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
- 作品数:47 被引量:190H指数:7
- 供职机构: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2016—2020年咸阳市蝇密度监测及季节消长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咸阳市蝇密度、种类以及季节消长规律,为蝇类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诱法,2016—2020年4—10月,在市区进行了连续的动态监测。结果共捕获成蝇5568只,分属3科8属9种,平均密度为2.97只/笼。密度最高为2018年,3.63只/笼;密度最低为2019年,2.10只/笼。全年蝇活动高峰出现在6—8月,7月最高,6.62只/笼。优势种为家蝇和市蝇,平均占52.37%、19.92%。居民区和农贸市场这两种生境类型的蝇密度较高,分别为3.70、3.15只/笼。结论在成蝇的活动期间内,防治重点月份为6—8月,重点的防治区域为居民区和农贸市场,应在这些区域大力开展孳生地治理,保持环境的卫生,完善防蝇设施建设,密度最高峰的7月,应增加消杀频次,从而降低其密度,避免民众受到蝇类的侵扰和危害,减少蝇传疾病的发生。
- 晁国刚李凤英吕文路宝军刘防震
- 关键词:蝇类种群构成
- 陕西省鼠疫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研究
- 孙养信安翠红陈宝宝范锁平孙晔张同军吕文聂守民李胜
- 鼠疫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历史上给人类多次带来巨大灾难,被列为中国法定甲类传染病之首。1905~1942年,陕北地区发生多次人间鼠疫流行,波及榆林、延安地区14个县,发病9649人,病死率高达90....
- 关键词:
- 关键词:鼠疫流行病学调查烈性传染病
- 陕西省鼠疫耶尔森菌差异区段分型及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分析陕西省鼠疫耶尔森菌差异区段分型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分离自陕西省鼠疫疫区获得的48株鼠疫菌应用23个DFR(差异区段)和PMT1(质粒验证)PCR扩增,进行鼠疫菌DFR基因组分型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相同年份,不同染疫动物、媒介蚤分离的鼠疫菌基因组型基本一致。陕西鼠疫耶尔森菌DFR基因组型有Genomovar11、17、20共3种。1987-1988年份、2000-2001年份DFR基因组型以Genomovar17为主,2006年份以Genomovar20为主。结论不同年份疫情主导的基因组型不同,随着时间的变化,鼠疫菌DFR基因组型从Genomovar17基因缺失微进化到Genomovar20。
- 安翠红陈宝宝吕文聂守民范锁平孙养信
- 关键词:鼠疫菌流行病学
- 西安地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白纹伊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控制登革热、乙脑等蚊媒传染病的防治和科学灭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幼蚊浸渍法、成蚊接触桶法。结果西安地区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双硫磷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抗性倍数分别为3.60、7.62、3.52、2.10倍,其中以氯菊酯抗性较高。结论应进一步加强蚊虫的抗药性监测,及时了解抗性发生的程度,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治策略。
- 王欣吕文庞松涛陈保忠陈晨王飞刘如如付晗雷晓岗薛威
- 关键词:白纹伊蚊抗药性
- 安康市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状况及防制对策的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掌握安康市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研究防制对策。方法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淡色库蚊幼虫对4种杀虫剂的24h死亡率;采用半数致死浓度(LC50)法测定淡色库蚊幼虫对8种杀虫剂的LC50。结果依据区分剂量抗性评价标准,安康市淡色库蚊对DDT、敌敌畏、氯菊酯、溴氰菊酯均属抗性群体。LC50测定结果显示,安康市淡色库蚊对DDT、敌敌畏、氯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双硫磷、残杀威的LC50分别为0.58110、0.40 039、0.02 345、0.01 088、0.0 049、0.00 559、0.00 277、0.23 460mg/L,与实验室敏感试虫比较,安康市淡色库蚊各药物的抗药性均高过敏感试虫,抗性在2.49~14.33倍之间,其中以溴氰菊酯相差最大(14.33倍)。抗性等级溴氰菊酯为中抗,其余药物为低抗。结论蚊虫抗药性的产生与长期、大量、乱用杀虫剂密切相关,在蚊虫防制中要定期开展抗药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提倡综合防制,以减缓蚊虫抗药性的产生。
- 周以军刘平原凌云马小明吕文
- 关键词:淡色库蚊杀虫剂抗药性
- 2019年甘肃省静宁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区媒介蚊虫综合防控模式及效果评价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作为2019年一项健康扶贫与公益活动,通过在甘肃省贫困地区组织开展农村蚊虫综合防控,落实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媒介蚊虫的可持续控制策略和措施,为我国乙脑高发区媒介蚊虫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由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联合倡议,疾病控制专家现场技术指导,有害生物防制(PCO)企业和志愿者团队现场实施。选择甘肃省平凉市2017年乙脑发病率最高的静宁县八里镇照世村,采用对村民宣传教育、对幼蚊孳生地彻底清理、重点区域使用化学防治的综合治理策略。活动中用诱蚊灯法监测蚊虫密度变化,以评估综合控制蚊虫效果。结果活动得到41家企业响应,19名专业技术人员和37名PCO志愿者组成了志愿者团队。防制前调查发现该村户内积水类型主要为盆景、水生植物、贮水池、缸和盆等,积水阳性率为34.32%,百户指数为85.33;村内及周边外环境蚊虫孳生地以管井及下水道水体、村内明渠及周边污水塘、闲置碗、瓶、缸、罐及废旧轮胎等为主,阳性率为17.31%。防制前监测显示,成蚊总密度为50.33只/(灯·夜),以三带喙库蚊为主,占80.13%,其次为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分别占12.91%和5.96%。而在第1次防控后,成蚊密度即降至11.60只/(灯·夜),蚊种构成以淡色库蚊为主,占43.11%,三带喙库蚊及中华按蚊分别占17.24%和5.17%,其他蚊虫占34.48%,平均减退率为76.95%。第2次防制后,蚊虫总密度降为6.67只/(灯·夜),蚊种构成以中华按蚊为主,占42.50%;淡色库蚊及三带喙库蚊分别占17.50%和15.00%,其他蚊虫占25.00%,平均减退率为86.75%,农户减退率达100%。随着综合防控措施的实施,三带喙库蚊构成比由80.13%降至15.00%。通过现场宣传和治理,幼蚊阳性孳生地明显减少,以容器指数为监测指标,减退率为93.24%。结论通过监测、控制、评估的蚊虫可持续控制模式,对传播蚊虫防控知识、降低蚊虫密度有较好�
- 孟凤霞孙养信吴照吴海霞赵春春贾玉新李治平毛文秀伦辛畅张鹏举阎峻吕文丘柳玉刘起勇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三带喙库蚊
- 三带喙库蚊密度调查及其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了解陕西省陇县三带喙库蚊的密度及其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方法分别采用人工小时法、灯诱法调查蚊虫密度;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8种杀虫剂对三带喙库蚊的LC_(50)。结果三带喙库蚊平均密度为1.45只/(灯·h);陇县三带喙库蚊对DDT、敌敌畏、氯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双硫磷及残杀威等8种杀虫剂的LC_(50)分别为0.459、9.422、0.040、0.019、0.028、0.003、7.059和9.338 mg/L;陇县三带喙库蚊对敌敌畏、双硫磷及残杀威产生了高抗性,对DDT、氯氰菊酯及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低抗性,对氯菊酯和溴氰菊酯敏感。结论利用三带喙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结果,指导科学合理用药,提高蚊虫杀灭效果。
- 王军浩李旭龙张铮张宝芳吕文闫建军
- 关键词:三带喙库蚊杀虫剂抗药性
- 陕西省不同地区家蝇抗药性调查被引量:15
- 2012年
- 目的了解陕西省安康、渭南、宝鸡、铜川市家蝇抗药性情况,指导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方法现场试虫采自城区蝇类孳生场所,敏感试虫为实验室不接触杀虫剂的家蝇,采用点滴法,以丙酮为对照,检查不同药物浓度对应的试虫死亡率,用POLO软件分析获得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实验室家蝇对敌敌畏、双硫磷、DDT、残杀威、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氯菊酯的LD50依次为0.004、0.113、0.010、0.214、0.00307、0.00063、0.003和0.013μg/只。安康、渭南、宝鸡、铜川市的家蝇对8种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对敌敌畏、双硫磷、DDT、残杀威、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氯菊酯的LD50分别为0.051~0.301、4.429~14.480、1.259~1.573、13.579~33.556、0.024~0.303、0.017~0.046、0.047~0.269和0.016~0.053μg/只;8种杀虫剂的平均LD50为0.028~23.549μg/只,抗性倍数为2.54~140.20倍,以DDT最高,氯菊酯最低。结论应采取科学的方法使用杀虫剂,延缓家蝇抗性增长。
- 吕文霍丽霞孙养信
- 关键词:家蝇杀虫剂抗药性
- 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病媒生物综合防治策略被引量:1
- 2012年
- 病媒生物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如鼠疫、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等,还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后,在中国大陆举办的又一重大国际盛会,是宣传生态文明,提升国家形象的重大机遇。
- 孙养信吕文张学敏
- 关键词:病媒生物博览会园艺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播媒介
- DNA条形码技术在陕西省鼠形动物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究应用DNA条形码技术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可行性,弥补形态学鉴定缺陷。方法结合鼠疫监测工作,使用样方法、5 m夹笼法、夹夜法采集鼠形动物标本,所有标本形态学初步鉴定后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亚基基因(COI基因)进行分子鉴定,计算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获得709只鼠形动物的COI基因序列,隶属于3目10科24属38种。COI基因序列显示种内遗传距离在3.6%以内,平均为1.4%,种间遗传距离大于5.6%,种间遗传距离显著大于种内遗传距离,属间、科间遗传距离界限不明显,对多只鼠形动物形态学鉴定结果进行了纠正。系统发育树显示同种个体聚为高支持度的单一分支,发现索氏仓鼠和中国仓鼠2个隐存种。结论DNA条形码技术可对鼠形动物进行有效的鉴定,但因数据库的不完善,仍需将传统的分类学鉴定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结合,以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 陈宝宝孙养信范锁平吕文聂守民李胜振安翠红
- 关键词:DNA条形码鼠形动物COI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