。结果与结论:60只大鼠共记录到109个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放电,109个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中与胃扩张相关的神经元有56个,56个胃扩张相关神经元中,对针刺足三里、内关、脾俞、胃俞有反应的神经元个数分别是44,47,29,33,有反应的神经元出现的比例分别是78.57%,83.47%,51.79%,58.93%。结果表明下丘脑室旁核中存在同时对胃扩张刺激和针刺刺激起反应的躯体内脏汇聚神经元,且参与针刺对胃功能的调节作用。
- 陈姝雍春燕陈恒初晓张超谭程叶兰李江山
- 关键词:实验动物下丘脑室旁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胃扩张模型大鼠迷走神经背核胃相关神经元对不同针刺穴位的反应被引量:13
- 2014年
- 背景:课题组的前期工作主要围绕孤束核在接受胃伤害性刺激和针刺穴位反应中所扮演的角色展开研究,而迷走神经背核与孤束核、最后区一起作为迷走神经复合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调节胃功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内关"、"脾俞"、"肾俞"等不同神经节段穴位对胃扩张模型大鼠迷走神经背核胃相关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在成功构建大鼠胃扩张造模的基础上,采用神经电生理学的方法,运用细胞外记录技术,找出迷走神经背核胃相关神经元,予以手针刺激"足三里"、"内关"、"脾俞"、"肾俞"等不同神经节段穴位各15 s,记录来自体表的刺激对迷走神经背核胃相关神经元的影响。结果与结论:24只大鼠共记录到90个神经元放电,90个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中与胃扩张相关的神经元有54个,54个胃扩张相关神经元中,对针刺足三里、内关、脾俞、肾俞有反应的神经元个数分别为44,39,38,27,有反应的神经元出现比例分别为82%,72%,70%,50%。提示针刺不同神经节段穴位均能不同程度地激活迷走神经背核参与调节胃运动。
- 陈姝雍春燕陈恒初晓张超谭程叶兰李江山
- 关键词:迷走神经背核针刺穴位神经节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从自制动物按法操作仪探讨按法之手法量化问题被引量:3
- 2015年
- 笔者自制动物按法操作仪,较可靠、直观地研究按法手法量化问题,探讨按法手法量化的必要性,以期为推拿科研、临床工作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 初晓李江山艾坤陈恒雍春燕陈姝
- 关键词:按法
- 基于腱器官“反牵张反射”效应研究按法对于脑卒中后肌痉挛大鼠血浆G1y、GABA含量的影响
- 目的:研究按法对肌痉挛大鼠痉挛等级变化的影响,观察按法缓解大鼠脑卒中后肌痉挛的疗效;研究按法对脑卒中后肌痉挛大鼠血浆中Gly.GABA含量的影响及按法缓解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作用机制。方法:80只大鼠第一次随机分组,分为空白...
- 初晓
- 关键词:按法
- 文献传递
- 针刺不同神经节段穴位对高位颈髓横断模型大鼠胃内压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比较和探讨不同神经节段腧穴对高位颈髓横断后模型大鼠胃内压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在大鼠胃部安置球囊的方法记录胃内压,对大鼠C3颈髓节段进行横断脊髓的处理后,观察针刺其足三里、内关、胃俞三个不同神经节段腧穴后大鼠胃内压的变化。结果 (1)针刺前后比较:横断前针刺足三里穴组、内关穴组,胃内压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胃俞穴组,胃内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颈髓横断后,针刺足三里组、内关组,胃内压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胃俞组,胃内压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横断前后差值比较:针刺足三里组、内关组,与横断前相比,胃内压差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胃俞组,与横断前相比,胃内压差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位颈髓及脊髓上中枢对不同神经节段腧穴调节胃内压可能具有不同的作用,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神经节段腧穴调节胃内压的神经传导途径不同有关。
- 雍春燕陈姝陈恒初晓张超谭程叶兰李江山
- 关键词:针刺神经节段胃内压足三里内关胃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