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兵
- 作品数:5 被引量:48H指数:3
- 供职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矿业工程理学更多>>
- 煤表面含S侧链基团对氧分子的物理吸附机理被引量:15
- 2008年
- 应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分析了煤表面含硫基团侧链对多氧分子物理吸附机理.煤表面中的含S基团与多氧分子进行吸附形成的吸附态中,煤表面含S侧链中S原子的电子向氧分子中的氧原子转移,吸附在煤表面上的氧分子都得到了电子,最后导致氧分子的O—O键被削弱,键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拉长.吸附在煤表面氧分子的O—O键的伸缩振动频率向低波数位移,由于氧分子对C—S键和S—H键有比较强的相互作用,导致了C—S键和S—H键的振动频率都有较大程度的减小,C—S键和S—H键的强度受到了较大的削弱.氧分子与煤表面组成吸附态的吸附能为601.93 kJ/mol,由此可知,煤表面含S基团易与多个氧分子发生物理吸附.
- 邓存宝王雪峰王继仁邓汉忠叶兵
- 关键词:煤炭自燃物理吸附
- 防止煤炭自燃的阻化机理及阻化特性研究
- 煤层自然发火是导致矿井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利用阻化技术降低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是防治矿井火灾事故的一种有效手段。本论文通过对无机盐类阻化剂的阻化机理和阻化特性进行研究,为现场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
- 叶兵
- 关键词:量子化学配位化学热重分析矿井火灾
- 文献传递
- 煤表面对单氧分子的物理吸附机理被引量:28
- 2008年
- 煤的氧化自燃是由煤表面对氧的吸附开始.应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煤表面对氧分子的物理吸附机理和吸附过程.结果表明,煤表面与氧分子组成的吸附态中,煤表面苯环碳原子的电子向氧分子中的氧原子转移,导致氧原子的净电荷增加;单氧分子在苯环位置吸附时,其O-O键的伸缩振动频率向低波数位移;单氧分子在侧链位置吸附时,υC14-H16和υO24-O25红外光谱的振动频率变小,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减弱了分子的伸缩振动.氧与苯环吸附时的吸附能为30.94 kJ/mol,与氨基基团吸附时的吸附能为71.81 kJ/mol.煤表面侧链吸附放出的热量大于与苯环吸附所放出的热量,侧链吸附对煤的氧化自燃的贡献大于苯环的吸附.
- 邓存宝王继仁叶兵邓汉忠
- 关键词:煤炭自燃密度泛函
- 煤自燃生成一氧化碳和水的反应机理研究被引量:13
- 2008年
- 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研究煤在氧化自燃中不同温度所生成的气体产物。在30℃~100℃左右有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析出,温度升至105℃~150℃左右时,有一氧化碳生成。采用密度泛函B3LYP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研究煤与氧发生自燃反应生成水和一氧化碳的反应体系,对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的几何构型全优化,用频率分析法和内禀反应坐标(IRE)法验证过渡态。计算结果表明,煤自燃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是氧分子攻击苯环侧链上丙基末端的碳原子,使丙基生成带醛的基团(-CH_2-CH_2-CO-H)和水,而带醛的基团继续分解生成一氧化碳。由反应活化能可知,生成水和一氧化碳的反应是一个自发式反应。
- 王继仁邓汉忠邓存宝叶兵
- 关键词:煤自燃红外光谱密度泛函反应机理
- 煤自燃生成甲烷的反应机理研究
- 应用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实验研究了煤在氧化自燃过程中不同温度下生成的气体产物。温度升至120~170℃左右时,有甲烷生成。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煤与氧发生自燃反应生成甲烷的反应体系,对...
- 王继仁邓存宝邓汉忠叶兵
- 关键词:煤自燃氧化自燃反应机理红外光谱密度泛函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