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小生

作品数:16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皮瓣
  • 3篇动脉
  • 3篇缺损
  • 3篇外科
  • 2篇动脉栓塞
  • 2篇动物
  • 2篇血管灌注
  • 2篇腮腺
  • 2篇上睑
  • 2篇手术
  • 2篇栓塞
  • 2篇酸酶
  • 2篇透明质酸
  • 2篇透明质酸酶
  • 2篇尿激酶
  • 2篇切除
  • 2篇外科皮瓣
  • 2篇涎瘘
  • 2篇肌瓣
  • 2篇激酶

机构

  • 15篇潍坊医学院附...
  • 10篇潍坊医学院
  • 1篇解放军第89...

作者

  • 15篇卢小生
  • 10篇刘媛媛
  • 5篇任珊珊
  • 3篇杨玉昌
  • 2篇吴正华
  • 1篇郭永强
  • 1篇胡温庭
  • 1篇郝建忠
  • 1篇翟朝晖
  • 1篇梁晓琴
  • 1篇孙学辉
  • 1篇王爱
  • 1篇曹哲
  • 1篇季中蕾
  • 1篇马春晓
  • 1篇王芳

传媒

  • 3篇中华整形外科...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华医学美学...
  • 2篇潍坊医学院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5
  • 2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滑车上及眶上神经血管束与皱眉肌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滑车上、眶上神经血管束与皱眉肌的毗邻关系,为眉间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019年7—10月,在潍坊医学院解剖学实验室用10具20侧成人头颅标本逐层解剖上睑及额部。以双侧内眦连线为X轴,面中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分别测量滑车上神经、滑车上动脉、眶上神经内侧支、眶上神经外侧支、眶上动脉的坐标参数,得到其走行轨迹范围,并观察其层次及其与皱眉肌间的毗邻关系。结果皱眉肌起自额骨鼻突近眶内侧缘上部距中线(4.32±0.98)mm处,皱眉肌起端基底宽(9.91±1.41)mm,斜向外上穿眼轮匝肌及额肌分布于眉毛外1/3皮下。以内眦连线上15 mm,距面中线(16.58±1.70)mm及(16.17±1.42)mm连线为下底,以内眦连线上30 mm,距面中线(13.74±1.54)mm及(14.21±2.42)mm连线为上底所构成的梯形区域,为滑车上神经动脉在皱眉肌中行走的危险区。以内眦连线上22.5 mm,距面中线(26.03±1.55)mm及(28.11±2.46)mm连线为下底,以内眦连线上40 mm,距面中线(31.23±3.19)mm及(38.20±2.94)mm连线为上底所构成的梯形区域为眶上神经动脉在皱眉肌中行走的危险区。结论熟悉滑车上及眶上神经血管束与皱眉肌关系,手术操作可避免危险区,减少对表浅及深部神经血管的损伤。
段倩怡卢小生郭佳佳马旭彤
关键词:尸体解剖眶上神经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皱眉肌
BTX-A注射与术区加压包扎联合应用对单侧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腮腺部分切除术后涎瘘的预防效果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观察残余腺体A型肉毒素(BTX-A)注射与术区加压包扎联合应用对单侧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腮腺部分切除术后涎瘘的预防效果。方法单侧腮腺良性肿瘤患者58例,按照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行腮腺部分切除术;观察组术后即刻于残余腺体分象限多点注射BTX-A共20 U,术后患侧术区持续加压包扎3 d;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区长时间加压包扎2周;两组均放置负压引流。比较两组术后总引流量、拔管时间、并发症及手术前后唾液分泌量和舒适度、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总引流量、拔管时间比较,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5、7、14 d唾液分泌量少(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身体机能满意度评分、社会满意度评分、身体舒适度评分、心理舒适度评分低(P均<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2周内发生Ⅰ级涎瘘者分别为1、2例,术后1周内发生Ⅱ级面瘫者分别为2、1例,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BTX-A配合术区短期加压包扎法应用于单侧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腮腺部分切除术后效果较好,可以抑制唾液分泌,预防涎瘘,提高了术后患者治疗过程舒适度和满意度,且并发症较少。
王娇娇谭慎兴马旭彤牛常英卢小生
关键词:肉毒素A型肉毒素腮腺部分切除术腮腺良性肿瘤涎瘘
双蒂滑行皮瓣在隐耳矫正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双蒂滑行皮瓣治疗隐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对7例12只先天性隐耳,于耳廓上方设计一个双蒂皮瓣,向下滑行形成新的耳颅沟,其余创面移植皮片覆盖。结果本组7例12只耳术后愈合良好,无任何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平均(5.67±3.38)个月,耳廓形态稳定,畸形无复发,效果满意。结论双蒂滑行皮瓣操作简单,易成活,形成的耳颅沟稳定、耐磨,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隐耳的方法。
刘媛媛卢小生
关键词:外科皮瓣矫正术
解剖学观察血管灌注后头颅模型眉下区上睑支的来源及走行区域被引量:1
2018年
背景:上睑皮瓣转移相关血管如颞浅动脉、滑车上动脉、眶上动脉主干均有详细报道,上睑支血管解剖对眉下区手术日益重要,但目前缺乏对上睑支动脉的解剖分析。目的:解剖测量位于眉下区的上睑支动脉血管位置,为邻近皮瓣转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20侧成人头颅模型标本,以内眦连线为X轴,面中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用注射器将红色乳胶溶液经颈总动脉灌注头颅模型,定点(A-E)测量眉下区上睑支动脉的位置。结果与结论:(1)眉下区上睑支动脉主要是滑车上动脉或眶上动脉的分支,与X轴大致平行;(2)来源于滑车上动脉的上睑支起始处位于内眦投影处,血管全长约为24.50 mm,发出点管径为0.51 mm,向外眦延伸并且血管管径逐渐缩小;(3)来源于眶上动脉的上睑支起始于瞳孔和内眦交点1/2投影处,血管全长为23-24.6 mm,发出点管径0.55±0.05 mm;(4)由解剖经血管灌注后的头颅模型得出眉下区上睑支的来源及走行区域,为上睑皮肤的皮瓣转移提供详细的解剖学依据。
李旭风刘媛媛任珊珊王爱卢小生
关键词:尸体外科皮瓣
富血小板血浆在自体骨修复山羊颅骨缺损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在自体骨修复山羊颅骨缺损中的作用,验证自体骨与富血小板血浆混合物的修复效果.方法 制作山羊颅骨缺损模型,设空白对照组,分别用自体骨渣、自体骨渣与富血小板血浆混合物修复颅骨缺损,12周后行病理学检查,16周后行生物力学检查.结果 颅骨修复后12周的标本组织学检查示实验组成骨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自体骨/PRP组缺损完全修复.生物力学测试最大载荷、最大负荷对应挠度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自身最大载荷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5).结论 PRP对骨形成有促进作用,PRP/自体骨渣混合物是一种优良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卢小生吴正华郝建忠季中蕾刘媛媛杨玉昌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自体骨颅骨缺损生物力学
额肌环扎缝线悬吊法治疗低龄幼儿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额肌环扎缝线悬吊法治疗低龄幼儿(≤3岁)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效果.方法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外科采用改良缝线悬吊法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11例(16只眼),男7例,女4例,年龄1~3岁,平均26.3个月.每只患眼用内、中、外3组缝线,一端固定于睑板上缘,另一端采用环扎固定法,使缝线固定于额肌肌束上,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并于术后1周及6个月时对患眼进行术后效果评价.结果11例16只眼均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眼睑闭合不全1例1只眼,闭眼时暴露睑裂小于3mm,其他均无角膜外露.术后1周评价结果为:矫正良好5例6只眼(37.5%);基本矫正5例9只眼(56.2%);矫正过度1例1只眼(6.3%);无矫正不足及无效病例.随访6个月时评价结果为:矫正良好5例5只眼(31.2%);基本矫正5例9只眼(56.3%);矫正不足1例2只眼(12.5%);无矫正过度及无效病例.结论额肌环扎缝线悬吊法治疗低龄幼儿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操作简单、耗费低、效果稳定、创伤小,效果满意.
刘媛媛翟朝晖任珊珊杨玉昌谭慎兴卢小生
关键词:先天性上睑下垂额肌瓣悬吊术
小腿外侧肌皮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以腓动脉肌皮穿支为蒂的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外科采用以腓动脉肌皮穿支为蒂的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4~65岁,平均28岁。其中车祸伤11例、重物砸伤3例、皮肤溃疡4例、贴骨瘢痕2例。患肢创面均合并骨或肌腱等深部组织外露,切取皮瓣5.0 cm×4.0 cm至7.0 cm×5.0 cm。供瓣区拉拢缝合5例,用腹股沟全厚皮打包植皮15例。结果术后20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及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5~18个月随访,皮瓣外形良好,无臃肿感,质地耐磨,皮瓣两点辨别觉在3~5 mm,患肢踝关节功能活动良好,获得满意效果。结论本术式切取方便,疗效可靠,手术创伤较小,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谭慎兴卢小生曹哲郭永强梁晓琴刘媛媛牛常英
关键词:修复外科手术穿支皮瓣小腿外侧皮瓣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透明质酸酶联合尿激酶静脉持续注射治疗透明质酸动脉栓塞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静脉内持续注射透明质酸酶(HAase)联合尿激酶是否对透明质酸(HA)动脉栓塞皮瓣缺血有治疗效果。方法(1)构建腹壁浅动脉HA栓塞动物模型:采用SD大鼠24只,以腹壁浅动脉为供血动脉在腹白线左右两侧各制作一正方形岛状皮瓣(面积为2 cm×2 cm,蒂宽为2 mm)。将每只大鼠左、右两侧皮瓣分别作为实验皮瓣和自身对照皮瓣,实验皮瓣在完成皮瓣制作后,于腹壁浅动脉内注射HA 10μl,自身对照皮瓣只完成皮瓣制作、剥离血管,不做栓塞处理。(2)实验分组及HA栓塞模型的治疗:将大鼠采用完全随机法(抽签法)分为A、B、C、D 4组,每组6只,在栓塞动物模型建立成功45 min后,分别经尾侧静脉以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HAase(2000 IU/kg)+尿激酶(50000 IU/kg)、HAase(2000 IU/kg)、尿激酶(50000 IU/kg)、生理盐水,每组所注射溶液体积为6 ml,12 min注射完毕。观察大鼠全身状况及术区的皮肤色泽、水肿、淤血、皮肤坏死等情况,分别于栓塞后即刻、3 d、5 d、7 d拍照对比。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图像分析,采用像素法测量术后7 d皮瓣的存活面积百分比。存活面积百分比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术后即刻4组皮瓣均呈苍白色,无明显肿胀,术后3 d内,均出现不同程度肿胀,术后3~5 d内肿胀基本消退,由不同程度暗红色淤斑逐渐转变至暗紫或黑色,术后7 d坏死区域皮瓣逐渐变硬,分界明显。4组皮瓣呈不同程度坏死。皮瓣的术后反应中A组最轻,B、C两组表现相似,均在A组、D组之间,D组术后反应最重。至术后7 d,A、B、C、D组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分别为90.30%±5.95%、52.63%±6.90%、51.14%±5.95%、7.70%±2.18%。A组的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高于B、C、D组中任意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方差分析:P<0.01;LSD-t检验:P值均<0.01)。结论HAase联合尿激酶静脉持续注射可有效改善因HA动脉栓塞导致的皮瓣缺血
郭佳佳马旭彤谭慎兴段倩怡林超卢小生
关键词:透明质酸透明质酸酶尿激酶注射美容
成人头面部模型标本:内眦动脉的定位观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5年
背景:鼻唇沟皮瓣在临床手术中应用较广,面动脉的解剖学研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内眦动脉解剖对鼻唇沟区手术日益重要,但目前缺乏对内眦动脉的解剖分析。目的:对内眦动脉进行解剖,为鼻唇沟皮瓣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20侧成人头面部尸体标本,以内眦连线为X轴,面中线为Y轴,建立坐标轴,定点A-F点测量内眦动脉的位置。结果与结论:1内眦动脉在BC、CD、DE、EF段的倾斜角度分别为(11.1±4.3)°,(34.1±8.8)°,(21.5±10.5)°,(17.0±4.7)°。2内眦动脉来源于面动脉多于眼动脉,并且右侧血管直径要大于左侧。3来源于眼动脉的内眦动脉起始于由内眦连线与面中线交点正上方10 mm处向两侧延伸8.1 mm位置,起始点管径为(0.7±0.2)mm,全程共20.1 mm。4来源于面动脉的内眦动脉起始于内眦连线与面中线交点正下方40 mm处向两侧延伸25.8 mm位置,起始点管径为(0.9±0.3)mm,走行至鼻翼最外侧点的距离为(5.0±1.2)mm,全程共68.7 mm。由解剖结果得出内眦动脉的体表投影,可为鼻唇沟皮瓣的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马春晓刘媛媛任珊珊王芳卢小生
关键词:实验动物鼻唇沟皮瓣血管灌注体表投影
应用阿托品及加压包扎对预防腮腺切除术后涎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观察口服阿托品及腮腺区加压包扎时间的长短对预防腮腺切除术后涎瘘发生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行腮腺切除的病例依据术后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4组,每组27例.A组,B组患者术后三餐前半小时均口服阿托品,但A组腮腺区术后加压包扎3d,B组腮腺加压包扎10d.C组,D组患者均未口服阿托品,C组腮腺区加压包扎3d,D组加压包扎10d.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术区是否有涎瘘发生.结果 4组涎瘘发生率分别为7.41﹪,3.70﹪,3.70﹪,3.70﹪;B组,C组,D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A组和其他3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腮腺切除术后,在相同加压包扎时间内,是否口服阿托品对预防涎瘘的发生没有显著影响;而给予患者相同的药物处理方法后,加压包扎的时间在3d时已经明显地减少涎瘘的发生率,过长的加压包扎无显著临床意义.
孙学辉吴正华卢小生刘媛媛胡温庭
关键词:阿托品加压包扎涎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