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志伟
- 作品数:13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猪α1岩藻糖转移酶基因点突变的PCR-SSCP检测被引量:3
- 2006年
- 猪α1岩藻糖转移酶基因(FUT 1)位于猪第6号染色体上,是猪肠毒素大肠杆菌F 18受体(ETEC F 18R)理想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法共检测外来猪种、国内地方猪种和培育猪种3个类型9个猪种共计255个个体FUT 1基因M 857位点的多态性,所检测的3个外来猪种均存在GG和AG两种基因型,而国内地方猪种中除临高猪外均表现为极端的单态分布,只存在GG基因型。采用PCR-SSCP方法对FUT 1基因点突变进行检测,具有试验成本低、操作简便和灵敏度高等优点,可望在育种实践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 吴圣龙鞠慧萍包文斌陈国宏朱国强黄雪根华金弟李碧春原志伟
- 关键词:点突变
- 苏太仔猪FUT1基因M307位点多态性与F18大肠杆菌抗病相关性的体外鉴定被引量:17
- 2007年
- 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江苏苏太断奶仔猪FUT1基因M307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在所检的49头仔猪中,GG基因型个体16头,AG基因型19头,AA基因型14头。在此基础上,制备上述不同基因型个体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分别与表达F18ab菌毛的野生型大肠杆菌、表达F18ac菌毛含fed操纵子全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和V型系统表面分泌表达F18abFedF亚单位的重组大肠杆菌进行体外黏附试验和黏附抑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FUT1基因M307位点中GG型和AG型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均能黏附上述3种大肠杆菌,而AA型个体小肠上皮细胞则不能黏附。将上述3种大肠杆菌分别与抗F18ab菌毛高免血清、F18ac菌毛高免血清及抗F18abFedF亚单位单因子血清作用后,则失去黏附仔猪肠上皮细胞能力。上述结果对苏太猪从体外试验上证明了FUT1基因M307位点多态性与断奶仔猪腹泻和水肿病存在着直接的相关性。
- 吴圣龙原志伟鞠慧萍黄雪根华金弟沈家林周冠月王建业谢恺舟陈国宏朱国强
- 关键词:仔猪F18大肠杆菌受体FUT1基因
- F18大肠杆菌黏附素在染色体-质粒平衡致死系统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0年
- 将含有启动子及核糖体结合位点RBS的E.coliK12菌株源asd基因克隆入表达质粒载体pnirBMisL-fedF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MisL-fedF-asd,使该质粒中氨苄抗性基因失活的同时能表达fedF和asd基因。该重组质粒pMisL-fedF-asd转化E.coliDH5α宿主菌asd基因缺失株即DH5α△asd菌株后,表达F18E.coli黏附素的DH5α△asd重组菌能在不含DAP的LB平板生长,构成非抗性平衡致死系统。厌氧条件下诱导培养后,经玻板凝集反应、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易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黏附试验表明,F18E.coli黏附素在DH5α△asd菌体表面得到了功能性展呈。经20次传代培养没有发现质粒丢失,F18E.coli黏附素在该系统中持续稳定表达。该染色体-质粒平衡致死系统的成功构建为研究F18E.coli黏附素亚单位疫苗在动物体内的免疫效果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操作平台。
- 原志伟吴娟朱春红朱军郁磊羊扬王建业朱国强
- 关键词:F18大肠杆菌
- F18大肠杆菌黏附素受体结合域鉴定新方法被引量:4
- 2010年
- 运用DNA重组技术将F18ab和F18ac大肠杆菌黏附素fedF亚单位内的第60~109位氨基酸残基区段(fedF1)和fedF全基因克隆入V型分泌系统MisL的载客结构域上,经DNA测序确证其正确阅读框后,含重组菌质粒pnirBMisL-fedF或pnirBMisL-fedF1经厌氧诱导后,与断奶仔猪小肠上皮细胞进行体外黏附试验。结果表明:FUT1基因M307位点中GG型和AG型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均能黏附上述重组菌,而AA型个体小肠上皮细胞则不能黏附。上述重组菌均能与兔抗F18ab菌毛FedF亚单位单因子高免血清发生玻板凝集反应。而FedF突变体FedF(M)的重组质粒菌则失去上述凝集和黏附特性。证明F18大肠杆菌黏附素fedF基因及其基因片段fedF1在大肠杆菌表面得到了功能性表达,F18ab和F18ac黏附素FedF直接介导F18大肠杆菌与易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大分子受体黏附结合,fedF1为黏附素FedF的受体主要结合域,其His88、His99是FedF黏附素受体结合域的重要氨基酸残基。
- 葛兆宏陆广富朱军郁磊羊扬原志伟朱吕昌吴圣龙包文斌朱国强
- 关键词:F18大肠杆菌
- 细菌Ⅴ型分泌系统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07年
- 目前已知革兰阴性(G-)细菌的分泌系统至少有5种类型,即Ⅰ~Ⅴ型。其中Ⅴ型分泌系统为G-菌外膜通道转运蛋白系统中最大的一个家族,该系统又称自主转运蛋白系统,它首先通过Sec依赖的分泌通路跨内膜转运,到达外周质间隙后,又通过自身的C端在外膜上形成一个β折叠桶实现跨外膜转运。Ⅴ型分泌系统的分泌装置最为单一,且该系统分泌的蛋白在跨外膜转运过程中似乎不需要能量和辅助因子(蛋白)的参与。随着对运用Ⅴ型分泌系统在G-菌表面展示异源性多肽/蛋白质的深入研究,该系统在生物技术领域已展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 原志伟朱国强
- 关键词:革兰阴性细菌
- ICR鼠皮肤Sonic Hedgehog(Shh)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 2009年
- 目的:检测ICR胎鼠皮肤组织克隆Sonic Hedgehog(Shh)基因在胎鼠皮肤的表达。方法:分离12.5~16.5 d胎龄的胎鼠背部皮肤,用Trizol-酚-氯仿抽提法提取总RNA,应用RT-PCR技术扩增胎鼠皮肤Shh全部编码基因,重组于pMD19-T载体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应用合成地高辛标记的反义Shh-mRNA探针,整体原位杂交技术检测Shh基因在ICR鼠皮肤上的表达。结果:从15.5 d胎鼠背部皮肤中成功扩增Shh基因,Blast分析与GeneBank公布的Shh基因编码区一致。同时15.5 d以后胎鼠背部皮肤检测到Shh基因的表达。结论:Shh基因可能参与了皮肤毛囊的形成。
- 朱晓芳王琴成蓓高慧原志伟朱国强范卫新
- 关键词:克隆基因表达
- 大肠杆菌同源重组工程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7年
- 传统的以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为基础的DNA重组技术曾经革命性地推动了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的发展,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 原志伟朱国强
- 关键词:同源重组Λ噬菌体DNA线性质粒
- 致病性F18大肠杆菌黏附素受体易感性仔猪的体外鉴定被引量:15
- 2006年
- 在PCR-RFLP方法分析了不同猪个体FUT1基因M307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基础上,制备M307位点为GG和AG2种类型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分别与表达F18ab菌毛的野生型大肠杆菌、表达F18ac菌毛含fed操纵子全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及表面分泌表达F18ab菌毛FedF亚单位的重组大肠杆菌进行体外黏附和黏附抑制试验。结果表明,上述野生菌或重组菌对GG和AG2种基因型的30~35日龄断奶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均具有较好的黏附能力。上述3种大肠杆菌分别与抗F18ab纯菌毛血清、F18ac纯菌毛血清及抗F18ab菌毛FedF亚单位单因子血清作用后.则丢失黏附小肠上皮细胞能力。而GG基因型的3日龄仔猪小肠上皮细胞不能很好的黏附上述野生菌或重组菌.但是可以很好地黏附表达987P菌毛的大肠杆菌。
- 吴圣龙原志伟鞠慧萍朱国强王建业宋成义陈国宏
- 关键词:仔猪F18大肠杆菌受体
-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Ⅰ型菌毛fimH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分析被引量:11
- 2008年
- 基于禽大肠杆菌Ⅰ型菌毛黏附素fimH基因的已知序列,利用λ噬菌体的Red重组系统构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国内分离株A2(血清型02:K89)Ⅰ型菌毛黏附素.fimH基因缺失突变株A2△fimH∷Cat,在二次重组中利用携带能够表达FLP位点特异性重组酶的质粒pCP20(温度敏感性)以去除上述缺失突变株中抗性基因标志,结合PCR扩增和测序结果,证明.fimH基因缺失株A2ΔfimH的正确构建。通过fimH基因互补试验使A2ΔfimH缺失突变株恢复了与野生株具有相同的凝集活性。红细胞和酵母细胞凝集试验结果表明,野生株呈现良好的凝集效果,并能被0.5%甘露糖完全抑制,而A2△fimH缺失突变株未呈现任何凝集现象。体外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培养条件下,A2△fimH缺失突变株生长周期的各个阶段都要稍慢于野生株。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国内分离株Ⅰ型菌毛黏附素fimH基因缺失突变株成功构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禽大肠杆菌Ⅰ型菌毛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肠道外感染的致病机理及对国内禽大肠杆菌病的防控策略奠定了一定基础。
- 何素芬原志伟朱国强
- 关键词:RED重组系统生物学特性
- 基于大肠杆菌受体菌DH5α △asd缺失株的构建及作为基因转化、表达操作系统的评估被引量:2
- 2010年
- 基于大肠杆菌(E.coli)染色体上asd基因的已知序列,利用λ噬菌体的Red同源重组系统一步法构建E.coliDH5α的asd基因缺失突变株DH5α△asd::cat,在二次重组中利用携带能够表达FLP位点特异性重组酶的质粒pCP20介导二次同源重组,以去除上述缺失突变株中氯霉素抗性筛选基因。结合PCR扩增和测序结果,证明DH5α△asd缺失突变株的正确构建。该缺失突变株失去了在普通LB培养基上生长的能力,只有添加DAP或导入表达asd基因的质粒(asd基因互补试验)才能在LB培养基上生长,与原型DH5α比较,其生长速度和生长对数期、接受不同拷贝数质粒的转化效率几乎相一致。基于该缺失突变株构建出以asd营养基因为标志的大肠杆菌染色体-质粒平衡致死系统。体外培养连续传代50代次,pnirBMisL-fedF-asd质粒不丢失,并功能性表达F18大肠杆菌黏附素FedF。
- 原志伟朱晓芳朱春红朱军王建业朱国强
- 关键词:受体菌RED重组系统突变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