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卓浩

作品数:5 被引量:58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单纯性
  • 1篇胸背神经
  • 1篇指背
  • 1篇指背腱膜
  • 1篇指畸形
  • 1篇置管
  • 1篇置管后
  • 1篇神经移位
  • 1篇神经再生
  • 1篇手指畸形
  • 1篇术后
  • 1篇撕裂伤
  • 1篇屈肘
  • 1篇屈肘功能
  • 1篇周围神经
  • 1篇周围神经再生
  • 1篇肱二头肌
  • 1篇腱膜
  • 1篇系膜
  • 1篇裂伤

机构

  • 4篇深圳市沙井人...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卓浩
  • 3篇张家俊
  • 3篇林冷
  • 3篇廖坚文
  • 3篇张振伟
  • 3篇庄加川
  • 3篇陈泽华
  • 2篇古纪欢
  • 2篇周可
  • 1篇董功航
  • 1篇许开武
  • 1篇谷印堂
  • 1篇母斐
  • 1篇殷明天
  • 1篇廖进民
  • 1篇陈菊香
  • 1篇李应军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现代保健(医...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FK506局部缓释膜片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 临床观察在神经缝合口周围置入FK5 0 6高分子缓释膜片后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同一时间段 ( 4个月内 ) ,在腕横纹至肘上 5cm处因切割伤而导致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断伤的急诊病例 16例。结合病人是否接受FK5 0 6治疗的意愿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 ,每组 8例。实验组用 9 0无创尼龙缝线将神经两断端作端端缝合 ,并将含有 2 0mgFK5 0 6的高分子可生物降解膜片环绕神经缝合口一圈后用筋膜等软组织覆盖修复的神经和膜片。将膜片制成以 1mg/d的速度释放 ,共 2 0d。对照组仅用同法修复神经。结果 术后 1周起随访至 2年。实验组在术后 14周肌电图检测即有新生电位出现 ,较对照组提前 4周。术后 3~ 12个月测定 ,实验组感觉神经再生速度平均为 3 .1mm/d ,明显快于对照组的 1.7mm/d。实验组远期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也优于对照组。结论 从FK5 0 6的药理作用和应用结果分析 ,FK5 0
张振伟廖坚文陈泽华卓浩林冷张家俊庄加川
关键词:FK506周围神经再生术后局部缓释
指背腱膜的功能解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8
2003年
目的 :进一步探讨指背腱膜的构成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在 3 0只成人手标本上 ,通过模拟手术 ,对指背腱膜的构成特点进行了应用解剖学观测。结果 :指背腱膜的构成复杂 ,其中的外侧腱束、外侧束、外侧腱和中央束在手指畸形的发生中有着特殊的临床意义。外侧腱束主要形成伸近节指间关节的功能解剖机制 ;其与外侧束形成的密切纤维联系而具有协同外侧腱的功能 ;该腱束与屈肌腱鞘有联系又使其具有平衡屈肌和伸肌肌力的作用。中央束在指背腱膜的整体协调、畸形的发生及矫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功能。结论 :通过对指背腱膜的解剖研究 ,可用以解释因指屈、伸肌腱平衡被破坏后所形成的畸形 ,并可进一步探讨畸形的发生机理和解决这些畸形的新术式。
张振伟廖坚文廖进民古纪欢张家俊林冷周可陈泽华卓浩庄加川
关键词:指背腱膜手指畸形
胸背神经移位与肱二头肌肌支吻接重建屈肘功能的应用解剖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为胸背神经移位与肱二头肌肌支吻接重建屈肘功能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取 15具 ( 3 0侧 )成人尸体 ,对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和胸背神经及其伴行动脉进行解剖 ,观测其走行、可应用长度、横径及分支情况 ,并取神经标本经石蜡切片、HE染色 ,对有髓神经纤维进行计数。在 2具 ( 4侧 )新鲜尸体上模拟设计手术入路。结果 :( 1)定上肢外展 60°时胸锁关节与喙突间连线中外 1/3交界处锁骨下缘为测量点。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发出点距测量点距离平均为 13 .1cm ,强行分离长度平均为 5 .0cm。胸背神经 1~ 3肌支距测量点平均距离分别为 :9.2、11.1、12 .3cm。 ( 2 )肱二头肌肌支发出点与胸背神经各肌支发出点的横径、束数和有髓纤维数等数值相仿。 ( 3 )在新鲜尸体上设计上肢外展 60°锁骨中点下缘至上臂上段内侧正中切口与背阔肌前缘斜行切口 ,操作简易 ,创伤较小。结论
张振伟廖坚文卓浩古纪欢林冷周可陈泽华庄加川张家俊詹伟鹏
关键词:臂丛神经移位
单纯性肠系膜撕裂伤14例回顾性分析
2006年
  本组选择我院2001年3月至2005年10月腹部闭合性损伤病例中,经过手术治疗证实为单纯性肠系膜撕裂伤病例,共14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李应军谷印堂卓浩
关于PICC置管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笔者研究患者在置入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管)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并分析静脉血栓形成的各种可能原因。方法在2007年7月-2012年1月于普外科住院的患者中,选择55例成功接受PICC管置入的患者,其中置管目的为肠外营养的30例(54.5%),长期使用抗生素的13例(23.6%),使用化疗药物的12例(21.8%)。结果所有选择的病例都成功的置入了PICC管,PICC管的平均留置时间是13 d(留置时间最短的为1d,最长的为136 d),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的有15例(27.3%),其中为完全性闭塞的11例(20.0%);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及有无吸烟史等临床病例特征无明确相关性。结论 PICC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静脉穿刺方式,但是可引起上肢静脉血栓等相应的并发症。
母斐董功航许开武卓浩陈菊香殷明天
关键词:PICC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