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一群

作品数:61 被引量:441H指数:12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财政专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基金”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3篇紫云英
  • 17篇土壤
  • 9篇番茄
  • 9篇茶园
  • 7篇栽培
  • 6篇磷素
  • 5篇施肥
  • 5篇绿肥
  • 5篇菜地
  • 4篇施用
  • 4篇蔬菜地
  • 4篇蔬菜土壤
  • 4篇配施
  • 4篇品种(系)
  • 4篇种子
  • 4篇磷素淋失
  • 4篇淋失
  • 4篇果实
  • 4篇茶园土壤
  • 3篇营养

机构

  • 56篇福建省农业科...
  • 9篇福建农林大学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漳州师范学院
  • 1篇福建省气象局
  • 1篇福建玛塔生态...

作者

  • 60篇吴一群
  • 31篇张辉
  • 23篇兰忠明
  • 22篇林新坚
  • 20篇林琼
  • 20篇陈子聪
  • 14篇张伟光
  • 13篇颜明娟
  • 9篇曹卫东
  • 8篇邱孝煊
  • 7篇林诚
  • 6篇李延
  • 4篇李昱
  • 4篇何春梅
  • 3篇王飞
  • 3篇王利民
  • 3篇庄远红
  • 2篇林多胡
  • 2篇邓云
  • 2篇张玉树

传媒

  • 5篇安徽农学通报
  • 3篇福建农业科技
  • 3篇福建农业学报
  • 3篇草业科学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3篇茶叶学报
  • 2篇湖南农业科学
  • 2篇耕作与栽培
  • 2篇漳州师范学院...
  • 2篇热带作物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中国饲料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9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连续配施有机肥对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类群的影响
2024年
为评估有机肥配施化肥对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于田间试验条件下选取了连续6年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单施化肥+清园处理(CFC)、有机肥配施化肥(OF)和有机肥配施化肥+种植绿肥(OFM)5个处理,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施肥措施对酸性茶园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群落结构、功能类群及共现性网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CF处理降低了土壤pH,但显著增加了土壤碱解氮和全磷含量,而OF和OFM处理在提高土壤pH的同时增加了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CF和CFC处理降低土壤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指数,OFM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Sobs、Ace、Chao1和Shannon指数(P<0.05)。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分析)及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施肥措施显著改变了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R^(2)=0.4421,P=0.001),OF处理富集了有益于土壤碳氮循环和抑制病原菌的物种。FAPROTAX细菌功能预测表明,茶园土壤细菌生态功能类群以化能异养、有氧化能异养、固氮作用、纤维素分解和硝酸盐还原作用功能类群为主,OF处理提高了捕食性或外寄生作用、光异养作用、光养作用、光合自养硫氧化、光能自养功能及氮循环功能细菌种群丰度。施肥措施均增加了细菌共现性网络边数、平均连通度和平均路径长度,细菌网络的规模增大,细菌群落间互相作用更复杂。细菌网络均以正相关为主(比例为58.03%~77.78%),施肥后物种间竞争作用进一步加强。施肥处理下细菌分子网络平均路径距离较长,平均聚类系数降低、细菌群落作用的响应速度变慢、群落结构稳定性提高,其中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细菌群落结构稳定性要优于CF处理。冗余分析和Mantel test分析结果表明,速效磷和pH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总体而言,有机肥配施化肥改变了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促�
颜明娟陈玉真林诚吴一群郑向丽王峰
关键词:茶园土壤细菌多样性细菌群落结构
不同营养基质配方对番茄幼苗抗盐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草炭、蛭石、珍珠岩(重量比3∶1∶1)为育苗基质,并配施生物有机肥、三元复合肥(N-P2O5-K2O,15^(-1)5^(-1)5)和硅钙肥等基质营养,研究不同肥料配方的育苗基质分别在0(对照)、100mmol·L^(-1) NaCl下对"石头168"番茄幼苗生长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其他育苗营养基质处理,营养基质﹟8(有机肥12.5g·kg^(-1)、三元复合肥5.4g·kg^(-1)和硅钙肥0.54g·kg^(-1))所育番茄苗的壮苗指数、根系干物质量、地上部分植株干物质量及叶绿素a/b等生长生理参数均表现较优,分别为1.199、1.000g·株^(-1)、10.700g·株^(-1)、1.065mg·(g·FW)^(-1);营养基质﹟4(有机肥6.75g·kg^(-1)、三元复合肥2.70g·kg^(-1)和硅钙肥1.08g·kg^(-1))的番茄幼苗植株生长速度相对较快,而叶片电解质相对外渗率则较低。因此,﹟8(有机肥12.5g·kg^(-1)、三元复合肥5.4g·kg^(-1)和硅钙肥0.54g·kg^(-1))和﹟4(有机肥6.75g·kg^(-1)、三元复合肥2.70g·kg^(-1)和硅钙肥1.08g·kg^(-1))番茄育苗营养基质均能明显改善幼苗的抗盐生长生理性状。
王利民吴一群黄东风李昱林琼罗涛栗方亮何春梅
关键词:抗盐性肥料配方
紫云英种质资源创新与生产利用关键技术
林新坚张辉王飞曹卫东陈坚李昱邱孝煊兰忠明吴一群林多胡
所属科学技术领域:植物优良新品种与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土壤改良培肥技术;农业产业链综合开发与利用技术。主要技术内容:项目以中国主要豆科绿肥作物紫云英与土壤质量为研究对象,针对紫云英种性退化、农田重用轻养、生产与利用技术落伍...
关键词:
关键词:紫云英种质资源利用豆科绿肥育种方法
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在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来源组成、含量、化学本质以及在氮循环、转化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开展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研究提供依据。
兰忠明吴一群林诚张辉
关键词:土壤氨基酸可溶性有机氮生态系统
中花型紫云英品种闽紫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22年
紫云英品种闽紫6号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1980年以江西省南城县的株良种为母本,浙紫5号的优良株系浙紫5号-13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经多年多点试验和试种,表现植株较高,茎杆粗壮,茎色较青,早发性好,适应性广。
吴一群林多胡林新坚张辉兰忠明邱孝煊李昱
关键词:紫云英选育绿肥
一种诊断番茄钙素营养状况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诊断番茄钙素营养状况的方法,通过对不同时期上位叶钙含量进行分析,从而进行番茄钙素营养状况的诊断,当后一次样品钙含量≤前一次样品钙含量时,诊断为钙素营养不足,此时可以通过外源喷施或者提高营养液钙溶度的方法补...
吴一群林琼陈子聪林静芬
不同种类磷肥施用对蔬菜地磷素淋失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土柱淋溶模拟实验研究不同种类磷肥施用对磷素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等磷量的过磷酸钙(SSP)、钙镁磷肥(CMP)、磷铵(AP),土柱淋出液的TP、DTP浓度、累积淋失量和净损失量均表现为AP>SSP>CMP,施用3种磷肥均提高了各层土壤Olsen-P含量,Olsen-P增加量的大小顺序是AP>SSP>CMP.因此,酸性菜园在磷肥品种选择上应采用钙镁磷肥,除可以减少磷素淋失外,还可改良土壤pH,提供蔬菜生长所需的钙、镁营养.
庄远红吴一群李延
关键词:磷肥蔬菜土壤淋失土柱
高磷对番茄磷素吸收、运转和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高磷对番茄幼苗磷素吸收、运转和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磷处理(0.66mmol/LH2PO4-)比较,高磷处理(3.30~6.6mmol/LH2PO4-)植株生物量极显著降低,叶片无机磷含量极显著提高,而有机磷含量差异不显著;高磷妨碍植物体内磷素向上运输,表现为上位叶与根磷含量比值的下降;与正常磷处理比较,高磷处理磷利用率下降31.25%~37.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吴一群李延杨际伟
关键词:番茄利用效率
海拔高度和植茶年限对茶园土壤肥力和酸度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为探讨不同海拔高度和植茶年限对茶园土壤肥力和酸化状况的影响,通过采集闽南和闽北茶叶主产区11个代表性茶园土壤及其对照自然土壤,进行实验室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和植茶年限对土壤养分肥力有重要的影响;植茶土壤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尤其是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平均是对照土壤的5.2倍和1.5倍。植茶土壤pH为4.36±0.34,比对照土壤pH值下降了8.8%;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土壤pH下降程度减缓,但随着植茶年限增加,加剧土壤pH下降幅度。茶园土壤交换性铝含量与pH值呈现显著水平的线性负相关;随着植茶年限增加,土壤交换性铝含量呈现线性增加,促进了土壤酸化和降低了土壤肥力。研究结果为制定具有较好针对性的茶园土壤培肥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颜明娟林诚陈子聪吴一群
关键词:茶园土壤海拔肥力
施硒对紫云英硒积累及土壤硒状况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通过设置7个不同的施硒(Na_2SeO_3)水平(0、0.5、1、2、4、8、16、32 mg/kg),研究硒对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硒积累及土壤硒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硒肥对紫云英株高、茎粗、生物量等生长性状影响不明显;随着施硒量的增加,紫云英含硒量也随之增加,两者相关性(r=0.99**)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硒肥用量的增加,硒肥利用率不断下降,不同处理硒肥利用率为0.89%~3.25%;随着施硒量的增加,土壤中的全硒和有效硒含量也随之增加,但是土壤中硒的残留率却有着相反的趋势,不同处理硒的残留率为41.82%~82.64%。
吴一群林琼颜明娟陈子聪张辉高洋帅
关键词:紫云英土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