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海波

作品数:199 被引量:1,422H指数:22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2篇期刊文章
  • 70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9篇建筑科学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7篇天文地球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文化科学
  • 4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5篇膨胀土
  • 20篇土体
  • 18篇混凝土
  • 16篇黏土
  • 15篇红黏土
  • 15篇干湿循环
  • 13篇应力
  • 13篇热泵
  • 12篇地源
  • 12篇地源热泵
  • 11篇埋管
  • 11篇钢筋
  • 10篇地下水
  • 10篇胀缩
  • 9篇软土
  • 9篇全站仪
  • 9篇抗剪
  • 7篇压汞试验
  • 7篇岩溶
  • 7篇胀缩性

机构

  • 145篇桂林理工大学
  • 96篇广西大学
  • 26篇中国科学院武...
  • 17篇桂林工学院
  • 13篇贺州学院
  • 10篇上海大学
  • 4篇国土资源部
  • 4篇同济大学
  • 3篇后勤工程学院
  • 2篇河海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盐城工学院
  • 2篇南京水利科学...
  • 2篇南宁铁路局科...
  • 1篇广西科学院
  • 1篇广西水利电力...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交通部公路科...

作者

  • 199篇吕海波
  • 81篇赵艳林
  • 69篇曾召田
  • 36篇徐云山
  • 17篇孔令伟
  • 15篇葛若东
  • 14篇罗伯光
  • 13篇朱万旭
  • 13篇韦昌富
  • 13篇王勇
  • 11篇季春生
  • 10篇汪稔
  • 9篇覃荷瑛
  • 9篇莫红艳
  • 8篇李丽
  • 8篇孙德安
  • 7篇孟庆鹏
  • 7篇樊永华
  • 7篇常红帅
  • 6篇杨军平

传媒

  • 20篇岩土力学
  • 9篇岩土工程学报
  • 8篇混凝土
  • 7篇桂林工学院学...
  • 7篇广西大学学报...
  • 6篇岩石力学与工...
  • 4篇工程地质学报
  • 3篇土工基础
  • 3篇防灾减灾工程...
  • 3篇桂林理工大学...
  • 2篇太阳能学报
  • 2篇工业建筑
  • 2篇材料导报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水利与建筑工...
  • 2篇土木建筑与环...
  • 1篇重庆建筑大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水利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10篇2020
  • 13篇2019
  • 14篇2018
  • 24篇2017
  • 32篇2016
  • 24篇2015
  • 4篇2014
  • 9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0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9篇2006
  • 3篇2005
1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TDR仪在膨胀土含水量测量中的标定
TDR仪在含水量测定时常常需要根据土的实际情况进行重新标定。本文用一种膨胀土对德国TRIME-T3型TDR仪进行了室内外标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TDR所测得体积含水量(θ) 与实际体积含水量(θw)的关系可用直线关系拟合...
吕海波赵艳林宁世朝陈川亮
关键词:含水量膨胀土
文献传递
制冷工况下水平埋管换热器运行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通过夏季工况的地源热泵运行试验,对运行过程中水平埋管的换热性能参数、试验场地周围气象因素和换热过程中土体的温湿度变化等因素进行实时监测,探讨了地源热泵运行过程中水平埋管换热器热交换性能及其周围土壤的温、湿度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地源热泵间隙运行有利于土壤温度场的恢复,随着停机时间的增加,水平埋管与周围土壤的热交换能力明显提高;气候变化对水平埋管周围土壤的温度场分布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埋深的递减,土壤温度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明显;水平埋管周围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随着与埋管距离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其影响半径为1.0m左右;热交换对水平埋管周围土壤湿度场的影响不明显,但大气降雨引起的地表水入渗对土壤湿度场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曾召田唐双慧赵艳林徐云山吕海波
关键词:地源热泵水分迁移
全站仪仪器高度测量新方法被引量:4
2017年
基于光的反射原理,借助普通平面镜和塔尺,提出一种测量全站仪仪器高度的新方法,并对该方法误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该方法是一种非接触测量方法,受地形环境影响小,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该方法适用于经纬仪等竖直方向测角的同类测量仪器,对实际工程测量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吕海波董均贵吴畏
关键词:平面镜
碳化水泥砂浆分形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利用压汞试验对不同碳化程度水泥砂浆孔结构的分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泥砂浆具有多重分形的特征;碳化使水泥砂浆总孔隙率降低,孔径细化,凝胶孔的孔隙体积分形维数降低;而生成的碳酸钙在大孔、毛细孔中沉积,大孔、毛细孔的体积分形维数增大。因此,分形维数能表达碳化对混凝土材料孔结构的影响。
尹红宇吕海波赵艳林
关键词:水泥砂浆碳化
盾构双隧道不同开挖顺序及不同布置形式对管线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0
2018年
在离心模型试验中同时考虑隧道开挖所致地层损失效应和质量损失效应,研究不同开挖顺序及不同布置形式下双隧道开挖对管线的影响规律。同时采用基于地层损失比的位移控制有限单元法对离心模型试验及其他4组拓展工况进行分析,其中土体本构模型采用考虑土体小应变特性的HP(Hypoplasticity model)模型,并将试验结果与已有的解析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双隧道不同开挖顺序及不同布置形式对地表沉降、管线沉降、管线弯曲应变的影响显著;管线存在所产生的"遮拦"效应对管线正上方地表沉降的影响程度随着自由场最大地表沉降的增加而逐渐加剧;双隧道开挖所致管线沉降的主要影响区域为-1.2DT~1.2DT;实际工程中应加强浅埋后继隧道开挖时管线工作性状的监测工作,且不应简单采用叠加原理对不同施工工序及不同布置形式的双隧道开挖所致地表沉降、管线沉降及管线弯曲应变进行预测,应合理考虑后继隧道开挖所致土体的累计剪切应变及上覆隧道的遮拦效应对管–土相对刚度的影响。
马少坤刘莹邵羽段智博吕海波
关键词:管线
某防波堤下卧层软土的工程特性状态分析被引量:15
2004年
类比分析了琼州海峡铁路轮渡工程北港东防波堤下卧软土层与对应港池内软土基本工程特性,结果表明防波堤下卧软土层虽然含水率、孔隙比、渗透系数稍有所减小,但其力学指标和微观结构无实质恶化的改变,仍具有结构性软土的典型特征,软土层在防波堤荷载作用下,其结构性基本保持完整,尚没有引起明显的结构破损,下卧层结构性软土可以作为防波堤的持力层;防波堤稳定性分析与变形监测结果以及防波堤运营现状验证了结构性软土作为防波堤持力层的科学合理性。
孔令伟吕海波汪稔郭爱国
关键词:软土防波堤
一种测量全站仪仪器高度的三角测量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全站仪仪器高度的三角测量法。利用钢卷尺从测量控制点引出两条射线与全站仪视准轴延长线在空间围成一个平面三角形。用万能角度尺测量得到两条射线之间的夹角,射线长度可直接从钢卷尺读取,根据余弦定理、正弦定理、...
董均贵吕海波
文献传递
粗骨料含量对混凝土渗透性影响试验被引量:3
2015年
细观结构下,混凝土可看成由水泥砂浆体、骨料及两者的界面区共同组成的三项复合材料。由于三相组成渗透性能的不同,混凝土中骨料含量的变化势必要影响混凝土的渗透性能。研究在水泥砂浆体和四种不同骨料含量混凝土快速渗透试验的基础上,结合混凝土三维骨料分布模型,对快速渗透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和模型分析,研究了骨料含量对混凝土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骨料的增加使界面区也随之增加,但是骨料含量对混凝土渗透性能的影响还是占据了主导作用,骨料含量的增加将减小混凝土的渗透性能;混凝土的骨料三维分布模型可以通过混凝土切片图进行重建,氯离子渗透扩散可采用差分模型进行模拟,其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
虞爱平吕海波韦克宇
关键词:混凝土渗透性
防止直剪试验剪切盒倾斜的方法及初步验证
2016年
受直剪仪自身缺陷的影响,常规试验试样剪切过程中剪切盒会发生倾斜。对比研究剪切盒倾斜与不倾斜状态下的抗剪强度,提出一种防止剪切过程中剪切盒倾斜的方法,对不同干密度和不同含水率试样进行直剪试验,将试验结果与常规试验下的抗剪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为:相同含水率下,抗剪强度随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同干密度下,抗剪强度随含水率增加而减小;2种试验条件下抗剪强度曲线走势一致,防止剪切盒倾斜条件下抗剪强度、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均高于常规试验条件下的试验结果。防止剪切盒倾斜方法增加了竖向荷载,导致抗剪强度偏高;防止剪切盒倾斜的试验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具有可靠性,为不同研究结果的对比提供相同试验条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董均贵吕海波郑谨莹
关键词:直剪仪抗剪强度竖向应力
位移反分析的粒子群优化-高斯过程协同优化方法被引量:20
2011年
针对采用随机全局优化技术进行岩土工程位移反分析存在数值计算量大、效率低的问题,将粒子群优化算法与高斯过程机器学习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位移反分析的粒子群优化-高斯过程协同优化方法。该方法利用全局寻优性能优异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寻优的基础上,采用高斯过程机器学习模型不断地总结历史经验,预测包含全局最优解的最有前景区域,通过提高粒子群搜索效率并降低适应度评价次数,进而有效地降低位移反分析过程中的数值计算工作量。多种测试函数的数学验证和工程算例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与传统方法相比较,可显著地降低位移反分析的计算耗时。
苏国韶张克实吕海波
关键词:位移反分析粒子群优化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